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度聊城市临清县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初二生物学试卷
第I卷 (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以下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均有一个是最恰当的,选其代号涂于答题卡上。
1.我们经常食用的下列食品中,不是发酵食品的有
A.啤酒 B.酸奶 C.臭豆腐 D.面条
2.食品保鲜一般需要一定的条件,下列条件不利于食品保鲜的是
A.潮湿 B.低温 C.灭菌 D.真空
3.治疗白化病等人类遗传疾病的根本途径是
A.口服化学药物
B.注射化学药物
C.利用辐射或药物诱发致病基因突变
D.采取基因工程技术替换致病基因
4.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地用于棉铃虫的防治。在大田中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供棉铃虫取食。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维持棉田物种的多样性
B.减缓棉铃虫抗性基因突变增加的速度
C.使食虫鸟有虫可食
D.维持棉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5.下列属于生物分类的最基本单位是
A.界 B.目 C.种 D.科
6.下列能正确表示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三者关系的是
A.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B.种子植物属于裸子植物
C.被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种子植物
D.裸子植物属于被子植物
7.下列动物中,不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A.蚯蚓 B.蝗虫 C.蟹 D.蛇
8.下列有关病毒的说法,错误的是
A.病毒不能独立生活 B.病毒营寄生生活
C.病毒具有细胞壁 D.病毒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9.我们对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认识是
A.遗传多样性 B.生态系统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 D.生物数量多样性
10.在进出口口岸,检疫部门要对进口货物进行严格的检查,禁止境外有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微生物)流入境内。若害虫流入境内,一般不会出现
A.在一段时间内生长迅速
B.缺少其天敌
C.对境内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肋
D.不适应新的环境很快全部死亡
11.为了保护大熊猫,我国在四川建立了卧龙、王朗自然保护区,这种保护大熊猫的措施属于
A.就地保护 B.迁地保护 C.自然保护 D.人为保护
12.原始生命在结构和生理上可能的类型是
A.细菌 B.病毒 C.蓝藻 D.酵母菌
13.结晶牛胰岛素(一种蛋白质)的人工合成是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问题上的重大成就,它为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阶段提供了证据,该阶段是
A.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B.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
C.从有机大分子物质演变为原始生命
D.从原始生命到原始单细胞生物
14.古生物学家发现,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晚得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
B.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
C.物种A一定从物种B进化而来
D.物种B一定从物种A进化而来
15.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你认为自然选择的实现要通过
A.过度繁殖 B.遗传和变异 C.生存斗争 D.适者生存
16.下列能正确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关系的是
17.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
A.植物体 B.微生物 C.动物体 D.太阳能
18.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A.二氧化碳
B.碳酸盐 C.碳酸 D.碳水化合物
19.对生物圈的稳定性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太阳能是生物圈维持正常运转的动力
B.生物圈是一个在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
C.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动调节能力
D.生物圈具有永远的自我维持稳定的能力
二、实验分析题:每空1分,共5分。
材料一:
材料二: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利”的培育程序如图所示: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任务:
(1)试管婴儿技术和克隆技术作为现代生物技术,前者属于 生殖方式;后者属于
生殖方式。
(2)克隆羊“多利”的性别是 。
(3)英国罗斯林研究所一项研究显示,利用克隆技术根本无法培养出完全相同的个体,究其原因,除了发育过程中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外,还可能有 等原因。
下图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三、识图作答题:每空1分,共15分。
(1)写出图中a--f物质的名称。
a ,b ,c ,d ,e ,f 。
(2)图中的生产者是 ,消费者是 ,分解者是 。
(3)图中二氧化碳的释放途径是: 。b、c、d都是通过 作用产生的,过程公式为: 。
(4)e被 利用 作用进行固定,过程公式为: 。
四、分析说明题:每空1分,共10分。
1.如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简图。图中A--G代表各种不同的生物。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此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的生物是 。
(2)生物A与B的关系是 。
(3)此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
(4)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盐污染,那么 体内积存重金属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 。
(5)该图只表示了生态系统的部分成分,图中未表示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有 。
2.下图是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立的该地特有的甘蔗鱼塘和桑基鱼塘。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所需的能量来自 ,生产者是 和 。
(2)在农村实验证明该生态系统较为理想。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
(3)蚕粪、蔗叶进入鱼塘经过 的作用又被桑基、蔗基所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