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09届高三年级五月调研测试

语 文 试 卷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 祝考试顺利 ★

注意事项:

1.本卷1―12题为选择题,共36分;13―23题为非选择题,共114分。请将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答题卷收回。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卷指定的位置。

3.答题时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答在答题卷上的每题所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指定区域外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有两种读音的一组是(   )

    A.乏   赠   败   昏   功亏一

    B.狡  迩   疵   闲   兼苍苍

    C.难   淋   迤   笆   魅魍魉

    D.庙   把   才   侯   两山对

试题详情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勾通   搅和   绊脚石   咄咄逼人   博闻强识

    B.辟邪   部暑   一沓纸   俯首帖耳   遵规守纪

    C.海啸   讴歌   压轴戏   钟罄管弦   反映意见

    D.慰藉   殉职   起跑线   茁壮成长   千钟风情

试题详情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我们是多年的老朋友,如今你遇到了这么多的困难,请你放心,我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B.风景秀丽的长江三峡总是在你意想不到之处冒出一个令人叫绝的景物,我们不能不感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C.王丽娟长得漂亮,文章也写得漂亮;她写起文章来常常文不加点,但读后还让人回味无穷。

    D.一个心术不正的人,说话做事总喜欢危言危行,所以我们在跟他打交道时必须格外小心地提防他。

试题详情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上月在莫斯科就明年俄对乌天然气供应量达成协议,明年俄对乌天然气供应量将与今年相同,但双方并未敲定具体价格。   

    B.为加速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国家科技部和财政部今年共同启动了“十城千辆”电动车示范应用,决定在3年内,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在多个领域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投入示范运营。

    C. 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步伐,除了要尽力争取国内外投资,建设好基础设施,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之外,搞好节水农业,办好乡镇企业,也是能否发展西部经济的一条重要的路。

    D.200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的勒?克莱齐奥的《荒漠》中文版一经出版,便深受中国读者所欢迎,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该书便重印了三次。

试题详情

二、(12分,每小题3分)

6.下列对“自然科学不可避免地要分裂成许多小的领域”的背景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18世纪在理解电现象方面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它为今天的化学奠定了基础,并且获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天文知识。

   B.理解电现象取得重大成果,它收集并整理了动植物的许多经验事实。19世纪把热力学和关于电磁现象的学说提高到了牛顿力学的高度。

   C.在其他大部分自然科学领域里,把热力学和关于电磁现象的学说提高到牛顿力学的高度的研究也获得了超过以往时期的巨大成就。

   D.科学领域本身又提出了如此多的问题,以致没有一个人能指望完全掌握哪怕只是其中的一个。这种发展导致了小的领域专家路线。

试题详情

7.“也许最早在19世纪后半期,人们才能谈到自然科学的一种至少在方法论上的统一性。”

对句中“方法论上的统一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19世纪前半期,至少在内容上,根本谈不上什么统一的自然科学世界图像;因为每一个科学家的世界,正是他以毕生精力花费于其中的自然界的那个狭隘部分。因此,方法论上还谈不上有统一性。

   B.现在,自然科学家真正引以自豪的,是深情地探索个别的事例,认识自然界在一个小领域里的最微小特征并对之作系统整理,可以认为这已经形成了方法论上的真正统一性。

   C.也许最早在19世纪后半期,用无机物质可以合成有机物质的发现,也使化学家确信有机体中的化学过程是按照无生命物质也一样服从的规律进行的。从此,化学在方法论上也以牛顿力学作为它的先例,已具方法论上的统一性。

   D.也许最早在19世纪后半期,在某种意义上已拥有一个统一的自然科学世界图像,这就是,世界由存在于空间中的事物所组成,而这些事物则由于作用和反作用而在时间上发生规律性的变化。由此才开始形成方法论上的统一性。

试题详情

8.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把自然科学统一起来的新的过程,不是从方法论上而是从个别分支的内容上出发的。例如上世纪后半叶,在麦克斯韦的电现象理论中,光的理论被归结到电磁过程上去。

