南京市200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
历 史 2008.04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纸的密封线内。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纸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内,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纸。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楚世家》载:“楚之选祖出自帝颛顼高阳。……(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①楚国国君是先代贵族的后代 ②楚国拥有自己的军队
③楚王有随从周天子作战的义务 ④周王室已经衰弱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由中国传入欧洲,并由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科技成就是
A B C D
3.西汉前期,董仲舒建言:“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武帝根据他的建议采取的“独尊儒术”措施,包括
①兴办太学 ②规定“四书”、“五经”为教科书
③诏令全国各郡设立学校 ④太学生员经考试合格即可任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4.马丁?路德是德意志维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他反对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揭开了西欧宗教改革的序幕。下列关于他的主要思想的表述,错误的是
A.只要信仰上帝,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 B.简化宗教仪式,僧侣也可以婚配和还俗
C.教皇和教会高于《圣经》 D.君主拥有上帝授予的权力,可以处罚教士和教皇
5.中国古代精美的手工业品,反映出古代中国文明成就的辉煌。下列手工业艺术精品中,清代才出现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6.林肯总统在某次内阁会议上就某个方案征询意见,结果出席会议的七名内阁成员都表示反对。但林肯在宣布结果时却说:“七票反对,一票赞成,反对无效,方案遗过。”你认为林肯的做法是
A.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 B.违反了权力制衡原则
C.违背宪法,林肯反对无效 D.符合宪法对总统权限的规定
8.今天的福建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只是行业中普通的一家企业,但在140多年前,马尾造船厂的建立,却是一件备受关注的大事。左宗棠在奏折中说,修建造船厂的目的是“欲防海之害”。该厂当时属于
A.洋务军事企业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洋务民用企业 D.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9.印刷媒介的出现,不仅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成为人们斗争的工具。中国近代史上,曾大力发挥宣传改良、为变法制造舆论作用的报刊是
A.《时务报》 B.《民报》 C.《新青年》 D.《新华日报》
10.《辛丑条约》对中国的最大危害在于
A.中国税收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 B.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C.列强的武装控制了北京等战略要地 D.清政府完全被列强所控制
11.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当时提倡“这两位先生”的进步意义,体现在
①动摇了封建君主专制 ②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③形成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④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传入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12.从右边两幅文物中,可以采集到的历史信息有
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②山东已沦为日本殖民地
③青年学生是运动先锋
④工人阶级是运动主力
⑤南京国民政府奉行卖国政策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
13.历史的经验表明,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20世纪20年代初;俄国得到“历史的青睐”,是因为
①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 ②允许农民有条件出租土地
③允许私人开办小型企业 ④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14.下列文学作品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④① D.③①②④
15.下列关于新中国外交情况的表述,错误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B.日内瓦会议显示了中国在解决地区问题中的重要性
C. 中国参加不结盟运动后,发挥了重要作用
D.中美关系正常化打破了中国的外交僵局
17.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它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一计划提出的最初目的是
A.从根本上结束法德之间的冲突 B.与英国争夺欧洲市场
C.联合西欧抗衡美苏 D.推动西欧经济发展
18.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问题是
A.世界日益联系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B.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形成
C.西欧、日本努力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D.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19.科技创新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蒸汽机车、蒸汽轮船的出现,使交通运输业发生了革命性改变
B.电冰箱、洗衣机、吸尘器的使用,大大减轻了繁重的家务劳动
C. 互联网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从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
D.南优二号杂交水稻的培育,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20.读右图漫画,下列阐释错误的是
A.揭示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B.发达国家成为全球化最大受益者
C.发展中国家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
D.美国为经济全球化背负沉重负担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6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六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西塞罗关于“自然”和“法”的关系,应如何认识?(1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内容是否可以否定罗马法的历史作用?(1分)为什么?(2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主要取得了什么权力?(1分)该法案的实质是什么?(1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中威廉?格莱斯顿高度赞赏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依据。(2分)既然如此,为什么又会出现材料五图中所示的现象?(1分)
(5)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1787年美国宪法的相同点及其进步之处。(2分)
(6)综观上述材料,你认为制订宪法或法律最重要的依据应该是什么?(1分)
图1 图2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请回答:
(1)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1分)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1分)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2分)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分)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了他怎样的一种情怀?(1分)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2分)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1分)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1分)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1分)
一一摘编自国家统计局网站
材料三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挂牌仪式
材料四 2007年,我国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六大民主领域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其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物价因素之后,城镇居民实际增长约13%,超过GDP增长速度;农民增长约8%。
――国家统计局网站
请回答:
(2)从管理体制和所有制改革两方面,比较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之处。(2分)中国90年代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什么?(1分)
(3)中共十四大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材料三表明国企改革的主要内容发生了什么新的变化?(2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2分)
(4)从材料四中,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1分)简要分析其成因。(1分)
(1)材料一中“历史性变化”的伟大起点指的是什么?(1分)依据材料一、二,概述“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
材料二 485年,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规定:凡男年十五以上受露田40亩,女20亩。奴婢同样受田,……所授之田,不准买卖,年老免课及身亡,须还田于官。此外,初受田男子另给桑田20亩,作为世业,身终不还,可传子别,不许买卖。……新附民户,每3口加宅田1亩,奴婢5口1亩。桑田及宅地为世业,受田后不准迁徒。
――王钟翰《中国民族史》
材料三 (农奴)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1861年沙皇颁布的“二一九法令”
材料四 明治政府颁发的地契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次改革的什么措施?(2分)这项措施的实施对当时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2分)
(2)据材料二,归纳均田令的主要内容。(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往往都涉及土地问题的原因的认识。(2分)
(3)材料三、四有关土地问题的规定,对两国工业化的作用有何相同之处?(2分)
材料二 在阿卡米德学园,亚里士多德博览群书,表现出惊人的求知欲,在各个学科,都显示出超凡的才华。柏拉图曾经说过,一般学生构成学园的躯体,而亚里士多德则代表学园的头脑。……当亚里士多德遭到同学的攻击时,柏拉图总是出面解围,说:“亚里士多德这头小驹,需要的是缰绳,而不是囚笼。”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教版)
材料三 最好先讨论普遍的善,看看争论到底在哪里。尽管这种讨论有点使人为难,因为理念的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不过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柏拉图学园的特点。(3分)
(2)材料二表明,柏拉图对亚里士多德的基本态度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三,概括亚里士多德对恩师的态度,并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4分)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1分)
(4)和柏拉图一样,亚里士多德也很重视教育。他在教育方面有什么成就?(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