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天津市新四区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联考

物理试卷

客观卷(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选对的得3分,选错的得0分)

1.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的小船要渡过河流,渡河时船头始终朝对岸垂直划行,若航行至河中心时,水流速度突然减小,则渡河的时间将会(           )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试题详情

2.如下图所示,物体m与圆盘保持相对静止,随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以下选项对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不正确的是(    )

试题详情

A.受重力、支持力、静摩擦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B.摩擦力的方向始终指向圆心O

C.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摩擦力是使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试题详情

3.一人乘坐电梯从1楼到20楼,在此过程中经历了先加速,后匀速,再减速的运动过程,则关于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做功的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加速时做正功,匀速时不做功,减速时做负功 

B.加速时做正功,匀速和减速时做负功

C.加速和匀速时做正功,减速时做负功

D.始终做正功

试题详情

4.航天飞机沿圆周轨道环绕地球飞行,由于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最终返回地球,对这一过程判断正确的是(   )〔提示:在每一周的运动过程中,仍可视为圆周运动〕

A.向心加速度变小    B.线速度减小    C.角速度不变    D.运行周期变小

试题详情

5.如图为一压路机的示意图,其大轮半径是小轮半径的1.5倍。A、B分别为大轮和小轮边缘上的点。在压路机前进时,以下正确的是(  )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A.A、B两点的周期之比为6ec8aac122bd4f6e

试题详情

B.A、B两点的角速度之比为6ec8aac122bd4f6e

试题详情

C.A、B两点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6ec8aac122bd4f6e

试题详情

D.A、B两点的线速度之比为6ec8aac122bd4f6e

试题详情

6.蹦极运动员将一根弹性长绳系在身上,弹性长绳的另一端固定在跳台上。运动员从跳台上跳下,直到最低点,然后在弹性绳的作用下又向上运动。如果把弹性绳看作是轻弹簧,把运动员视为质点,忽略空气阻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试题详情

A.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总和保持不变

B.运动员速度最大时,重力势能最小

C.运动员速度最大时,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总和最小

D.运动员落到最低点时,机械能最小

试题详情

7.下列有关运动和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方向一定是变化的

B.物体做圆周运动,所受的合力一定指向圆心

C.物体所受合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该物体一定做直线运动

D.物体运动的速率在增加,所受合力方向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同

试题详情

8. 一物体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受到一水平拉力的作用,在一段时间内的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该拉力的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能是下图中的(  )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9.高为h=1.25 m的平台上覆盖一层薄冰。现有一质量为60 kg的滑雪爱好者,以一定的初速度v向冰台边缘滑去,着地时速度的方向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45 o(g取10 m/s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试题详情

A.滑雪者离开平台边缘时的速度大小是5.0 m/s

试题详情

B.滑雪者着地点到平台边缘的水平距离是2.5 m

试题详情

C.滑雪者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0.5 s

D.着地时滑雪者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是300 W

试题详情

10. 2008年9月,是我国航天史上又一段令人难忘的时光:“神七”成功发射进入预定圆轨道,航天员翟志刚顺利完成出舱行走任务,实现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又一重大跨越,有关“神七”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试题详情

A.“神七”的发射速度可以小于7.9 km/s

试题详情

B.“神七”进入预定轨道后,正常运行的速度一定大于7.9 km/s

C.航天员翟志刚在太空中行走时的向心力由自身的重力提供

D.“神七” 的发射速度一定小于第二宇宙速度

试题详情

11. 如下图所示,卷扬机的绳索通过定滑轮用力F 拉动位于粗糙斜面上的木箱,使之沿斜面加速向上移动。在木箱的移动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   )

试题详情

A.木箱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重力势能

B.F对木箱所做的功等于木箱克服摩擦力和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之和

C.F对木箱所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动能与木箱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

D.F对木箱所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机械能与木箱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

试题详情

12.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报道了一起发生在湖南长沙湘府路上的离奇交通事故。家住公路拐弯处的张先生和李先生家在三个月内连续遭遇了七次大卡车侧翻在自家门口的震撼场面,第八次有辆卡车侧翻进李先生家,造成三死一伤和房屋严重损毁的血腥惨案。经公安部门和交通部门的协力调查,画出的现场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交警根据图示作出以下判断,你认为正确的是(    )

