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学军中学高三年级2006学年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卷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2.全卷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铜臭/臭氧 负疚/归咎 惬意/锲而不舍 遂心/毛遂自荐
B.堤岸/提防 ?掌/咫尺 强求/强人所难 风靡/萎靡不振
C.和诗/荷载 佣金/佣工 狙击/前倨后恭 拘泥/泥古不化
D.模型/模仿 倾圮/毗邻 折服/损兵折将 便宜/大腹便便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谛造 矫健 四不像 解铃还须系铃人
B.宣泄 内敛 炒鱿鱼 曾经苍海难为水
C.贸然 气概 流水帐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D.脉搏 笼络 跆拳道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高三复习越来越深入,但有的同学仍很_________,对许多问题不求甚解,只知其
然不知其所以然。
(2)3月底,当有“中国戒网第一人”之誉的陶宏开将在上海进行专题演讲的消息经媒体__________后,立刻引起了家长们的极大兴趣。
(3)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战友,他的心里有着_________不住的兴奋。
(4)再大的困难我们都克服了,________这么一点小事。
A.浮躁 透露 遏制 况且
B.浮躁 披露 遏制 何况
C.急躁 披露 遏止 何况
D.急躁 透露 遏止 况且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湖北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副厅级干部,符合条件的人士都可报名,这叫做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体现了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B.从去年八月开始,他们几个经常结伴去网吧,完全不听家长和老师的劝告,长此以往,今年都没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C.夜晚,她茫然地走在街头,深秋的冷雨湿透了单薄的衣服,她浑身发抖,噤若寒蝉,真想立刻回到温暖的家里。
D.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旅游胜地阳朔,风景如画,秀色可餐,果然名不虚传。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大量事实证明: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要经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B.据克鲁普斯卡娅说,列宁“从不凭记忆‘大致不差地’来叙述事实,他叙述事实是极确切的”。
D.要有意思才有话说;没有意思硬要说那是瞎说;意思没有想清楚随便就说那是乱说;那都是没有把话说好。
C.中国人每人平均每年总要吃四、五百斤粮食,还要有种子、饲料和工业用粮,所以中国的粮食问题显得特别突出。
二、(12分,每小题3分)
7.对“网络文化”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文化”是网络时代对人类精神文化生活和价值理念造成不良的、消极堕落的、破坏性的嬗变的文化。
B.“网络文化”是对网络时代的人类传统文化特别是东方文化造成浅层次的、技术性的冲击和损伤的文化。
C.“网络文化”是网络时代在知识经济、数字化生存的“元”时代特征与“冷战”结束后新世纪格局及其地缘政治表现的综合作用下,造成与全球化相关联的“文化趋同”的文化。
D.“网络文化”是网络时代带有霸权主义、文化殖民主义色彩的“反文化”。
8.对“后者也有使思想家、文化人‘浓编’为‘稀有保护动物’的功效”一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浮躁、媚俗等风气将使思想家、文化人不再具有深沉的浪漫、高雅的幽默、有内容的轻松等。
B.能够不被“技术洋泾浜语言”吓倒的思想家、文化人将变得十分稀少。
C.在商品经济社会,很难产生真正的思想家、文化人。
D.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能够保持原来的思想观、价值观的思想家和文化人将十分稀少。
9.以下是对“文化趋同”产生的原因的分析,其中有错的一项是
A.知识经济、数字化生存的“元”时代特征与“冷战”以后新世纪格局及其地缘政治表现的综合作用。
B.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在经济、军事、网络领域的“单极”“超霸”地位和发展中国家、古文明国家发展滞后。
C.“冷战”以后西方的精神文化生活和价值理念快速、畅达地蔓延开来。
D.世界进入网络化支撑的、出思想出产品出“机器人”的全球化时代。
