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

 

                     

 

 

                  第二册教案

 

 

 

 

 

 

 

 

 

 

 

 

 

 

 

 

世界近代史部分(续)

第1课    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第2课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第3课    第二国际的建立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第4课    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第5课    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第 6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7课    近代后期的文化

 

世界现代史部分

第 8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第 9课    1918~ 1923年的革命运动

第10课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第13课    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第14课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

――大战的全面爆发和扩大…………

第1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第18课    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

第19课    美国的霸权政策

第20课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第21课    第三世界的兴起………………………

第22课    世界时局的新变化……………………?

第23课    现代文化……………………………

 

 

世界历史第二册

 

                1  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第一国际成立的历史条件。第一国际的成立及其历史作用。3月 18日革命。巴黎公社的成立及其革命措施。保卫公社的战斗。巴黎公社的意义。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马克思创立的第一国际,在国际工人运动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巴黎公社是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首创精神和彻底革命精神。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巴黎公社是世界上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从而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第一国际成立的历史条件

试题详情

    2.第一国际的成立及其历史作用

    二、巴黎公社

试题详情

    1.1871年3月18日革命

试题详情

    2.巴黎公社的成立及其革命措施

试题详情

    3.保卫公社的战斗

试题详情

    4.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

                      

   

                        本课要点

  直要人物

      马克思恩格斯

  直要词语

      第一国际  巴黎公社

                 附一  本课思考题答案提示

试题详情

   1.第一国际在国际工人运动史上起了哪些作用?

      答:第一国际一成立,就成为各国工人阶级斗争的领导中心。它推动了各国工人运动的

  发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群众中广泛传播。

试题详情

      2.为什么说,巴黎公社是世界上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答:可以从两方面来说明:(1)巴黎公社是用革命暴力(3月 18日革命)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创举。(2)巴黎公社是一个新型的国家政权――无产阶级专政(可通过当选的公社委员、公社的各项革命措施等来加以分析)。

 

                  附二  本课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D

      二、填空  1864,国际工人协会

三、列举:①3月 18日革命; ②公社的选举;

③巴黎公社的成立;④“五月流血周”。

 

 

 

 

 

 

 

 

 

 

 

 

 

 

 

 

 

 

        2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19世纪晚期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及其作用,主要有:新能源(电力、石油)的发展和利用;新机器和新交通工具(内燃机、汽车、飞机)的创制;信息传递工具(电话、无线电报)的发明。美、荚、法、德、俄、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原因。垄断组织的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试题详情

    1.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及时应用到工业方面,生产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试题详情

    2.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的发展,又导致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

试题详情

    3.垄断是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试题详情

    1.在教师帮助下,学生思考“19世纪晚期科学技术新发展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从而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试题详情

    2.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垄断是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从而提高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理解能力。

试题详情

    3.在教师指导下,提高学生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力。

本课重点: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本课难点:垄断是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教学要点

    一、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试题详情

    1.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电力和石油

试题详情

    2.新机器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内燃机、汽车、飞机

试题详情

    3.新信息传递工具的发明:有线电报、电话、无线电通讯设备

试题详情

    4.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试题详情

    1.美国、德国分别跃居世界第一、第二位

试题详情

    2.英国、法国相对落后

试题详情

    3.日本开始崛起,俄国有所发展

    三、欧美的垄断组织

试题详情

1.垄断组织的形成

试题详情

2.垄断是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试题详情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本课要点

重要词语

    垄断组织

附一   本课思考题答案提示

 

试题详情

    1.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科学技术有哪些新发展?谈谈这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答:科学技术新发展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电力和石油作为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内燃机和汽车、飞机等新机器和新交通运输工具的创制;电报、电话、无线电等新信息传递工具

的发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包括:扩大了生产规模,提高了生产效率,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加速了信息交流,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广泛的途径。

 

试题详情

    二、填空:1.新能源,新交通工具,信息。

试题详情

              2.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美国。

    三、名词解释:垄断资本家通过兼并或联合的方式,组成垄断组织,以控制某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价格和市场,赚取高额利润。垄断组织的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等。

 

        第3课  第二国际的建立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第二国际建立的前提。1889年的巴黎大会。修正主义的产生基础及其泛滥。列宁主义的诞生。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军备竞赛和战争危机。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试题详情

    1.恩格斯领导创建了第二国际,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试题详情

    2.修正主义对国际工人运动的严重危害。

试题详情

    3.布尔什维主义的形成,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试题详情

    4.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中,形成了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它们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战争危机日益迫近。

    三、要求学生培养的能力:

试题详情

    2.帮助学生思考“说一说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是怎样形成的?”从而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本课重点:第二国际的建立。修正主义的泛滥。列宁主义的诞生。

本课难点:修正主义产生的基础。列宁主义。

 

                        教学要点

    一、第二国际的建立

试题详情

    1.建立第二国际的前提

试题详情

    2.1889年的巴黎大会

    二、修正主义的泛滥

试题详情

    1.修正主义产生的基础

试题详情

    2.反对修正主义的斗争

    三、列宁主义的诞生

试题详情

    1.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代表大会的召开

试题详情

    2.布尔什维主义的形成,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四、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加剧

试题详情

    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试题详情

    2.军备竞赛和战争危机

                            本课要点

在要人物

    列宁

直要词语

第二国际  布尔什维克  三国同盟  三国协约

 

附一    本课思考题答案提示

 

试题详情

    1.第二国际是在什么情况下建立的?第二国际在1889年巴黎大会上通过了哪些决议?

    答:第二国际建立的条件有: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更加尖锐,国际工人运动重新高涨;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关怀和教育下,欧美各国工人运动中的优秀分子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先后建立了社会主义政党和组织;在恩格斯的帮助下,建立了新的国际。第二国际] 889年巴黎大会通过了关于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问题的决议,还通过了每年5月l日举行劳动者示威游行的决议等。

试题详情

    2.说一说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是怎样形成的?结合上面的表,说明为什么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以后,世界战争一触即发?

答:由于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后起的经济发展快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的斗争日益剧烈,而导致两大敌对的军事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20世纪初,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展开了疯狂的扩军备战活动,大搞军备竞赛,使国际关系极度紧张,危机频发,一场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附二    本课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A

    二、填空: 1889,每年5月 1日举行劳动者示威游行。

    三、解释名词:在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代表大会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时,拥护列宁的人占了多数,被称为“多数派”,即布尔什维克。

              4课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度1857―1859年反英民族起义。印度1905-1908年反英民族运动的新高涨。伊朗沦为半殖民地。伊朗资产阶级革命及其结果。

土耳其沦为半殖民地。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及其结果。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试题详情

1.通过占西女王的业绩,激发学生学习民族英雄勇赴国难,保卫家乡,同民族敌人拚死搏斗的爱国主义精神。

试题详情

2.通过“印度民族运动的新高涨”,使学生认识“新”字的含义,主要是:(1)反对帝国主义侵略。(2)有本国资产阶级参加或领导,如国大党左翼提拉克起了积极作用。但民族资产阶级较弱,斗争不够彻底。(3)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群众是主力军,孟买的政治总罢工是其中的典型事件。在土耳其和伊朗的资产阶级革命中也有类似之处。