   B.普朗克1900年提出了量子假说。后来卢瑟福从自己的实验中得出了一个设想,原子可以和一个小的行星系相比,从而否定了普朗克量子假说。

   C.为了满足某些愿望,就必须作一个非常重大的放弃,必须放弃19世纪的自然科学世界图像,因为牛顿力学所依据的那种关于实在的想象不具统一性。

   D.在所能观察到的原子的一些特性之间,存在着一个互补性,它的意义是,知道了原子的一些特性,就同时知道它的另一个特性。

试题详情

三、(27分)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             穷:困厄不得志。

B.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于世    说:说话,即写文章。

C.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类次:分类编排。

D.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                掇:选取。

试题详情

11.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作者“喜其工”的一项是(   )(3分)

A.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B.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

C.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

D.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试题详情

12.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段深入分析了困厄之士往往能写出好诗的原因,深刻的概括了我国古代许多优秀诗人的创作与生活的关系。“穷而后工”的见解为下文评述梅圣俞的创作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

B.梅圣俞幼年学诗便显示出惊人的才华,年纪稍大后学习六经义理,写出简练古朴、纯正精当的好文章,但由于他不肯媚俗,世人只知道他会写诗罢了。

C.梅圣俞因为得不到主考官的赏识和别人的举荐,所以一生穷困,老死民间,欧阳修深表惋惜,并认为,梅圣俞的诗歌已经超过了《诗经》中的《商》、《周》、《鲁颂》等作品。

D.从本文的叙述看来,梅圣俞的诗集有两种,欧阳修也写了两篇序言。本文表达了作者对亡友困厄生活的同情,以及对其诗文的赞美和倾慕之情。

试题详情

四、(18分)

15.填空。(6分)

(1)陶渊明是一位自愿远离官场、回归自然的文人,他追求清高和闲适,“采菊东篱下,      ”就体现了他的这种追求。李白也有表达类似情感的诗句,如:“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使我不得开心颜。”

(2)杜甫漂泊流浪,登高望远,见秋风落叶、大江东去,便吟出了应景诗句“          

              ”,可见诗人内心是多么的凄凉。

(3)王士祯论宋词说:“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这“易安”就是《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作者           。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被恩格斯誉为“现实主义大师”,他创作的《          》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试题详情

17.下面是一张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曲线图。请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出一条结论。(4分)

试题详情



 

答:结论                                                   

试题详情

19.从全文看,“火”具有哪几层含义?请作简要回答。(4分)

答:                                                         

试题详情

20.本文开篇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黑影”?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试题详情

21.作者在第10段中引用一位西方哲人的名言:“这样的几分钟会激起十年的憎恨,一生的复仇。”其用意是什么?(4分)

答:                                                         

试题详情

22.文章最后一段写“从我的头上飞过”的“亮影子”“这正是火中的凤凰”,有什么含义?你认为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6分)

答:                                                          

六、(60分)

试题详情

(4分,“穷”、“殆”、“工”、句通等各1分。)(2)虽然对他了解很深,可还是没有真正推荐他。(3分,“知”、“果”、句通等各1分。)(3)我曾经酷爱圣俞的诗作,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3分,“嗜”、“尽”、句通等各1分。)

14.(8分)1.《田园乐》诗人通过绘形、绘色、绘声等手法描绘出春天的田园美景,抒写出了亲近大自然的乐趣,表达了诗人闲适恬静的心境。(2分)《踏莎行》抒发的是离愁别绪。(2分)(或上片写游子怀乡之情,下片写闺中人思念之情。)2.采用了借景抒情和想象的手法。(2分)示例1:上片借景写出远行游子的离愁。“候馆”、“溪桥”暗点经行之地迢遥;“梅残”、“柳细”,见出出行之时系在初春;“草薰风暖”,用春光和煦反衬离愁凝重;“如春水”,即事取景,以景喻情,写出离愁之长、之浓。示例2:下片用游子想象闺中人思念自己来刻画愁情。“柔肠”、“粉泪”,见出对方情深。“楼高”句写对方怅望远方游人,远山重叠,盼归不见的痛苦心情可想而知。(2分)

四、(18分)

