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如图所示,A、B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A和mB,且mA>mB,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滑轮的质量和一切摩擦均不计.如果绳一端由Q点缓慢地向左移到P点,整个系统重新平衡后,物体A的高度和两滑轮间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如何变化( )
A. | 物体A的高度升高,θ角变小 | B. | 物体A的高度降低,θ角不变 | ||
C. | 物体A的高度升高,θ角不变 | D. | 物体A的高度不变,θ角变小 |
16.下列哪个核反应方程是轻核聚变的方程( )
A. | ${\;}_{1}^{2}$H+${\;}_{1}^{3}$H→${\;}_{2}^{4}$He+${\;}_{0}^{1}$n | |
B. | ${\;}_{15}^{30}$P→${\;}_{14}^{30}$Si+${\;}_{1}^{0}$e | |
C. | ${\;}_{4}^{17}$N+${\;}_{2}^{4}$He→${\;}_{8}^{17}$O+${\;}_{1}^{1}$H | |
D. | ${\;}_{92}^{235}$U+${\;}_{0}^{1}$n→${\;}_{38}^{90}$Sr+${\;}_{54}^{136}$Xe+10${\;}_{0}^{1}$n |
15.近年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国产新型CRH380D动车组列车在沪宁高铁上载客运行,其设计最高运营时速为380公里.对提高铁路运行速度的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 减少路轨阻力,有利于提高列车最高时速 | |
B. | 当列车保持最高时速行驶时,其牵引力与阻力大小相等 | |
C. | 列车的最高时速取决于其最大功率、阻力及相关技术 | |
D. | 将列车车头做成流线形,减小空气阻力,有利于提高列车功率 |
14.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叙述中符合史实的是( )
A. | 库伦发现了点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并提出了电场的概念 | |
B. | 安培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 |
C. | 感应电流遵从楞次定律所描述的方向,这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必然结果 | |
D. | 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或出现感应电流 |
13.如图所示,一物体在与水平方向成夹角为α的恒力F的作用下,沿直线运动了一段距离x.在这过程中恒力F对物体做的功为( )
A. | $\frac{Fx}{sinα}$ | B. | $\frac{Fx}{cosα}$ | C. | Fxsinα | D. | Fxcosα |
12.若已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半径为r,公转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则由此可求出( )
A. | 地球的质量 | B. | 地球的密度 | C. | 太阳的质量 | D. | 太阳的密度 |
11.下列有关物理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 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通过在纸带上打下的一系列点迹可求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 |
B. |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拉橡皮筋的细绳要稍长,并且实验时要使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面平行,同时保证弹簧的轴线与细绳在同一直线上 | |
C. | 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如果摆长的测量及秒表的读数均无误,而测得的g值明显偏小,其原因可能是将全振动的次数n误记为n+l | |
D. | 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必须要用天平测出各物体的质量 |
10.如图所示为t=0时刻的波形图,波的传播方向平行于x轴.质点A位于xA=2m处,质点B位于x=3m处.t=2s时,质点B第一次出现在波峰位置.t=3s时,质点A第一次出现在波峰位置,则( )
A. | 波速为0.5m/s | |
B. | 波的周期为4s | |
C. | 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 |
D. | t=1s时,质点A的速度小于质点B的速度 |
8.一只猴子用绳子拉着一块与其等质量的石块,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如图),开始时猴子和石块都静止,然后猴子以相对于绳子的速度u拉石块,则石块的速度为( )
0 144089 144097 144103 144107 144113 144115 144119 144125 144127 144133 144139 144143 144145 144149 144155 144157 144163 144167 144169 144173 144175 144179 144181 144183 144184 144185 144187 144188 144189 144191 144193 144197 144199 144203 144205 144209 144215 144217 144223 144227 144229 144233 144239 144245 144247 144253 144257 144259 144265 144269 144275 144283 176998
A. | $\frac{u}{2}$ | B. | u | C. | $\frac{3}{2}u$ | D. | 2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