试题详情

3.理解伊朗和土耳其的君主立宪政体在当时的进步性和局性。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以课前提示“亚洲人民是怎样觉醒的?”做本课小结,从而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

本课重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亚洲侵略的深化。印度民族起义和运动的新高涨。

本课难点:亚洲人民的觉醒。

              

                          教学要点

    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亚洲侵略的深化

试题详情

    1.列强的魔掌伸向亚洲

    2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和掠夺

    H、印度民族起义(1857-1859年)

试题详情

    1.密拉特士兵发动起义

试题详情

    2.起义的第一个中心城市德里

试题详情

    3.民族女英雄占西女王

    三、印度民族运动的新高涨

试题详情

    1.英帝国主义视印度为“生命线”

试题详情

    2.印度各阶层的不满

试题详情

3.新的反英运动(1905―1908年)

四、伊朗资产阶级革命

试题详情

1.伊朗沦为半殖民地

试题详情

2.1905-1911年的革命运动

五、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

试题详情

1.土耳其沦为半殖民地

试题详情

2.1908―1909年的起义

试题详情

3.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

 

附一  本课思考题答案提示

试题详情

    1.(寇松有关印度与英国关系的看法)

    答:英国本土狭小,但拥有广大的殖民地。印度土地辽阔,物产丰富,因此英国把印度作为重要的掠夺对象。英国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仰赖印度。寇权根据这种情况而作此语。

试题详情

    2.(列宁关于《亚洲的觉醒》的论述)

    答:(可以结合亚洲国家的革命形势加以说明。)

 

             附二  本课练习题答案

 一、 选择、,B.C.D,F,G(根据地图,利比亚由意大利占领,占领时间在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后。大字部分只提到英、法、俄、奥四国。

学生答出四国即可。答五国更全面。B、D

    二、填空:20,印度,提拉克,1908,孟买

    三、举出19世纪50到60年代以下各国发生的正义斗争或推动社会前进的事件。

    答。中国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日本明治维新,印度1857―1859年民族起义,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南北战争。

                         

 

 

 

 

 

 

 

        5课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简况。苏丹马赫迪起义及其意义。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的胜利及其意义。帝国主义压榨下的拉丁美洲。美国控制古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及其成就。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通过本课人民革命斗争中的杰出人物,对学生进行民族意识的教育。他们民族意识的突出表现是:热爱祖国,不畏强暴,为争取或捍卫民族独立而战,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们的事迹说明:民族意识是创造业绩、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之一。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通过思考题,让学生综合有关史实认识帝国主义的本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要点

    一、非洲被瓜分

    二、苏丹马赫迪起义

试题详情

    1.英国对苏丹的侵略和掠夺

    2马赫迪大起义

    三、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的胜利

试题详情

    1.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

试题详情

    2.孟尼利克领导抗意斗争的胜利

    四、帝国主义压榨下的拉丁美洲

试题详情

    1.英、美、法控制拉美各国的经济命脉

试题详情

    2.美国一贯谋求称霸拉丁美洲

    五、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试题详情

    1.迪亚斯的独裁统治

试题详情

    2.资产阶级革命的经过和成就

本课重点:苏丹马赫迪起义,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本课难点:帝国主义的本质

                          本课要点

在采人物

    穆罕默德?艾哈迈德

区要词语

    马赫迪大起义

             附一  本课思考题答案提示

    答:(可结合课文内容和练习三,从帝国主义对外扩张,霸占土地,奴役殖民地人民,掠夺殖民地财富等内容说明帝国主义的本质。)

 

             附二  本课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E,F。

    二、填空:马赫迪大起义,意大利,古巴、波多黎各、关岛、菲律宾。

    三、列强施行多种残暴手段侵略亚、非、拉美,请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试题详情

    1.掌握统治大权:例如英国对印度

试题详情

    2.控制经济命脉:普遍如此,尤以列强对印度和拉丁美洲最为突出

试题详情

    3.割占土地:例如英、俄对中国和土耳其

试题详情

    4.划分势力范围:例如列强对中国和伊朗

    5索取赔款:例如列强对中国

试题详情

    6.扼杀民族文化:例如英国对印度

      (具体事实从略)

 

 

 

 

 

                6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欧洲三条战线。西线三大战役:马思河会战、凡

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俄国革命和退出大战。美国的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认识:

试题详情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相互争夺,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

试题详情

    2.战争给垄断资本家带来巨额利润,但给交战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给世界造成巨大损失。这场世界大战是~场罪恶的战争。

试题详情

    3.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把交战国人民的革命运动推向高潮,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试题详情

    1.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经过、结果、性质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综合能力。

    2从战争引起各国人民的革命,各国人民革命又加速战争结束的过程分析,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

本课重点:萨拉热窝事件和西线三大战役。

    本课难点:大战的性质和战争与革命之间的辩证关系。

 

                          教学要点

                                                        I

    一、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试题详情

    1.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刺

试题详情

    2.德、奥挑起大战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几次重大战役

试题详情

    1.欧洲的三条战线

试题详情

    2.马思河会战

试题详情

    3.1914-1915年东线的战斗

试题详情

    4.凡尔受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三、1917年的几件大事

试题详情

1.交战国面临的严重危机

试题详情

2.俄国革命和退出大战

试题详情

3.美国参战

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试题详情

1.奥匈帝国瓦解和德国投降

试题详情

        1、三条战线(板书)

战争开始以后,欧洲形成了西、东、南三条战线。(板书)(展示三线及地理范围、交战方,并在世界地图上一一对应。)其中,西线和东线对这次战争起了决定作用。

试题详情

      1、结合教科书39页下面的图,想一想,美国参战的原因和作用是什么?

试题详情

      2、从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引导学生分析回答,尤其在第二问上要得出结论:战争引起革命。)

    (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交战各国都发生了革命运动。1918年11月,德国基尔港水兵发动了起义,德皇外逃,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战争发动者终于落得了可耻的下场。(展示福煦车厢,略微讲解,后引导学生归纳出革命制止战争的道理)

最后,让我们读读教材40页第二段到本课结束的文字和图、表,结合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和美国的损失情况的资料片,归纳并总结出这次战争的影响和性质。(播放资料片,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四、小结: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历史事件有哪些?(共同归纳)

五、作业:课后1­3题

        本课要点

重要词语

    萨拉热窝事件  马恩河战役

          附一  本课思考题答案

  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什么性质的战争?哪些事件加速了大战的结束?