三、(12分)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必辇山石,沟涧壑,陵绝险阻 用车子运
B.视其植,则清秀敷舒 树木
C.怪石森然,周于四隅 堆积
D.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 优美的景致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
A.有石焉,翳于奥草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B.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
何功之有哉
C.公之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
D.乃作栋宇,以为观游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1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韦公规划整治永州的措施的一组是
①辇山石,沟涧壑,陵绝险阻,疲极人力 ②命芟其芜,行其涂
③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 ④延客入观,继以宴娱
⑤择恶而取美 ⑥蠲浊而流清
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②④⑤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先发名胜难得与休养民力的议论,对韦使君“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的做法表示首肯和推崇,为后面的描述和议论作铺垫。
B.文章绘景状物,各具特点,精确传神,以表现永州自然山水之美与人文景观之佳为主,通过韦公邀请宾客观赏,举行宴会娱乐,表达了韦公等欣赏永州山水风光的无比惬意之情。
C.第二段写永州的自然环境,为韦使君的登场和新堂的落成蓄势,与贤太守的浚理和新堂的华美形成鲜明对比。
D.第四段连用六个反问句,层层深入,既肯定了韦使君的政绩,且对贤太守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勉励他们致力于“因俗而成化”、“除残而佑仁”、“废贪而立廉”、“家抚而户晓”。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08分)
四、(21分)
18.读完全文,你认为文章的立意是什么?(4分)
19.第五段说,“我分外喜爱楼兰的残纸”。在这里,文章重点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说“是心灵空间缺少了什么吧?”根据文意,你认为缺少了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对文章理解不当的两项是(3分)( )
A.作者面对那些古楼兰出土的残破纸片,让精神穿行在历史的长河,回顾历史,感慨万千,可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B.在精神漫游中,作者思到笔随,信手点染,在那些“楼兰的残纸”上渲染出浓郁的历史氛围。
C.我们从文章中读到的是依照时空顺序着意结撰的记叙描述性文字。
D.文章荡开一笔,提到近代史上几个千里迢迢来中国“登堂入室”进行“文化搬运”的西方盗贼。这无疑是本文沉重的一笔。然而作者却仅用“曾使我们蒙羞并且愤慨不已”一语轻轻带过,实在是举重若轻的神来之笔。
E.文章的美感来自作者自由思想的自由表达,以“精神漫游”方式在古籍残片上营造出历史的氛围。
六、(12分)
22.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使文段的意思完整、明白。(3分)
“你工作多久挣的钱,才够买一个麦当劳的‘巨无霸’?”要是猛然被这样提问,多数人可能都会打个愣,因为对这个问题人们通常更习惯另一种算法,即:我一个月工资,够买几个“巨无霸”?这两个问题看上去是一回事,在统计学意义上却有明显的差别,前者是以商品来考察劳动力的价值,后者是 。
23.在下列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构成前后连贯、合理的排比句。(6分)
人的一生像金,要刚正,人格须挺立; , , ;人的一生像水,要灵活,方法须随和; , , ;人的一生像土,要本色,作风须朴实。
24.下面是一位文学家意在警示某些人的一个“公式”,请用不超过25个字概括这一公式的警示意义。(3分)
A=B÷C
(A:人在生活中的实际价值 B:别人的评价 C:自己的评价)
七、(60分)
杭州学军中学高三年级2006学年第三次月考
语文答题卷
座位号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题号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答案
四、(21分)
15.(9分)
(1)(3分)
(2)(3分)
(3)(3分)
16.(6分)
(1)(2分)
(2) (4分)
17.(6分)
(1)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
