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07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语 文
2007.1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A.剔透 赐予 踢踏 警惕 疆埸
B.歆羡 韶华 黯然 喑哑 谙练
C.保镖 剽窃 鱼鳔 缥缈 骠勇
D.络绎 烙印 咯血 骨骼 奶酪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布署 文绉绉 哄堂大笑 一切就绪
B.倾注 热烘烘 顶礼膜拜 事得其反
C.相像 座右铭 无可辩驳 慢条斯理
D.凋蔽 度假村 悬梁刺骨 震撼人心
3.填入下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1)针对某些高校降分录取本校教职工子弟的现象,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部坚决不 这一现象发生。
(2)近来,一些用人单位在看重求职者学历、工作年限等“硬件”的同时,愈来愈重视求职者的 、德行、操守等“软件”。
(3)今年2月以来闹得沸沸扬扬的《馒头血案》的官司已告一段落,其主角胡戈已淡出媒体视线,回到家乡 研究影视短片的创作。
A.允许 品行 专心 B.容许 品性 专心
C.容许 品行 潜心 D.允许 品性 潜心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有着集体主义情怀的墨家,在推行“兼相爱,交相利”的主张上身体力行,激烈地反对贵族统治者“富侮贫,贵傲贱”的主张。
B.张继参加科举而落榜,失意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他的痛苦难以言表,于是途经苏州时,便创作了那首出神入化的《枫桥夜泊》。
C.因为韩国大邱地铁发生的火灾是由地铁站内报亭失火引起的,北京就取缔了所有地铁站的报亭,这难道不是因噎废食之举吗?
D.招聘人才不像买蔬菜,挨个捏捏捡捡,只管找个大鲜亮的拿,正所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种道理用人单位自然明了。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大司寇行摄相事 摄:代理
B.粥羔豚者弗饰贾 粥:通“鬻”,卖
C.季桓子乃语鲁君为周道游 周:环绕
D.送冉求,因诫曰 诫:勉励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我之为先并矣
终为诸侯笑
B.乐其以贵下人
以群婢故也夫
C.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
以吾获罪于孔子
D.昔吾先君用之不终
吾党之小子狂简
8.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孔子为政,(鲁)必霸 B.已葬,(康子)欲召仲尼
C.今又用之,(却)不能终 D.(若)即用,以孔子为招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孔子坚持儒家治世思想的一组是
①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 ②齐人闻而惧。
③孔子遂行。 ④相鲁,必召仲尼。
⑤归乎!归乎! ⑥即用,以孔子为招。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为政有方,使鲁国上下知礼守序,齐人闻风恐惧。
B.齐人献女乐文马迷惑鲁国君臣,终致孔子离开鲁国。
C.桓子在病重将死时承认当初没有重用孔子是个错误。
D.康子不尊“必召仲尼”的遗训,舍孔子而改召冉求。
第Ⅱ卷(共120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14.下列对防御素及其防病毒机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防御素是由最先接触到病毒的一些细胞自身产生出来的一种天然化合物。
B.防御素通过阻止病毒膜与细胞膜的融合来阻止病毒的遗传物质插入细胞。
C.细胞受感染后,防御素横插在糖蛋白上,阻止病毒和细胞的糖蛋白舒展。
D.能产生防御素的白细胞和上皮细胞,通常存在于一些器官和组织的表面。
15.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糖蛋白分子存在于细胞和许多种病毒的外包膜,其形态有点像毛刷上伸出的“毛”。病毒感染细胞,实质就是这些“毛”的融合。
B.科学家发现肝脏生成的甘露聚糖结合凝血素,也能保护细胞不受病毒侵害,也是以与糖蛋白交叉结合的方式阻止病毒的入侵。
C.美国科学家的突出贡献,就在于他们首先发现了虽然不能杀死病毒,但可以阻止病毒入侵的“θ―防御素”和“β―防御素”。
D.深入了解防御素结合糖蛋白的机制,可为预防病毒病提供新的研究策略,研究人员亦可借此研制出能有效防御病毒的新药物。
16.简要叙述病毒感染细胞的过程,不超过40个字。
18.文中说“这是一片全新的世界,从此我爱上了屋顶。”从全文看, “我爱上了屋顶”的原因有哪些?(分条概述)(4分)