答: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性的战争。俄国十月革命、各交战国的革命运动和美国的参战,加速了大战的结束。

         附二  本课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C

二、填空:萨拉热窝事件,斐迪南大公,西、东、南,西线和东线。

三、列举:德国、奥匈帝国;俄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塞尔维亚、美国、中国。

                         

     第7课  近代后期的文化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伦琴发现X射线。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锡。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名著:哈代著《德伯家的首丝》;易卜生著《玩偶之家》;马

克?吐温著《哈克贝里?费思历险记》》;列夫?托尔斯泰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泰戈尔著《戈拉》。印象画派及其代表:莫奈、塞尚、凡?高。民族乐派的著名音乐家:德沃夏克、格林卡、柴可夫斯基。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试题详情

1.19世纪晚期和  20世纪初期,科学技术有了新的巨大突破。放射现象和放射性物质的发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自然科学史上划时代的成就。

试题详情

 2.在近代后期的西方文学中,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作品占主导地位,出现了一系列现实主义的文学名著。

试题详情

3.19世纪后期,印象画派和民族乐派的兴起,是绘画和盲乐的新发展。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试题详情

 1.在教师帮助下,学生思考“为什么列夫?托尔斯泰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试题详情

2.通过对文学名著、绘画、音乐等有关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本课重点点:划时代对科学技术成就批反映社会班葵叶文学。

本课难点: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镭。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教学要点

一、划时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试题详情

1.放射现象和放射性物质的发现

(l)伦琴发现X射线

(2)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铺

试题详情

2.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二、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

试题详情

1.哈代和《德伯家的苔丝》

试题详情

2.易卜生和《玩偶之家》

试题详情

3.马克?吐温和《哈克贝里?费思历险记》

试题详情

 4.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三部代表作

试题详情

5.泰戈尔和《戈拉》

三、印象画派和民族音乐

试题详情

1.印象画派及后期印象画派:莫奈和塞尚、凡?高

试题详情

二、填空:1.居里,爱因斯坦;2哈代,《玩偶之家》;

试题详情

3.泰戈尔。

三、连线:

试题详情

爱因斯坦           《日出?印象》

试题详情

马克?吐温         相对论

莫奈              《哈克贝里?费思历险记》

                

8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1917年二月革命。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布尔什维克党为用暴力推翻临时政府进行积极准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爆发和胜利。人民委员会的建立。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土地法令》。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1918年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困难。苏维埃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斗争。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试题详情

    1.在俄国革命中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起了伟大的领导作用,工人、农民和革命士兵表现出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

试题详情

    2.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教师帮助下,思考为什么说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

能力。

                          教学要点

 

    一、1917年俄国的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

    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试题详情

    1.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

试题详情

    2.列宁为革命指明了方向

试题详情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1917年11月7日)

    4苏维埃政府的成立

试题详情

    5.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三、国内战争和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试题详情

    1.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

试题详情

    2.工农兵保卫苏维埃政权

试题详情

    3.各国无产阶级给予俄国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援助

试题详情

    4.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本课重点:比得格勒武装起义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本课难点: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同时并存的局面的原因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本课要点

重要人物

    列宁.

直要词语

    二月革命  苏维埃  十月革命  星期六义务劳动

 

                 附一  本课思考题答案提示

 

    题:你是怎样理解十月革命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的?

    答:因为过去的一切革命的结果是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而十月革命是要从根本上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消灭剥削阶级。

 

                  附二  本课练习题害案

 

    一、选择:D

    二、填空:3,沙皇专制制度

    三、资料分析:全俄工人士兵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的《土地法令》

            919181923年的革命运动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德国十一月革命的经过。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及被颠覆。德国十一月革命和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成败的共同原因。凯木尔及其领导的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甘地及其倡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共产国际的建立和列宁对共产国际早期活动的领导。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试题详情

1.德国十一月革命和匈牙利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是在十月革命影响下爆发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它们的成败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试题详情

2.凯木尔领导的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和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动”是在十月革命之后发生的民族解放运动。十月革命后的民族解放运动动摇了帝国主义的后方,使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陷入更深的危机之中。

试题详情

3.共产国际是在一次大战后各国无产阶级革命高潮中建立起来的,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早期活动,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试题详情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1.通过分析德国匈牙利革命运动的革命性质和土耳其、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2.通过对德、匈、土、印所发生的运动及共产国际活动的了解,初步形成综合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

本课重点:德国十一月革命。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土耳其的凯木尔革命。

本课难点:匈牙利战后的政治形势。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的经过。对印度”非暴力不                   

                         

教学要点

    一、德国十一月革命

试题详情

    1.基尔港水兵起义”

试题详情

    2.柏林工人和士兵起义,帝制崩溃

试题详情

    3.艾伯特政府镇压柏林工人1919年1月起义

    4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政府被颠覆

    二、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

试题详情

    1.匈牙利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试题详情

    2.协约国的最后通谋

试题详情

    3.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及被颠覆 

    三、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试题详情

1.一战后土耳其面临被瓜分危机

试题详情

2.凯木尔及其领导的革命

四、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试题详情

1.美国对印度的高压统治

试题详情

2.甘地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五、共产国际的建立

试题详情

1.共产国际的建立

试题详情

2.列宁对共产国际早期活动的领导

 

                          本课要点

  重要人物

   列宁  卡尔?李卜克内西  艾伯特  库恩?贝拉  凯末尔  甘地

  重要词语

      斯巴达克团  国民公约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共产国际

 

                    附一    本课思考题答案提示

题:德国十一月革命和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成败,有哪些相同的原因?

试题详情

答:1.德国十一月革命和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一次大战结束之际;高潮都是在本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暴力革命,建立了苏维埃共和国。2、失败都因为

两国年轻的共产党尚未形成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缺乏斗争经验;没有建立起巩固的工农联盟。

 

                  附二    本课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C

    二、填空:斯巴达克团,艾伯特

    三、列举:①印度入放弃英政府授予的头衔和职位;②不去殖民当局的法庭诉讼,不去英国人开办的学校念书;③抵制英货,提倡手纺车运动,穿上布衣服。

 

              10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主宰巴黎和会的三巨头。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和主要内容。凡尔赛体系的构成和作用。国际联盟的建立和性质。华盛顿会议的背景。《四国条约》的签订和主要内容。《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的签订和主要内容。《九国公约》的签订、主要内容和作用。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试题详情

    1.巴黎和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凡尔赛和约是在牺牲战败国和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签订的掠夺性条约。

试题详情

    2.国际联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维护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工具。

试题详情

    3.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美国通过这次会议扩大了自己的势力。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试题详情

    1.揭示美、英、法、日等国在巴黎和会上为重新分割世界而相互争夺的情况,培养学生从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地位来分析帝国主义的外交政策的能力。

试题详情

    2.揭示美国在《九国公约》》宣称的“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的旗号下,向中国扩张的企图,培养学生透过社会现象来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本课重点:凡尔赛和约。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主要条约。

  本课难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教学要点

    一、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

    l.主宰巴黎和会的三巨头

试题详情

    2.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和主要内容

    3凡尔赛体系的构成及其作用

    二、国际联盟的建立

试题详情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机构

试题详情

    2.帝国主义维护世界秩序的工具

    三、华盛顿会议

试题详情

1.美日等国加紧争夺远东、太平洋地区

试题详情

2.美日英法签订《四国条约》

试题详情

3.美英日法意签订《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4列强共同侵略中国的《九国公约》

                   

 

                          本课要点

  重要人物

      克里盖梭劳合?乔治威尔逊

  在要词语

      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国际联盟华盛顿会议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附一 思考题答案提示

    题:通过对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了解,你是怎么认识“弱国无外交”这句话?

