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湖北省武汉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第一卷
一、选择题(第1~5题,共2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湿衣服晾干 B. 瓷碗破碎 C. 白纸燃烧 D. 石蜡熔化
2. 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锗、铕、镝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其中,测定核电荷数为63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该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 )
A. 89 B. 26 C. 126 D. 63
3. 下面方框内是某精制碘盐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根据该文字判断,下列有关猜测正确的是( )
净含量:500g 配料表:食用盐,碘酸钾 食用方法:待食物烹调好后再放入碘盐 储存方法:密封储藏,防潮湿
A. 精制碘盐是一种纯净物 B. 碘盐中的碘指的是碘元素
C. 碘盐由碘和盐组成 D. 一袋碘盐中含氯化钠500g
4. 民用住宅失火后,下列灭火措施不当的是( )
A. 隔离可燃物
B. 关闭电源,喷水降温
C. 把棉被淋湿透,覆盖在可燃物上,防止火势迅速蔓延
D. 一旦发现火情,迅速打开所有的门窗
5. 水、食盐、醋、熟石灰均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难以完成的实验是( )
A. 鉴定二氧化碳气体 B. 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C. 证明鸡蛋壳里含有碳酸盐 D. 鉴别白糖和纯碱
第二卷
二、非选择题(第6~15题,共40分)(第6~9题,共14分)
6. (3分)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1)红磷__________;(2)干冰__________;(3)甲烷________。
7. (4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硫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电分解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3分)通过学习化学,我们澄清了许多有关溶液的错误认识,逐步了解了溶液的本质。请参照示例,否定一列错误的认识。
有关认识
否定例证
只有固体物质才能做溶质
医用酒精中的溶质乙醇是液体
只有水才能做溶剂
溶液都是无色的液体
温度升高,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增大
9. (4分)根据要求将符合题意的物质找出来,并填写在相应的空格内。
(1)中用于灭火的气体是___________;
(2)Cu、Fe、Ag中用于湿法炼铜的金属是___________;
(3)烧碱、浓硫酸、生石灰中可做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______;
(4)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食盐水中能除去铁锈的物质是___________。
(第10~12题,共11分)
10. (3分)自行车的主要材料钢铁易生锈,请根据图中的标示,为自行车的相应部位各设计一种不同的、合理的防锈方法。
(1)三角架___________;
(2)钢丝___________;
(3)链条___________。
11. (4分)有A、B、C、D四种无色溶液,分别是稀溶液中的一种。某同学只用紫色石蕊试液就将这四种溶液鉴别出来了。实验现象为:
(1)将紫色石蕊试液分别滴入装有A、B、C、D四种溶液的试管中,A变蓝,B不变,C、D变红;
(2)另取A分别加入装有C、D溶液的试管中,C中无明显现象,D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根据上述实验可知,A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溶质为的溶液是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该溶液呈___________性。若向B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可观察到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4分)某种能够提供医用氧气的便携式制氧器,其制氧剂为复方过碳酸钠(含A、B剂)。A剂的主要成分为过碳酸钠(),过碳酸钠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受热易分解,溶于水时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B剂是一种难溶于水的固体,在反应仓内加入适量的水,先放A剂,再放B剂,即可分解产生氧气。
反应完全后,过滤、分离残余物,测得滤渣的质量与原加入反应仓内B剂的质量相等。若将收集到的滤渣与A剂、水再次混合,又有氧气生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制氧的过程中,B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实验室用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氧气相比较,该方法更方便家庭制氧的理由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贮存制氧剂、处理残余物两方面,为该制氧器的使用者各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3~14题,共9分)
13. (4分)利用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该装置的气密性完好)。
(1)打开止水夹a,可观察到试管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试管中反应进行到一定时间时,夹紧止水夹,试管中有沉淀生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5分)如图所示,在集气瓶内放入一装有少量酒精的坩埚,先点燃坩埚内的酒精,再将镁条伸入集气瓶内点燃,可看到镁条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粉末中夹杂着黑色固体,瓶内壁也附着一些黑色固体。实验得知,这些黑色固体不溶于稀盐酸。
这些黑色固体是从哪里来的呢?
甲同学猜测是镁条中所含的杂质;乙同学猜测是镁条与集气瓶中的某种气体反应所得。
通过查找资料,他们发现镁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在点燃的条件下能与氮气、二氧化碳反应。
(黄绿色)由此,乙同学进一步猜测这些黑色固体是碳。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集气瓶底铺一层细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甲同学的猜测。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材料,找出支持乙同学猜测的证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6分)实验室购进了一批石灰石。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利用稀盐酸测定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他们取适量的石灰石研碎,然后分成甲、乙两个组开展实验。
甲组利用图中装置实验,每隔一定时间读取电子天平的读数,所测相关数据如下表。
甲组测量的项目
质量(g)
锥形瓶及稀盐酸(过量)
238.4
石灰石
12.0
混合反应物后第一次读数
249.3
第二次读数
248.2
第三次读数
246.0
第四次读数
246.0
(1)写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根据甲组测量的有关数据,计算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2)乙组也取12.0g石灰石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测量并记录石灰水反应前后的质量,你认为利用哪组同学测出的数据计算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更可靠,说明理由。
三、实验知识(第16~17题,共20分)
16. (4分)在实验室做粗盐提纯的实验(除去其中的泥沙等不溶性杂质)。
(1)主要的实验步骤有:1. 转移固体;2. 蒸发;3. 过滤;4. 溶解。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下列蒸发过程中的错误操作是___________。
a. 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体溅出。
b.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c. 移走酒精灯后立即用手去拿蒸发皿。
(3)过滤时,玻璃棒下端要轻靠在滤纸的___________处,倒进漏斗中液体的液面高度要___________滤纸的边缘。
17. (每空1分,共6分)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
(1)实验前出现图甲所示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的螺母A向___________调(填“左”或“右”)。
(2)实验过程中出现图乙所示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应将右边的钩码向__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___________格。
(3)图乙中杠杆水平平衡后,在杠杆左右两边钩码下同时加一个相同的钩码,这时杠杆将___________。(填“保持水平平衡”、“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
(4)物理课本中有这样一句话“托盘天平是支点在中间的等臂杠杆,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实际上使用天平经常同时用到砝码和游码,此时被测物体的质量应___________砝码的质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如图丙所示的案秤是个不等臂杠杆,请你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说明用几个不重的砝码就能平衡盘中重得多的货物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