第四段中写到隆多男爵的文字表露了作者
第五段中写到隆多男爵的文字表露了作者
19.文中四、五两段都有写到隆多男爵的文字,它们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
20.文中写道“水泥森林里的动物们觉得心满意足 , 绿色森林里的树木被水泥吞噬”,这里运用了哪些写法?(2分)从最后一段看,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现代人的生存状况有着怎样的反思?(分条作答)(4分)
21.文中说:“几十年后 , 也许不会再有胡同和大杂院了 , 也就不会再有老北京的韵味了。”
联系生活实际,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看法。(3分)
六、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23.在下面这段话中横线处续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话语意连贯,句式和谐。(4分)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梅兰竹菊,谓之“四君子”: ,兰的清幽贞洁象征人的品端气雅, ,菊的傲视严霜象征人的不屈不挠。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B
2.C
3.D (“允许”和“容许”都表示许可。“允许”的“允”指答应、应允,含有同意、允诺的意思。既可以指被他人许可(有时需要经过上级或有关人员或单位的许可),也可指客观情况、天气、时间等条件许可。“容许”的“容”是容忍、忍让的意思,是根据物理或心理承受程度来决定的,它和地位、职权不一定有关,表达的语气比较重,有严厉色彩。
“品行”是指个人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贯性的品性和行为方式,它强调的是人的有关道德的行为,是外在表现出来的。“品性”则侧重于品质及性格特征,是内在的品德性情。
“专心”是集中注意力,“潜心”是用心专而深。)
4.B (出神入化,形容某种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用在这里,对象不符。这里可用脍炙人口。)
5.A(B:结构混乱,因果倒置,最后一句应改为“也与我们内心世界的波动有很大关系”;C “越来越激烈”与“课业负担”搭配不当,“生活空间和活动范围”有交叉,不宜并列;D成分残缺,在“最”字前加“以” )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6.D(这里的“诫”是“叮嘱”的意思。勉励与“以孔子为招”意思不附。)
7.A(两个“为”字都表示被动关系。B项的两个“以”字,前者是介词,凭借;后者是连词,因为。C项的两个“于”都是介词,前者相当于“在”,后者相当于“对”。D项两个“之”字,前者为代词,相当于“他”,代孔子;后者为助词,相当于“的”。)
8.C(这里应该表示假设关系,补出“如果”。)
9.B(②孔子政绩的威力。④季桓子临死前的叮嘱。⑥子赣对孔子的理解。)
10.C(不是“没有重用”,而是“用之不终”。)
参考译文
定公十四年,(前946年)孔子五十六岁,他由大司寇代理相国职务,脸上流露出喜悦的神色。弟子说:“听说君子大祸临头不恐惧,大福来到不喜形于色。”孔子说:“有这个话。但不是还说‘(人生的)乐趣在于能凭借显贵的地位仍谦虚地对待别人’吗?”于是就把扰乱政治的鲁国大夫少正卯杀了。孔子参与国政三个月,贩卖猪、羊的商人不敢哄抬物价;男女有别,在路上各走一边;掉在路上的东西没有人捡拾;四方的旅客来到鲁国的都邑,不必向管事的官吏求情送礼,都能给予他们接待和照顾,直到他们满意而归。
齐国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害怕,有人说:“孔子主持政治,鲁国一定会称霸,一旦称霸,我国离它最近,我们会先被吞并。何不先送给它一些土地呢?”黎闵说:“请先试着阻止它强大,如果阻止不成,再送给它土地,难道算迟吗?”于是从齐国挑选了八十名漂亮的少女,又挑选一百二十匹毛色光鲜的马,一并送给
到了(前941年)秋天,季桓子病重,乘辇车望见鲁城,长叹一声说:“过去这个国家差一点儿兴盛起来,因为我得罪了孔子,所以没有兴盛。”回头对他的继承人季康子说:“我要是死了,你必然会当鲁国的相国。当了相国后,一定要召回孔子。”几天后,季桓子去世,季康子继承了他的职位。办完丧事,季康子想召孔子回来。公之鱼说:“从前我们先君任用他没有善始善终,最后招致诸侯耻笑,现在又任用他,如果仍然半途而废,这样会再次被诸侯耻笑的。”康子说:“那么召谁合适呢?”公之鱼说:“一定召冉求。”于是派人去召冉求。冉求准备前往,孔子说:“鲁国派人召回冉求,不是一般的使用他,将会重用他。”就在这一天,孔子说:“回去吧!回去吧!我们家乡的弟子志向高远而行事疏于谋略,他们富于文采,我真不知道从何处下手教育他们。”子赣知道孔子想回鲁国,送冉求时,叮嘱过“你如果被重用了,设法把孔子招回去”的话。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11.(4分)
(1)出行的男人和女人在路上各走一边,掉在路上的东西没有人捡拾
(2)阻止不成,再送给它土地,难道算迟吗?