    答:帝国主义列强实行的外交政策是实力政策,半殖民地的中国在外交上没有独立权。中国是协约国战胜国之一,巴黎和会却无视中国的合法权益,把原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中国是华盛顿会议的当事国,却被迫在向各帝国主义国家“门户开放”的《九国公约》上签字,使中国再次处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共同支配之下。

 

            附二    本课练习题答案

 

一、           选择:B

二、           填空:克里孟梭,劳合.治,威尔逊

三、           填表(略)

                                

 

 

11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俄罗斯全国电气化计划。新经济政策开始实施和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新经济政策的作用。苏联的成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苏联农业集体化方针及其成就。1936年苏联宪法。。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试题详情

    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苏联在短期ha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以后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教师帮助下,通过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来思考新经济政策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课重点:新经济政策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本课难点:新经济政策

                   

 

                        教学要点

 

    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试题详情

    1.俄罗斯全国电气化计划的制订

    2新经济政策的制订

试题详情

    3.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二、苏联的成立

    王、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试题详情

    1.苏联的“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

试题详情

  2.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

  四、农业集体化

  五、1936年苏联宪法

                           

                          本课要点

重要人物

    列宁  斯大林

重要词语

    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农业集体化

附一  本课思考题答案提示

 

    题:你是怎样理解列宁关于“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的名言的?

    答:共产主义时期,生产关系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这就是“苏维埃政权”。共产主义时期生产力极大发展,这就是“全国电气化”。

 

               附二  本课练习题答案

 

一、            选择:B

二、            填空:1928;一、二》

三、            资料分析:俄共(布)1921年3月通过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

                                         

 

 

 

 

 

12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教学目的

 

      _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是资本主义历史上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的目的、特点、主要措施(恢复银行信用。调整农业_工业复兴法,举办公共工程)及其效果一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危机必然导致帝国主义国家内部和彼此之间政治矛盾尖锐化。

试题详情

    2.罗斯福衅政是利用国家权力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和调整,藉以消除危机。它不触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因此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试题详情

    1.在教师帮助下,学生思考:“1929-l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有什么特点?”从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试题详情

    2.在教师指导下,分析罗斯福新政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从而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指导学生初步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和发展推动社会变化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本课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本课难点:罗斯福新政的目的和措施。

 

                        教学要点

  一、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1924-1929年)

试题详情

   1.相对稳定局面形成

   2各国工业生产增长;美、日~直向前发展,法、德、英先后超过战前水平

  二、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试题详情

  1.在美国爆发

试题详情

  2.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强

试题详情

  3.给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三、罗斯福新政

试题详情

1.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1932年)

试题详情

2.新政的目的和特点

试题详情

3.新政的重要措施:恢复银行信贷,调整农业,工业复兴法,举办公共工程

试题详情

4.新政的效果

 

                               本课要点

重要人物

    罗斯福

直要词语

    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新政”

                       附一本课思考题答案提示

试题详情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从哪国开始的?有什么特点?

    答:从美国开始。有如下特点:①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经济各部门的危机,因此范围广。②时间长。③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贸易缩减,破坏性极大。

试题详情

    2.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什么?为克服危机,罗斯福采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答:目的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立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摆脱危机。中心措施是贯彻国家工业复兴法,对工业进行调整。

                            附二  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B

    二、填空:经济危机,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罗斯福,“新政”。

    三、资料分析:①这段演说反映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出现的严重经济困难;②《职业介绍所前的长队》、《“胡佛村”及其“村”民》、《等候领救济面包的长队》这三幅形象图,反映了当时的情况。

 

                13课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1929一1933年世界 经济危机对德、意、目的打击。希特勒的纳粹党。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国会纵火案。德 国的扩军备战。日本二?二六兵变。日本军事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德意议定书》。《反共产国际协定》。轴心国集团。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试题详情

      1.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是世界经济危机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危机,国内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

试题详情

      2.德、意、日法西斯化的共同特征是代表垄断资本集团利益,对内实行法西斯独裁恐怖专政,对外竭力推行侵略扩张。法西斯政权是最富侵略野心,最反动的独裁政权。各国法西斯势力的发展与相互勾结,预示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来临。

 

    本课重点:德、日法西斯专政,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本课难点:经济危机与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关系

                          教学要点

      一、墨索里尼的法西斯统治

试题详情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书中的思考题,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党的历史背景及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922年10月)

试题详情

      2.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恐怖统治

    二、希特勒的上台

试题详情

    1.世界经济危机对德国的影响

试题详情

    2.法西斯的组织――纳粹党的反动活动

试题详情

    3.希特勒法西斯独裁政权的建立( 1933年)及法西斯的恐怖专政―一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4疯狂的扩军备战

    三、日本军部势力的强化

试题详情

    1.世界经济危机对日本的影响

试题详情

    2.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日本军部法西斯势力的发展(193年九?一八)

试题详情

    3.二?二六兵变后(1936年)以军部为核心的军事法西斯专政建立――一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试题详情

    4.七七事变――日本全面走向军事法西斯化

    四、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的形成

试题详情

    1.《德、意议定书》(1936年10月)

试题详情

    2.《反共产国际协定》(1936年11月)

试题详情

    3.轴心国集团的反动实质及影响

                           

 

                          本课要点

重要人物

    墨索里尼希特勒

重要词语

    向罗马进军  纳粹党  国会纵火案  “二?二六”兵变

“柏林一罗马一东京轴心”

 

                          附一  本课思考题答案提示

试题详情

    1.说一说德国、日本法西斯化的时代背景。

    答:1929年一1933年,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德国、日本国内出现了严重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试题详情

    2.德、意、日三国勾结起来,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德、意、日三国疯狂对外扩张侵略,他什1相互勾结,通过签订协定共同反对当时的社会主义苏联,相互承认、支持各自掠夺到的果实,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加速了发动侵略战争的步伐。

 

                            附二  本课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D

    二、填空:国会纵火,“二?二六”兵变

    三、填表(略)

 

 

 

          14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的主要任务。意大利侵略埃塞我比亚和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事迹。英法的纵容政策。西班牙内战的爆发。德意法西斯的浅装干涉。英、法、美不干涉政策的实质。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民族革命。国际纵队。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试题详情

    1.共产国际“七大”提出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任务,推动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英勃发展。

试题详情

    2.埃塞俄比亚的民族解放战争和西班牙的民族革命战争,是三十年代世界反法西斯斗争构重要组成部分,给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树立了光辉榜样。

试题详情

    3.荚、法、美帝国主义对德、日、意侵略者采取纵容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寻致了埃塞俄比亚、西班牙人民民族解放与革命战争的失败。

    四、本课重点: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战争。

本课难点:共产国际七大

 

                      教学要点

                                                                                                                                                 

    一、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

试题详情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透过史料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历史背景

试题详情

2.时间:

试题详情

    3.主要内容

试题详情

    4.意义

    二、埃塞俄比亚抗意民族解放斗争

    l.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入侵

试题详情

    2.埃塞俄比亚人民的英勇反抗

试题详情

    3.英、法、美帝国主义的纵容政策

试题详情

    4.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的曲折过程。

    三、西班牙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战争

试题详情

    1.西班牙反法西斯人民阵线的胜利

试题详情

    2.佛朗哥的叛乱和德、意法西斯的武装干涉

试题详情

    3.荚、法采取“不干涉”政策和美国宣布中立的实质

试题详情

    4.国际纵队开赴西班牙

试题详情

    5.西班牙人民革命战争的意义

 

                          本课要点

在要人物

    季米特洛夫  海尔?塞拉西一世

在要词语

    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会议   国际纵队

 

                   附一    本课思考题答案提示

 

    题:20世纪30年代,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意民族解放斗争和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民族革命战争有哪些共同点?

