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9.构建和谐、节约型社会深得民心,这体现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自动充电式电动车就是很好的一例.在电动车的前轮处装有发电机,发电机与蓄电池连接.当骑车者用力蹬车或电动自行车自动滑行时,自行车就可以连通发电机对蓄电池充电,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储存起来.某人骑车以500J的初动能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滑行,第一次关闭自动充电装置让车自由滑行,其动能随位移变化的关系如图线①所示;第二次启动自动充电装置,其动能随位移变化的关系如图线②所示.设两种情况下自行车受到的阻力(包括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等)恒定不变,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自行车受到的阻力为50N | B. | 自行车受到的阻力约为83N | ||
C. | 第二次向蓄电池所充的电能是200J | D. | 第二次向蓄电池所充的电能是250J |
分析 车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滑行,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假设为f,第一次关闭自充电装置,由图线①知道10m停止运动,动能变为0,则只有滑动摩擦力做负功f乘10m,根据功能关系,大小等于原来的初动能500J;第二次启动自充电装置,由图线②知道6m停止运动,动能变为0,则滑动摩擦力做负功f乘6m,根据功能关系,大小等于初动能减去向蓄电池所充的电能E;根据功能关系列出两个等式,即可得解.
解答 解:A、B、第一次关闭自充电装置,由图线①知道10m停止运动,动能变为0,则只有滑动摩擦力做负功f乘10m,根据功能关系,大小等于原来的初动能500J;即:f×10=500…①;
解得:f=50N,故A正确,B错误;
C、D、第二次启动自充电装置,由图线②知道6m停止运动,动能变为0,则滑动摩擦力做负功f乘6m,根据功能关系,大小等于初动能减去向蓄电池所充的电能E,即:f×6=500-E…②;
解得:E=500-50×6=200(J);所以第二次向蓄电池所充的电能是200J;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点评 此题从图中看出物体滑行的距离,然后利用功能关系列式计算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9.如图所示,相距为L的平行金属导轨ab、cd与水平面成θ角放置,导轨与阻值均为R的两定值电阻R1、R2相连,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垂直穿过导轨平面.有一质量为m、阻值也为R的导体棒MN,以速度v沿导轨匀速下滑,它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忽略感应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则( )
A. | 导体棒两端电压为$\frac{mgR(sinθ-μcosθ)}{2BL}$ | |
B. | t时间内通过导体棒的电荷量为$\frac{mgt(sinθ-μcosθ)}{BL}$ | |
C. | 导体棒下滑的速度大小为$\frac{mgR(sinθ-μcosθ)}{{B}^{2}{L}^{2}}$ | |
D. | 电阻R1消耗的热功率为$\frac{1}{4}$mgv(sinθ-μcosθ) |
10.下列有关运动的描述中,参考系的选取符合描述的是( )
A. | 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以“飞流”做为参考系的 | |
B. |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以“万重山”为参考系的 | |
C. | “钱塘观潮时,观众只觉得潮水扑面而来”,是以“潮水”为参考系的 | |
D. | 升国旗时,观察到国旗冉冉升起,观察者是以“国旗”为参考系的 |
4.如图所示,用两根同样长的细绳把两个带同种电荷的小球悬挂在同一点.两球的质量分别为mA、mB,A球和B球所带的电荷量分别为qA、qB.两球静止时,悬线与竖直线的偏角分别为α和β,则可能正确的是( )
A. | mA>mB,qA<qB,α>β | B. | mA<mB,qA<qB,α<β | C. | mA=mB,qA<qB,α<β | D. | mA=mB,qA>qB,α=β |
11.如图所示,固定位置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根平行长直金属导轨的间距为d,其右端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整个装置处在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中.一质量为m(质量分布均匀)的导体杆ab垂直于导轨放置,且与两导轨保持良好接触,杆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u.现杆在水平向左、垂直于杆的恒力F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导轨运动距离L时,速度恰好达到最大(运动过程中杆始终与导轨保持垂直).设杆接入电路的电阻为r,导轨电阻不计,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此过程( )
A. | 杆的速度最大值为$\frac{(F-μmg)R}{{B}^{2}{d}^{2}}$ | |
B. | 流过电阻R的电量为$\frac{Bdl}{R+r}$ | |
C. | 恒力F做的功与摩擦力做的功之和等于杆动能的变化量 | |
D. | 恒力F做的功与安倍力做的功之和大于杆动能的变化量 |
8.一子弹以水平速度v射入一块固定的木块中,射入深度为S,设子弹在木块中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是恒定的,那么当子弹以 2v的速度水平射入此木块时,射入深度为( )
A. | S | B. | 2 s | C. | $\frac{1}{2}$s | D. | 4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