12.
(1)(4分)
B该句意为物境与心境悠然融合的美妙体验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不是为独享而不与君说。
E 整首词笔酣兴健,豪放旷达,非笔触柔婉细腻也。
(2)(4分)参考答案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三句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既是写月夜洞庭的景色,也是作者心迹的写照。作者用“表里俱澄澈”的美景来表现自己“肝胆皆冰雪”的品质,其高洁人格、高尚气节、高远胸襟完全融化在月夜洞庭水天一色、皎洁清朗、通体透明的艺术境界之中,一个高风亮节、超尘拔俗的形象跃然纸上。
评分要点:
a.这几句词手法上的特点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b.景表现的是月夜洞庭的风平浪静、明净光洁的美景。
c.抒发的是内心澄澈之情,自况寄托之意,即如光明磊落,襟怀坦荡,表里如一,肝胆照人,等等。
d.抓住景、情进行分析,意思答对即可。若结合注释或时代背景等进行分析,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皆应鼓励。
13.答案略。答对一题给2分。有错别字,酌情扣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4.C 细胞受感染了,防御素还起什么作用。
15.A 不是“毛”的融合,首先是这些“毛”的相互舒展开,然后是“膜”的融合。
16.病毒的包膜粘着到细胞的外膜上,与细胞膜融合在一起,然后将遗传物质插入到细胞中。(36个字)
答题要点为:粘着,融合,插入。一点1分,共3分。
17.避免病毒对细胞的死缠烂打,利用防御素横插在糖蛋白上,阻止细胞表面的糖蛋白与病毒表面的糖蛋白互相舒展开,从而使病毒包膜与细胞膜无法融合在一起,达到“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效果。
评分要点:①利用防御素 ②阻止糖蛋白相互展开 ③使膜无法融合。意思答对即可。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8.评分要点:①有俯视院里大人们的生活和开阔视野的乐趣 ②有独享自然世界的惬意 ③是热闹的自由自在的乐园
答对意思即可。①:2分,②、③各1分,共4分。
19.评分要点:找到知音的喜悦 / 为不能享受单纯、自由的生活而感到无奈(遗憾)以及对隆多抗争专制的敬意。喜悦、无奈(遗憾)、敬意,一点1分,组织语言2分,共5分。意思答对即可。
20.比喻和象征的写法(2分)评分要点:文中表现了作者以下反思:①现代人与自然的联系被水泥森林隔绝 ②人与人的和谐交往被水泥森林阻碍 ③水泥森林结束了孩子们单纯、自由的生活。一点1分,语言组织1分。意思答对即可。
21.3分。本题为开放性简答题,没有唯一确定的答案。从文意出发,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则可视思想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水平酌情给分。
六、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22.我国科学家发现老年痴呆症致病新机制。
材料出自
强调“驻外记者身份”是要求学生叙述“我国科学家”而非“中国科学家”,“向国内大众媒体”是暗示学生不使用专业术语“阿尔茨海默氏症”而使用中国人通常所说的“老年痴呆症”,也不必介绍“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网络版在线发表”这种专业学术性的内容。
23.梅的冰肌玉骨象征人的高尚纯洁,兰的清幽贞洁象征人的品端气雅,竹的虚心有节象征人的虚怀若谷,菊的傲视严霜象征人的不屈不挠。
梅、竹的特点与所象征的人的品质应保持一致。所给答案仅为示例,学生对梅、竹的描写与联想可以是多方面的。
24.略 哲理、句式、逻辑关系综合评分。
七、(本大题提供两个作文题,学生可以任选其中一个。)(60分)
25.评分标准参考2006年高考语文试卷。
一类文:60―51,二类文:50―38,三类文:37―25,四类文: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