    答:都是为了反对德、意法西斯的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民主。失败的原因都与英、法、美纵容侵略者有关。

 

                      附二    本课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D

    二、填空:季米特洛夫,海尔?塞拉西一世,“国际纵队”。,

    三、资料分析:(l)埃塞俄比亚;(2)意大利;(3)英、法、美。

 

 

              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大战的全面爆发和扩大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慕尼黑会议,法西斯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奇怪的战争”。德军攻占丹、挪、卢、荷、比。敦刻尔克撤退。法国溃败和戴高乐的“自由法国”运动。不列颠之战。德军侵入巴尔干。德军对苏联进行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试题详情

    1.慕尼黑会议是帝国主义大国英、法牺牲小国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的一次大阴谋。英、法等纵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世界大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尽苦果。

试题详情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从一开始就是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的战争。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有一个逐步建立的过程。

    本课重点:慕尼黑阴谋,法国的溃败,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本课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形式的复杂性

 

                            教学要点

 

    一、慕尼黑会议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试题详情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思考题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复杂情况下分析战争性质的能力。

    1.慕尼黑会议

    2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试题详情

    3.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二、德国占领西欧

    回.“奇怪的战争”

    2敦刻尔克撤退

试题详情

    3.法国溃败和“自由法国”运动

    4不列颠之战

    三、苏联卫国战争开始

试题详情

1.法西斯德国突然袭击苏联

试题详情

2.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本课要点

重要人物

    斯大林  丘吉尔  戴高乐  希特勒  墨索里尼  张伯伦

重要词语

    慕尼黑会议  闪电战  苏联卫国战争

 

                     附一  本课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B

    二、填空:敦刻尔克,法,巴黎,英国,英国。

三、名词解释:1938年9月底,德、意、英、法政府首脑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达拉第在德国慕尼黑城签订协定。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内把苏台德区交给德国。在没有捷代表在场的情况下,这几个大国首脑蛮横地决定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命运。

 

 

 

 

 

              第1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二)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大东亚共荣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形成。法西斯国家的暴行。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盟军在北非取得胜利。墨索里尼垮台和意大利投降。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试题详情

    1.法西斯国家扩大侵略及其血腥罪行,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保证。

试题详情

    2.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试题详情

    3.意大利战败投降,是法西斯阵营瓦解的开始。

     本课重点: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斯大林格勒战役。

     本课难点:斯大林格勒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教学要点

    一、太平洋战争爆发

试题详情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分析斯大林格勒战役的重大意义,提高学生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

    1.日本妄图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2日本偷袭珍珠港

试题详情

    3.太平洋战争初期战况

    4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二、法西斯国家的暴行

试题详情

    1.对占领国人民的烧杀好掠

试题详情

    2.法西斯的民族灭绝政策

试题详情

    3.恐怖的法西斯集中营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试题详情

    1.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会战

    2中途岛战役

    四、北非战役和意大利投降

试题详情

1.北非的争夺和盟军的胜利

试题详情

2.意大利投降,法西斯阵营开始瓦解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回忆1939年~1941年欧洲战场的态势?(出示地图,边说边演示)面对法西斯侵略的猖狂侵略,出现了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新局面,促使战争形势出现转折。

(讲授新课)

一、太平洋战争爆发(幻灯片)

试题详情

2.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德、意、日法西斯不断扩大侵略,不但激起了世界人民的仇恨,而且也加深了英、美等国和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法西斯国家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的最凶恶的敌人。这是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基础。(请看课本有关小字内容,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过程)

教师再通过屏幕演示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过程。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全力对法西斯作战,这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参加同盟的各国,有彻底击败法西斯的共同目标,并且承担义务。这样,第二次世界大战演变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讲完着一目,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有何变化?

二、法西斯国家的暴行(幻灯片)

德、意、日法西斯把战争强加给许多国家,同时犯下了骇人听闻的罪行。他们大批屠杀和平居民,实行民族灭绝政策。这一部分内容已作为选学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播放:南京大屠杀和奥斯威辛集中营的资料片,了解法西斯的血腥暴行)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幻灯片)

莫斯科战役后,德军丧失全面进攻的能力,把重点转向了斯大林格勒。思考:为什么希特勒要进攻斯大林格勒?出示地图分析:斯大林格勒是苏联重要的工业城市,又是南北交通的枢纽,连接莫斯科和盛产粮食、石油的库班、高加索。同时,占领斯大林格勒,德军可以由此直指莫斯科。因此,斯大林格勒的得失关系着战争全局的命运。

1942年7月,斯大林格勒战役打响了。(播放录象,让同学们感受当时的战争场面)通过刚才的录象,我们看到了苏联红军顽强拼搏的精神,在战斗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课本小字中就提到了两位,(学生回答是哪两位?)

斯大林格勒战役从1942年7月一直到1943年2月,共消灭德军150万人,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辉煌胜利。这次战役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讨论:为什么把斯大林格勒战役作为二战的转折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概括:法西斯轴心国家是以希特勒国家为核心的,而它的生命力建立在闪击进攻上,进攻一旦停止,其生命即开始转向灭亡。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共消灭德军150万人,被迫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从此一蹶不振,不久,法西斯轴心开始瓦解,因此我们说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

就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前,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也有一场大规模的争夺,这就是中途岛海战,(幻灯片)从双方主要损失对比表可以看出,结果是美军以少胜多。中途岛海战成为太平洋战场上的转折点。

四、北非战役和意大利投降(幻灯片)

试题详情

1.北非战事胜利结束

二战全面爆发后,意大利致力于在非洲扩张领土。1941 年春,德军出兵北非,德国将领隆美尔统一指挥北非的德意军队,在北非形成拉锯战。德军一度打到屏护埃及的要地阿拉曼。1942年秋天,蒙哥马利指挥英军对阿拉曼的德意军队发动总攻。由于德军主力久困苏德战场,从而形成英军在北非的绝对优势。蒙哥马利巧妙进行战役伪装,使敌人对其主要突击方向和战役时间判断失误。英军血浸黄沙,夺得胜利。阿拉曼战役成为北非战场的转折点。(出示图片:隆美尔和蒙哥马利将军)阿拉曼战役后,英、美军一起夹击德、意军队。1943年5月,同盟军队取得北非战役的胜利。

试题详情

2.      意大利投降

意大利是法西斯轴心链条上最脆弱的一环。德、意在北非战败,加深了意大利的危机。1943年7月,英美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战火烧到了意大利本土。在这种形势下,意大利统治阶级内部抛弃了墨索里尼,组成新政府,9月,意大利新政府签订停战协定,向同盟国投降,随即又对德宣战。墨索里尼垮台、意大利投降和对德宣战,标志着法西斯侵略集团开始瓦解。这是反法西斯同盟的又一重大胜利。