试题详情

A.由图可知汽车在拐弯时发生侧翻是因为车作离心运动

B.由图可知汽车在拐弯时发生侧翻是因为车作向心运动

C.公路在设计上可能内(东)高外(西)低

D.公路在设计上可能外(西)高内(东)低

主观卷(共60分)

(注意:所有主观答案全部答在答题纸上)

试题详情

三、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共18分)

13.(4分)质量为m的运输车,其发动机的额定功率是P ,当它匀速沿倾角为6ec8aac122bd4f6e的盘山公路(视为斜面)向山顶行驶时,受到的摩擦阻力为车重k倍,则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4.(4分)用图示装置,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时,先适当垫高木板,然后由静止释放小车,小车在橡皮条弹力的作用下被弹出,沿木板滑行。小车滑行过程中带动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记录运动情况。观察发现纸带前面部分点迹稀疏不均,后面部分点迹比较均匀.根据以上实验情境,回答下面的问题:

试题详情

①     实验中要适当的垫高木板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

②     造成“纸带前面部分点迹稀疏不均,后面部分点迹比较均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5.(10分)用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1)有下列器材可供选用:电磁打点计时器、铁架台(带铁架)、带铁夹的重物、两节干电池、复写纸、纸带、秒表、导线、开关、天平、低压交流电源、刻度尺,

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有                                          

试题详情

(2)若实验中所用重锤质量为m =1kg ,打点纸带如下图所示(O点为自由下落的起始点),打点频率为50HZ,则记录D点时,重锤的速度6ec8aac122bd4f6e=           ,重锤动能6ec8aac122bd4f6e=          。从开始下落起至D点,重锤的重力势能减少量为                

因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2分)

16(10分)利用航天飞机,宇航员可以到太空维修出现故障的人造地球卫星。已知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距地高度h =3.4×106 m一定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当航天飞机与该卫星进入相同轨道后,与卫星具有相同的运动状态,试求这时该航天飞机的飞行速度。

试题详情

(已知地球半径R取6.4×10 6 m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取9.8 m/s2

试题详情

17(8分)如图,滑雪坡道与水平路面相切于B 点,某人乘雪橇从雪坡上的A 点无初速滑至B 点,接着沿水平路面滑至C 点停止,已知人与雪橇在雪道AB 段所受的平均阻力6ec8aac122bd4f6e,在路面BC 段所受阻力6ec8aac122bd4f6e,人与雪橇的总质量为60 kg,A、B 两处竖直高度差为25 m ,B、C 距离为d =30 m 。(g=10 m/s2)试求:

试题详情

(1)AB段弯曲的滑雪坡道的总长L

(2)人与雪撬滑到B处时的速度大小

试题详情

18.(12分)半径为R的光滑半圆形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以某一初速度从A点冲上该轨道后, 恰能通过该轨道的最高点B ,最终落到水平地面上的C点,如图所示。

试题详情

试求:(1)小球通过轨道起点A时的初速度v­­o 的大小。

(2)小球到达AB圆弧中点D时对轨道的压力F的大小。

(3)小球到达落点C时的速度v­­­­­­­c 的大小。

试题详情

19.(12分)一个玩滚轴的小孩(可视为质点)质量m =30kg,他在左侧平台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做平抛运动,恰能沿AB圆弧上A点的切线由A点进入光滑的竖直圆弧轨道,并沿轨道下滑,B为圆弧的两个端点,且AB连线水平,如图所示。已知圆弧半径为R = 1 m ,其圆心角6ec8aac122bd4f6e,平台与AB连线的高度差h =0.8 m

求:(1)小孩平抛的初速度大小    

(2)小孩运动到圆弧轨道最低点O时对轨道的压力

试题详情

(3)小孩由轨道右侧的B点离开轨道后,斜向上跃出,你认为他还能否上升到离开平台时的初始高度h ?(阐明你的结论,并用物理原理简述理由)(g =10 m/s2,sin53 °=0.8,cos53°=0.6)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