(3)______
(4)______ ______
五、(15分)
18.(4分)
19.(4分)
①
②
20.(4分)
21.(3分)( )( )
六、(12分)
22.(3分)
23.(6分)
, , 。
, , 。
24.(3分)
七、(60 分)
答案
1.B 2.D 3.B 4.D 5.B
6.C(A、“不惜”不能与“任何手段”搭配B、用错关联词,“互相配合做某件事”与“共同完成某项任务”不是并列关系,而是选择关系,应把“和”改为“或”D.有歧义:意思之一,研究五车间的建议;意思之二,研究别人针对五车间提出的建议。)
7.C 8.D
9.D(“出思想出产品出‘机器人’”是结果,不是原因)
10.C(排除①③,③中“解体”程度过重,和原文“解构”意思不同)
11、C(“周”是“环抱”、“围绕”的意思。)
12、A(两个“于”字都是表被动的介词。B、第一个“之”字,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第二个“之”字,结构助词,起提前宾语的作用。C、第一个“而”字表并列关系,第二个“而”字表因果关系。D、第一个“乃”字是“于是、就”的意思,表承接;第二个“而”字是“是、在”的意思,表判断。)
13、B
14、B(全文写出了永州山水之美,但作者要表达的重点在于赞美新刺史和新堂时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希望新刺史做到因俗成化,除残佑仁,废贪立廉,抚慰百姓。)
15、(1)(既要)使百姓过得舒适,(又可)顺其原貌,保全天然之态,在过去是难以办到的,可现在永州出现了。
(2)有的似列队,有的象跪伏,有的若站立,有的如卧倒,洞穴蜿蜒幽远,土堆石山也峭拔挺立。
(3)(它)将使得继承韦公来治理永州的人,看到小的方面,(从而)了解到大的方面啊。
文言文参考译文:
如果想要在城郊或者城中建造出象深谷、陡壁、深渊等自然风景,就得必须用车子运来山石,修通水道,跨过险峻的地方,使老百姓劳命伤财才能建造出来,但如要追求那自然生成的风貌,却是无法办到的,既要使百姓过得舒适,又可顺其原貌,保全天然之态,在过去是难以办到的,可现在永州出现了。
永州实际是九嶷山的余脉。那些开始整治规划永州的人,围着山头修筑了永州城。城中满是石头,却被深草遮盖着,有泉水,却被泥土所埋没,成了毒蛇穿梭,野兽出没的地方。生长茂盛的树与劣质的树,佳花与毒草,杂乱地混杂在一起竞长。因此永州被称为荒凉秽废的地方。
韦公到永州作刺史已过一个多月了,政事治理得很出色,社会平安无事。他看见那地方,觉得奇妙。于是命令除掉丛生的乱草,平整道路,割掉的杂草堆起来象小山一样,又清除河中的淤泥,河水便清亮起来。杂草焚烧,河道疏通过后,奇特的地形便显现出来了。清与浊便区别开来,美与丑便不再混淆不清,看那些树木,苍翠清丽,舒展繁茂,看那蓄水,微澜动漾,曲折环绕。千奇百怪的石头众多而且整齐,矗拥在四周,有的似列队,有的象跪伏,有的若站立,有的如卧倒。洞穴蜿蜒幽远,土堆石山也峭拔挺立。于是在那里修筑房屋,作为游览的居所。那各种景物,无一件不与地形地势相辅相存,相得益彰,似乎在大厅四周呈献它们的特色。城外连绵高大的峰峦,以及密林丛生的山脉,融为一体,有的隐晦不清,有的明晰可见。近处融合碧绿的原野,远处与蓝天相衬。这些景物现在都汇集到城门里面。
于是韦公便邀请各方宾客进来观游,接着又宴请宾客。有人称贺说:“看了韦公所做的一切,便可了解韦公的志向。韦公不破坏原有地势而造就了美丽的景致,难道不是想顺应民间习俗而教化民众吗?韦公铲除丑恶的东西,留取美好的事物,难道不是想除暴安良吗?韦公清除浊流而使流水变清,难道不是想除却贪污而建立廉政的风气吗?韦公登高望远,难道不是想抚慰百姓吗?如果从这些角度来看,那这座大堂就不仅仅是为了欣赏草木、土石、泉流,观看山林而修建的。它将使韦公之后的永州长官们能从小的方面看到大的方面。”
我请求将上面所说的一切刻写在石碑上,放置在大厅的角落里,作为后来刺史们借鉴的典范。
16.(1)主要从远眺近观、仰视俯视,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赏析。(2)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上阕借景抒情,通过一幅幅画面,展现了诗人那种百无聊赖、无可奈何的心境;下阕直接描写人物的抑郁,结尾点出主题,―个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又无可奈何的人物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17.(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3)《家》《春》《秋》
(4)美 海明威
18.文章的立意不在于为早已消失的古代王国全面立史或绘制全景舆图;作者只是在这些历史残片上自由地驰思骋想,从而突显自己的文化关怀和审美情趣。
19.①写到了这些残破纸片的沧桑变化,②它们的“神秘莫测”对于“一些人”的吸引与诱惑。
20.缺少朴素、自然,缺少宗教的气息。
21.AC(A“回顾历史,感慨万千”有误,应为“浮想联翩”;C“依照时空顺序着意结撰的记叙描述性文字”有误,应为“散点透视”般的片断感怀)
22.用收入来衡量购买力的水平。
23.人的一生像木 要充实 内涵须深刻 人的一生像火 要热情 态度须诚挚
24.个人的自我评价越高,则其在生活中的实际价值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