希特勒对意大利政变十分吃惊,命令德军抢先占领了罗马,并劫持了墨索里尼,在意大利的北部和中部建立起完全听命于希特勒的傀儡政权,顽抗到1945年5月。墨索里尼最终被意大利游击队抓获处死,暴尸米兰广场,得到了应有的处罚。(图片:墨索里尼暴尸米兰广场)

(教师小结)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实现了全世界和平与正义力量的大联合,出现了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共同抗击侵略的新局面。它不仅促使二战形势发生根本转变,而且必将引导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练习与作业)

 

 

                            本课要点

重要人物

    斯大林  罗斯福  丘吉尔  艾森豪威尔  希特勒  墨索里尼

重要词语

    珍珠港事件  太平洋战争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斯大林格勒战役

北非战役

                        附一  本课思考题答案提示

    题: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答:法西斯国家以希特勒德国为中心,它的生命是建立在闪击进攻之上的,一旦停止进攻,它的生命就完了。斯大林格勒战役关系全局,德国集中主力争夺,最后遭到城下全歼的惨败,被迫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从此一瓶不振。不久,法西斯轴心便开始瓦解。所以,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附二  本课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C

    二、填空:美国,珍珠港,意大利,墨索里尼

    三、资料分析:(l)这是1942年1月 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2)它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

              

 

 

 

 

 

 

 

 

                                                     

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开罗会议及《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及对德作战方针的确定。第二战场的开辟:诺曼底登陆、巴黎解放。雅尔塔会议及其主要协议。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结束。做茨坦公告》,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试题详情

    1.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及波茨坦会议协调了反法西斯联盟的行动,对打败法西斯国家有积极作用。《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都肯定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反击“两个中国”、“台湾独立”的有力的国际文件。

试题详情

    2.苏联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及苏德战争的胜利形势,促使英美开辟了第二战场,第二战场的开辟使德国陷入东西两面夹击的窘境,加速了它的灭亡。

试题详情

    3.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本课重点:《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德国和日本的投降

    本课难点:几次国际会议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要点

    一、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

试题详情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形势的变化,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开罗会议和《开罗宣言》

试题详情

    2.德黑兰会议对德作战方针的确定

    二、第二战场的开辟

试题详情

    1.诺曼底登陆

试题详情

    2.巴黎的解放

    三、雅尔塔会议和法西斯德国投降

试题详情

    1.雅尔塔会议

试题详情

    2.苏军攻克柏林和德国投降

    四、《波茨坦公告》和日本投降

试题详情

    1.《波茨坦公告》

试题详情

    2.日本的投降

试题详情

    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本课要点

在要人物

    斯大林  罗斯福  杜鲁门  丘吉尔  艾森豪威尔

在要词语

    开罗宣言  德黑兰会议  第二战场的开辟  雅尔塔会议

波茨坦公告联合国  安全理事会

 

                     附一  本课思考题答案提示

    题:想一想法西斯国家的下场,说说你的感想。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意大利、德国、日本法西斯相继投降。这几个法西斯国家的失败,征一时,说明:(1)法西斯主义是违背历史潮流的,

尽管它可以猖狂一时,但无法避免最终的失败;(2)的道多助,失道寡助,在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打击卜,穷兵黩武的侵略者,自食其恶果,法西斯头目也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附二    本课练习题答案

试题详情

      1.选择:B

      二、填空:开罗宣言,雅尔塔,美、苏、英、法,安全,常任

      三、列举:(略)

                           

              18课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人民民主国家。社会主义阵营。战后初期苏联恢复国民经济的背景、措施、成就。欧亚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诞生的历史条件、概况,这些国家是怎样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世界历史意义。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试题详情

    1.二次大战后,欧亚诞生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它们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形成了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试题详情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十月革命之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在国际共运发展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试题详情

    3.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相比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光明的发展前途;同时社会主义又是新生事物,它的发展道路也必然是曲折的、波浪式的前进过程。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试题详情

    1.分析概括能力――从战后苏联及欧亚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发展的教学过程中分析概括出社会主义的共同特征。

试题详情

    2.分析比较能力――分析比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各国走上社会主义的具体条件;中国与东欧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不同历史背景与途径,进而由此说明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十月革命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本课重点:通过对战后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各人民民主国家的诞生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世界历史意义的讲述,使学生形成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这一整体认识。

    本课难点:分析比较人民民主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异同;全面认识和初步理解社会主义是一个较长时期发展过程。

 

                          教学要点

    一、战后初期的苏联

试题详情

    1.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

    2“四五”计划”

    二、欧亚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的诞生

试题详情

    1.诞生的背景

    2欧洲的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

试题详情

    3.亚洲的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

试题详情

    4.各人民民主国家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世界历史意义

试题详情

    1.十月革命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试题详情

    2.社会主义阵营力量的壮大

试题详情

    3.对帝国主义殖民制度的致命打击

                      

                       

   

                            本课要点

直要人物

    斯大林  铁托  金日成  胡志明

重要词语

    苏联  “四五”计划  人民民主国家  社会主义阵营

 

                      附一  本课思考题答案

    题:说一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亚出现一系列入民民主国家的主要原因。

试题详情

    答:1.苏联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伟大胜利产生了巨大影响,各国人民向往社会主义。2二次大战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各国人民民主力量经过反法西斯斗争壮大起来。3.?欧亚各国人民在本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的武装斗争或在苏军的配合下,推翻法西斯统治并把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发展为人民民主革命,这些国家先后建立了人民民主国家。

         

                      附二   本课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B

二、填空:苏联,斯大林

三、列举                                 

 

 

 

 

                19课美国的霸权政策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二次大战后美国军事、经济实力的加强和霸主地位的确立。美国的“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及其影响。马歇尔计划的主要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美国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及其失败。美国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及其失败。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试题详情

    1.二次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为了遏制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美国在欧洲实行“冷战”政策,在亚洲则公然发动对朝鲜、越南的侵略战争。

试题详情

    2.侵略战争和侵越战争先后失败,削弱了美国的霸权地位。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试题详情

    1.列举美国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培养学生全面考察历史事物的能力。

试题详情

    2.认识侵朝战争和侵越战争给美国造成的损失,培养学生以发展的变化的眼光考察历史事物的能力。

 

    本课重点:美国实现“冷战”政策的表现。美国的侵朝战争。

本课难点:美国“冷战”政策的性质

 

                            教学要点

 

    一、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宝座

    二、美国的冷战政策

试题详情

    1.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全面展开(政治上)

试题详情

    2.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复兴(经济上)

试题详情

    3.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上)

    三、美国侵略朝鲜的战争

试题详情

    1.朝鲜战争的爆发和美军入侵朝鲜

试题详情

    2.美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

    四、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

试题详情

    1.侵越战争的步步升级

试题详情

2.美国侵越战争的结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新华社3月25日电] 北京时间今天凌晨美国为 首的北约组织向南斯拉夫 联盟发动大规模空袭。

