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8所示,在纸带上标记0、1、2、3、4、5、6、7共8个计数点(图中计数点6、7没有画出),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带有最小分度为毫米的刻度尺,其零点跟计数点“0”对齐.
(1)在这个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C

A.长木板一定要水平摆放,不能一端高一端低
B.在纸带上选计数点时必须从打下的第一个点算起
C.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D.作v-t图时,所描出的线必须经过每一个点
(2)把从图8中读出的三个计数点1、3、5跟0点的距离填入下列表格中.
距离 d1 d3 d5
测量值/cm
1.20
1.20
5.40
5.40
12.00
12.00
(3)小车通过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为v2=
0.21
0.21
 m/s.(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4)粗测小车的加速度是a=
0.60
0.60
 m/s2
(5)该同学在测量的时候忘记将计数点7到0点的距离记录下来,根据前面的数值,可以推算出计数点7到0的距离为
21.00
21.00
cm.
分析:(1)要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释放纸带;作图时使尽可能多的点通过一条直线,两侧点数大致相同.
(2)根据毫米刻度尺读数即可,要估读到0.1mm.
(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2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4)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5)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为一个恒量求解.
解答:解:(1)A、只要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就可以,长木板可以不水平,故A错误.
B、要舍弃开始的密集点,从纸带上清晰的点开始选计数点,故B错误.
C、要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释放纸带,故C正确.
D、作v-t图时,使尽可能多的点通过一条直线,两侧点数大致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2)根据毫米刻度尺读数,d1=1.20cm,d3=5.40cm,d5=12.00cm.
(3)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得:v2=
x13
t13
=
d3-d1
2T
=
0.054-0.012
2×0.1
=0.21m/s
(4)从图中可以读出x13、x35间的距离,它们的时间间隔T=0.2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得:x35-x13=△x=aT2
整理:a=
x35-x13
T2
=
(0.12-0.054)-(0.054-0.012)
0.22
=0.60m/s2
(5)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为一个恒量,故
x35-x13=x57-x35
6.60-4.20=x57-6.60
故x57=9.00
∴d7=x57+d5=9.00+12.00cm=21.00cm
故答案为:(1)C;(2)1.20,5.40,12.00;(3)0.21;(4)0.60;(5)21.00.
点评:本题关键明确实验原理、误差来源,会运用运动学推论公式求解瞬时速度和加速度,不难.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