15.(6分)(1)悠然见南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3)李清照;人间喜剧。(每空1分)

16.(4分)示例:(1)例如《雷雨》中细节描写,周朴园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这正是周朴园的虚伪、圆滑的表现;(2)例如《祝福》中语言描写,祥林嫂重复叙说“狼吃阿毛”的故事,读者会从中感受到祥林嫂失去爱子的极度悲痛;(3)例如《林黛玉进贾府》中的肖像描写,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辽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表现了飘逸脱俗、柔弱内向、善良多情的性格;(4)例如《阿Q正传》中的心理描写,阿Q他好不容易赢了钱,可一转眼又莫明其妙失去了并“似乎也挨了几拳几脚”,但阿Q立刻“转败为胜”了,其精神胜利到了虐待自己、极其健忘的地步。

17.(4分)从以下三个角度回答均可:(1)从轨迹变化看,“学习动机”过弱或过强,学习效果都较弱,只有“学习动机”中等时,才能有最好的学习成绩。(2)学习动机不能过强也不能过弱,否则不会有理想的学习效果。(3)学习动机中等时,学习成绩最佳(或学习动机的中等程度的激发和唤起,会有较好的学习效果)。

18.(4分)示例:要有一种百折不挠(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成功啊!

五、(18分)

19.(4分)主要包含两层含义:①四年前日本侵华、上海沦陷时的战火;(2分)②作者期盼的烧毁旧世界的希望之火。(2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我听到世人常说诗人仕途畅达的少,困厄的多,难道真是这样吗?大概是由于世上所流传的诗歌,多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笔下吧。大凡胸藏才智而又不能充分施展于世的士人,大都喜欢到山头水边去放浪形骸,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事物,往往探究它们的奇特怪异之处,内心有着忧愁感慨愤激的郁闷,这些情感化为诗兴,寄托在怨恨讽刺之中,来道出逐臣寡妇的慨叹,并写出了人所难于言传的感受来。大概越困厄就越能写得工巧。如此说来,并非写诗使人困厄,大概是困厄后才能写出好诗来。

我的朋友梅圣俞,年轻时由于荫袭补为下级官吏,屡次被推荐去考进士,总是遭到主考部门的压制,在地方上困厄了十多年。年已五十了,还要靠别人下聘书,去当人家的办事员,郁积着自己的才能智慧,不能在事业上充分地表现出来。他家乡在宛陵,幼年时就学习诗歌,从他还是个孩童时起,写出诗句来就已使得父老长辈惊异了。等到长大,学习了六经仁义的学问,他写出的文章简古纯正,不希求苟且取悦于世人,因此世人只知道他会写诗罢了。然而当时人不论贤愚,谈论诗歌必然会向圣俞请教;圣俞也把自己不得志的地方,喜欢通过诗歌来发泄,因此他平时所写的东西,其中诗歌就特别多。社会上已经知道他了,却没有人向朝廷推荐他。从前王文康公曾看到他的诗作,慨叹地说:“二百年没有这样的作品了!”虽然对他了解很深,可还是没有真正地加以推荐。假使他有幸得到朝廷的任用,写出如《诗经》中雅、颂那样的作品,来歌颂大宋的功业恩德,献给宗庙,使他类似于商颂、周颂、鲁颂等作者,难道不是很壮伟的吗?可惜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写困厄者的诗歌,白白地在虫鱼之类上抒发穷苦愁闷的感叹。社会上只喜爱他诗歌的工巧,却不知道他困厄已久将要老死了,这难道不值得叹息吗? 

圣俞的诗很多,自己却不收拾整理。他的内侄谢景初担心它太多容易散失,选取他从洛阳到吴兴这段时间的作品,编为十卷。我曾经酷爱圣俞的诗作,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排,就为之作序并保存起来。 

从那以后过了十五年,圣俞因病在京师去世,我已痛哭着为他写好了墓志铭,便向他家索求,得到他的遗稿一千多篇,连同先前所保存的,选取其中特别好的共六百七十七篇,分为十五卷。啊,我对圣俞的诗歌已经评论得很多了,所以不再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