另据《世界知识》杂志最新统计:二战后至于1991年海湾战争,美国为干涉他国内政而使用武力事件达223次。

这说明了什么?美国的霸权政策

一、冷战政策。

试题详情

1、背景原因:

⑴美国方面:战后美国凭借空前膨胀起来的经济军事实力,称霸全球的野心也急剧膨胀起来。

经济上: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统治地位。

政治上:企图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广到世界各国,并企图操纵和控制联合国,把它作为推行全球扩张政策的工具。由于这一时期,也是苏联影响扩大和各国人民革命运动日益高涨的时期,美国认为苏联的影响和各国人民革命运动在全球范围的扩大是其称霸世界的主国障碍,必须压制下去但鉴苏联的强大,又不敢贸然越过双方划定的势力范围。

⑵苏联方面:正全力恢复和发展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力图巩固获得的成果,也不愿轻易动武。这样,美国采取了以遏制苏联为中心的“冷战”政策。

试题详情

2、表现:

“冷战”政策是指美国针对苏联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等都是“冷战”的表现。

⑴杜鲁门主义,实际上是美国全球扩张势力,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其核心内容是干涉世界各国内政,它是冷战政策的标志。

⑵ 如果说杜鲁门主义着重在遏制共产主义力量的发展,马歇尔计划的着眼点则是稳定资本主义。欧洲是资本主义的发源地和大本营,谁控制了欧洲特别是西欧,谁就有压倒对方的经济军事优势。马歇尔计划实际是以“复兴欧洲”为名,借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阵脚,控制西欧,以达到共同遏制苏联的目的。其实质是对杜鲁门主义的 一次大规模的运用,是“冷战”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⑶北约的建立。实行集体防卫的原则,其矛头针对苏联,是遏制苏联的军事政治 集团,是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

⑷为了适应霸权政策的需要,美国采取分裂德国和扶植西德的政策。为此引起1948年的柏林危机。“柏林危机”是冷战后美苏之间出现的第一冷战高潮,是冷战加剧的表现。

柏林危机发生后,美国趁机加快分裂德国的步伐。1949年,德国正式分裂,这既是雅尔塔体系原则的反映,也是美苏对抗,“冷战”的结果。

影响: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国的对外政策已突破了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主义”影响,转向了积极争夺世界霸权的全球性扩张;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西欧和土耳其渡过了困难,促进了西欧联合和经济的复兴,从而巩固了欧洲资本主义秩序,并使美国在经济、政治、军事上控制西欧;北约的建立,直接导致两大军事政治 集团对峙局面的出现,对战后的欧洲和整个国际局势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总之,巩固了资本主义阵营;加强了同社会主义的对抗,一度巩固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处理课本上的材料(让学生读后回答问题)

二、全面认识战后美国的霸权政策。

战后美国的霸权政策是其实力膨胀的反映。在空间上是全球性的;在内容上是多方面的,有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等。概言之,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冷战”,对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加以扶植和控制,对亚非拉美国家广大“中间地带”的控制。

⑴控制国际经济。建立 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体系,确定美元的特殊地位,使美国操纵了国际金融。1947年,成立关贸总协定,控制更广阔的世界市场,操纵了国际贸易。

⑵企图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广到世界各国,一度控制和操纵联合国,使之成为推动全球扩张政策的工具。

⑶在欧洲,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即“冷战”政策。从政治、经济、军事上全面控制西欧,把西欧变为美国对抗苏联的前沿阵地。

⑷在亚洲,“扶蒋反共”,分裂朝鲜,发动侵朝战争、侵越战争,实行“热战”,并力图控制亚、非、拉美广大国家。

美国推行霸权政策是由帝国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

小结:总之美国推行霸权政策是由帝国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

巩固练习:见题集。

布置作业:战后初期美国的冷战政策表现在哪几方面?

                          本课要点

重要人物

    杜鲁门    马歇尔

在要词语

    “冷战”政策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  中美建交

 

                    附一   本课思考题答案提示

 

试题详情

三、侵略朝鲜和越南的战争以及德国的分裂由学生自读来完成,用题来巩固。

    1.试举出美国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

    答:政治方面是杜鲁门主义,经济方面是马歇尔计划,军事方面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试题详情

    2.美国侵朝、侵越战争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答:社会主义的小国、弱国可以打败资本主义的大国、强国。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社会主义国家内部有本国人民的支持,能团结一。心共同抗击外来侵略。二是社会主义国家外部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能协调一致共同对付资本主义大国、强国。

 

                   附二   本课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C

      二、填空:朝鲜,急剧衰落。

      三、列出下述年代中的重要事件:

         1947年  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

         1949年  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50----1953年  美国侵朝战争

         60年代初――1973年  美国侵越战争

     

 

 

20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日本经济的恢复:战后面临的严重经济困难,经济恢复的主、客观条件及概况。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第二个“黄金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形成的原因,形成的经过及其国际地位。西方经济的“滞胀”阶段。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试题详情

    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努力学习科学技术体现了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试题详情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并表现出诸多新特点,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不变。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试题详情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了解历史现象,初步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和主要矛盾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本课重点: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的崛起。

   课难点:西方经济的滞胀阶段。

 

 

                          教学要点

    一、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试题详情

    1.在废墟上重建

试题详情

    2.迅速恢复的有利条件

试题详情

    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50年代初一70年代初)

    二、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试题详情

    1.战后西欧国家的根本利益

    2产生和发展?

试题详情

    3.国际地位和作用

    三、日本的崛起

试题详情

    1.战后初期经济陷于崩溃

试题详情

    2.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

试题详情

    3.资本主义“黄金时期”,跃居第二经济大国

      四、西方经济的滞胀阶段

试题详情

      1.  1973-1975年经济危机

试题详情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第三世界的形成。印度独立与印巴分治。亚洲其他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埃及“七月革命”。阿尔及利亚独立。非洲独立年。纳米比亚独立。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斗争。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南北问题。七十七国集团。

    1.第三世界的形成是二战后世界形势的一个显著变化。二战后帝国主义势力的削弱,社会主义力量的增强及亚非拉美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是第三世界形成的原因。

试题详情

    2.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它们为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表明第三世界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试题详情

    1.培养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从教材分目叙述的史实中归纳出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线索。

试题详情

    2.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第三世界经济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及它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所起的作用。

    本课重点;亚非拉美民族解放运动的概况及重要事件,如印度独立和印巴分治、埃及“七月革命”、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第三世界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

    本课难点: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的形成。

 

                          教学要点

    一、亚洲民族独立国家的兴起

试题详情

    1.越南、朝鲜、中国革命的胜利

试题详情

    2.印度独立和印巴分治

试题详情

    3.其他新兴独立国家

    二、非洲的独立浪潮

试题详情

    1.埃及“七月革命”和阿尔及利亚的独立

试题详情

    2.五六十年代独立运动概况

试题详情

    3.70至90年代独立运动概况

    三、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试题详情

    1.古巴革命

试题详情

    2.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斗争

    四、第三世界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

    l.万隆会议的召开(1955年)

试题详情

    2.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和发展

试题详情

    3.南北问题

试题详情

    4.七十七国集团

 

                            本课要点

重要人物

    尼赫鲁    纳赛尔

重要词语

    第三世界  “非洲独立年”  巴拿马运河区  亚非会议

不结盟运动  “七十七国集团”

 

                附一    本课思考题答案提示

    题:想一想,第三世界的兴起,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起什么作用?

