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由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电子的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 | |
B. | 对于同一种金属来说,其极限频率恒定,与入射光的频率及光的强度均无关 | |
C. | 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 | |
D. | 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原子核的大小 | |
E. | 太阳内部发生的核反应是${\;}_{92}^{235}$U+${\;}_{0}^{1}$n→${\;}_{56}^{144}$Ba+${\;}_{36}^{89}$Kr+3${\;}_{0}^{1}$n |
分析 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电子的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能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比该金属的极限频率大;比结合能越大,说明核子结合越牢固;太阳能内的核反应来自核聚变.
解答 解:A、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电子的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故A错误.
B、对于同一种金属来说,其极限频率恒定,与入射光的频率及光的强度均无关;故B正确;
C、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故C正确;
D、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并且由该实验可以估算原子核的大小;故D正确;
E、太阳内部发生的核发应为热核聚变,不是裂变;故E错误;
故选:BCD
点评 考查光电效应的意义,理解光电效应的产生条件,掌握α粒子散射实验作用,注意核裂变与核聚变的区别.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如图所示,倾斜固定放置的、电阻不计的、足够长的U形金属导轨处于垂直于斜面的匀强磁场中,在导轨上有一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的金属棒ab,开始时ab棒以沿倾斜平面、大小为v0的初速度向上运动,经一段时间后速度减为零,则在导轨光滑和粗糙两种情况下比较,在这个过程中( )
A. | 产生的总内能相等 | B. | 粗糙导轨产生的总内能较大 | ||
C. | 通过ab棒的电荷量相等 | D. | 导轨光滑时通过ab棒的电荷量较小 |
5.如图所示,将四个相同正点电荷分别放在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O点为该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直线段AB通过O点且垂直于该正方形所在平面,OA>OB,则一电子沿AB方向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 )
A. | 电子在A点的电势能最大 | |
B. | 电子在B点的电势能最小 | |
C. | 电子受到的电场力一定先变小后变大 | |
D. | 电子受到的电场力一定先变大后变小再变大 |
19.木星是绕太阳公转的行星之一,而木星的周围又有卫星绕木星公转.如果要通过观测求得木星的质量M,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需要测量的量及木星质量的计算式是( )
A. | 卫星的公转周期T1和轨道半径r1,$M=\frac{4{π}^{2}{r}_{1}^{3}}{G{T}_{1}^{2}}$ | |
B. | 卫星的公转周期T1和轨道半径r1,$M=\frac{G{T}_{1}^{2}}{4{π}^{2}{r}_{1}^{3}}$ | |
C. | 木星的公转周期T2和轨道半径r2,$M=\frac{4{π}^{2}{r}_{2}^{3}}{G{T}_{2}^{2}}$ | |
D. | 木星的公转周期T2和轨道半径r2,$M=\frac{G{T}_{2}^{2}}{4{π}^{2}{r}_{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