试题详情

    答:1.第三世界的兴起,打破了旧的国际政治格局。万隆会议的召开和不结盟运动的发展,表明第三世界已成为决定国际事务的一支重要力量,帝国主义主宰世界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2.第三世界倡导的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人民之间友好与合作、反殖反帝的精神及所付出的努力,有力地遏制着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促进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3.第

三世界的兴起对推进改革不平等、不公正的旧国际经济关系起了重要作用。“七十七国集团”的诞生表明第三世界所进行的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是有组织、有纲领、有明确目标的联合斗争。促进世界贸易,国际合作;推动南北对话,加强南南合作,这些是第三世界为实现目标已进行和正在进行的努力。

                            附二本课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A

    二、填空:1952,纳赛尔

    三、列举:(略)

                                

 

              22课世界时局的新变化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概况。美国经济的衰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政治矛盾的激化。东欧的剧变。苏联的解体。世界格局的变化。世界人民面临的重大任务。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试题详情

    1.20世纪70-9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衰退及国内政治矛盾的激化,说明资本主义固有矛盾依然存在。

试题详情

    2.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教训是深刻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斗争的长期性和尖锐性。

试题详情

    3.世界正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过程中。争取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人民面临的两大课题。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有:

试题详情

    1.分析归纳能力――引导学生分析东欧、苏联变化的过程,并归纳导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

试题详情

    2.观察、概括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教材有关内容的同时,观察国际形势的新发展,思考并概括当今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本课重点;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状况。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割据的新变化。

    本课难点:本课内容多、头绪复杂。

 

                          教学要点

    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及政治概况

试题详情

    1.经济衰退

试题详情

    2.国内社会政治矛盾进一步激化

    二、东欧的剧变和苏联的解体

试题详情

    1.东欧剧变(1989―1991年)

试题详情

    2.苏联的解体(1991年底)

    三、冷战的结束和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试题详情

    1.旧的国际关系格局终结冷战结束

试题详情

    2.世界格局的变化

试题详情

    3.海湾战争和前南斯拉夫地区战争

    四、世界各国人民争取和平与发展的斗争

                                       

                            本课要点

重要词语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冷战的结束  海湾战争  和平与发展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附一   本课思考题答案提示

    题:想一想,当今世界的形势正在发生什么大的变化?

    答:①世界格局变化: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东西方两大集团之间的“冷战”结束了。旧的苏美两极格局已经终结,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正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过程中。②由世界格局变化而导致的变化:新的不稳定因素在增多。两极格局下长期被掩盖着的政治矛盾、经济摩擦以及民族、宗教和领土纠纷等突出起来,形成新的危机,甚至战争。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和前南斯拉夫地区的战争即是两例。

 

                    附二    本课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D

    二、填空:争取和平,发展经济

    三、列举:(l)冷战开始的时间: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2)冷战结束的时间:1991年底苏联解体。

                   23  现代文化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第三次世界性的技术革命的内容和意义。苏联文学的创始人高尔基及其代表作《母亲》。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作家富尔曼诺夫和肖洛霍夫。厄?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法捷耶夫的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波列伏依的中篇小说《真正的人》。苏联著名音乐家肖斯塔科维奇。芭蕾舞表演艺术家乌兰诺娃。法国大文学家罗曼?罗兰及其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美国文学家德莱塞的长篇小说《美国的悲剧》。著名电影艺术家卓别林。印度现代进步文学的奠基人普列姆昌德及其代表作《戈丹》。日本无产阶级作家小林多喜二和小说《蟹工船》。埃及作家塔哈?侯赛因的代表作《日子》。阿根廷剧作家库塞尼的剧本《中锋在黎明前死去》。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试题详情

    1.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加速了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进程。事实又一次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试题详情

    2.十月革命后诞生的苏联文学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学。它以革命的主题和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文坛,标志着世界文学发展的新阶段。

试题详情

    3.罗曼?罗兰和德莱塞是现代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卓别林是早期电影史上最著名的电影艺术家。

    4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文学,是现代亚、非、拉美文学的主流。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试题详情

    1.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对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对社会生产、生活的作用加以分析,从中归纳出科学技术革命的重要性。

试题详情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思考“苏联文学同近代西方文学比较,有些什么新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概括、比较能力。

试题详情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本课重点: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内容及作用。苏联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及作品。现代欧美现实主义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和德莱塞。著名电影艺术大师卓别林。

试题详情

    本课难点:1.通过三次科技革命的作用,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结论。2欧美现代主义文学艺术。

                                          

                          教学要点

         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挑战

试题详情

1.第三次世界性的技术革命

试题详情

      2.20世纪四五十年代重大技术的突破

试题详情

      3.新科技革命对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作用

试题详情

      4.世界各国在高科技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二、苏联文学和艺术

试题详情

      1.苏联文学的创始人――高尔基

      2作家富尔曼诺夫、肖洛霍夫

      3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

试题详情

      4.反映卫国战争的两部小说

试题详情

      5.音乐、舞蹈、电影等艺术成就

      三、欧美的文学艺术

试题详情

      1.现代欧美现实主义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和德莱塞及他们的代表作

试题详情

      2.著名电影艺术大师卓别林

试题详情

      3.现代主义文学艺术

      四、亚、非、拉美的文学

试题详情

      1.印度现代进步文学的奠基人――普列姆昌德

试题详情

      2.日本无产阶级作家小林多喜二

试题详情

      3.埃及著名作家塔哈?侯赛因

试题详情

      4.阿根廷剧作家库塞尼

 

                          本课要点

重要人物

    高尔基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  罗曼?罗兰卓别林

重要词语

    第三次技术革命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母亲》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约翰?克利斯朵夫》

 

               附一  本课思考题答案提示

 

试题详情

    1.结合第三次世界性的技术革命,说一说科学技术革命的重要性。

    答:科技革命的重要性包括以下几点:①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的迅速发展;②影响到各国的政治、军事战略;③促进新型工业的兴起及第三产业的发展;④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⑤影响国家的综合国力。

    2想一想,苏联文学同近代西方文学比较,有些什么新特点?

    答:①苏联文学是新时代的新文学,它是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里诞生的;而近代西方文学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②苏联文学是无产阶级文学,它以革命的主题,出现在世界文坛。例如,高尔基的《母亲》,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直接反映工人阶级反抗资本主义制度、为争取社会主义而斗争的长篇小说;马雅可夫斯基的《列宁》,是世界文学中最早描写无产阶级领袖的政治抒情叙事诗。

 

 

                    附二    本课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C

试题详情

    二、填空:1.肖斯塔科维奇,乌兰诺娃,卓别林

试题详情

              2.《约翰?克利斯朵夫》,《美国的悲剧》

    三、列举:

                印度  普列姆昌德长篇小说《戈丹》

                日本  小林多喜二中篇小说《蟹工船》

                埃及  塔哈、侯赛因  小说《日子》

                阿根廷  库赛尼      剧本〈中锋在黎明前死去〉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