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如图1(甲)所示,某学习小组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时,用长木板、小车、砝码、重物、打点计时器、纸带等器材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如图1(乙)所示是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相邻记数点时间间隔为T,且间距s1、s2、s3…s6已测量出.
(1)可根据打出的纸带,用下列两种方法处理实验数据求出加速度:
方法A:由a1g1=
,a2g2=
…,a5g5=
,再取平均值
=
=
;
方法B:由a1g1=
,a2g2=
,a3g3=
,再取平均值
=
=
.
从上述数据处理方法看,在s1、s2、s3、s4、s5、s6六个数据中,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数据在方法A中有
(2)甲、乙同学用同一装置实验,并各自画出了a-F图线,如图2(a)所示,说明两个
同学做实验时,小车和车上所放砝码的总质量m不同,且m甲
(3)本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摩擦力时,必须在通过定滑轮与小车相连的细线末端挂上重物
B.平衡摩擦力时,不能在通过定滑轮与小车相连的细线末端挂上重物
C.实验中无需始终保持重物的质量远远小于小车和车上砝码的总质量
D.实验中如果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用横坐标表示小车和车上砝码的总质量的倒数,若描出相应的点在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上时,即可证明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4)如图2(b)所示的是丙同学根据测量数据画出的a-F图线,它表明该同学的实验中存在
的问题是
A.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
B.平衡摩擦力过度.
(1)可根据打出的纸带,用下列两种方法处理实验数据求出加速度:
方法A:由a1g1=
s2-s1 |
T2 |
s3-s2 |
T2 |
s6-s5 |
T2 |
. |
a |
a1+a2+a3+a4+a5 |
5 |
s6-s1 |
5T2 |
方法B:由a1g1=
s4-s1 |
3T2 |
s5-s2 |
3T2 |
s6-s3 |
3T2 |
. |
a |
a1+a2+a3 |
3 |
s4+s5+s6-s1-s2-s3 |
9T2 |
从上述数据处理方法看,在s1、s2、s3、s4、s5、s6六个数据中,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数据在方法A中有
s1、s6
s1、s6
,在方法B中有s1、s2、s3、s4、s5、s6
s1、s2、s3、s4、s5、s6
(选填“s1”、“s2”、“s3”、“s4”、“s5”或“s6”);因此,选择方法B
B
(选填“A”或“B”)更合理,这样可以减小实验中的偶然误差.(2)甲、乙同学用同一装置实验,并各自画出了a-F图线,如图2(a)所示,说明两个
同学做实验时,小车和车上所放砝码的总质量m不同,且m甲
<
<
m乙(选填“>”或“<”).(3)本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BD
A.平衡摩擦力时,必须在通过定滑轮与小车相连的细线末端挂上重物
B.平衡摩擦力时,不能在通过定滑轮与小车相连的细线末端挂上重物
C.实验中无需始终保持重物的质量远远小于小车和车上砝码的总质量
D.实验中如果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用横坐标表示小车和车上砝码的总质量的倒数,若描出相应的点在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上时,即可证明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4)如图2(b)所示的是丙同学根据测量数据画出的a-F图线,它表明该同学的实验中存在
的问题是
A
A
(选填“A”或“B”).A.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
B.平衡摩擦力过度.
分析:(1)通过测量误差的角度确定合适的方法.在求解加速度时运用逐差法求解比较好.
(2)a-F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质量,故斜率不同则物体的质量不同.
(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使得砂和小桶的重力等于小车的合力,需平衡摩擦力,平衡摩擦力时,不挂砂和小桶,小车后面需连接纸带.因为小车做加速运动,桶和砂的重力不等于绳子的拉力,需保持小车和砝码的质量远大于砂和小桶的质量.
(4)图象说明在拉力大于0时,物体的加速度为0,说明绳子的拉力被摩擦力平衡了,即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
(2)a-F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质量,故斜率不同则物体的质量不同.
(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使得砂和小桶的重力等于小车的合力,需平衡摩擦力,平衡摩擦力时,不挂砂和小桶,小车后面需连接纸带.因为小车做加速运动,桶和砂的重力不等于绳子的拉力,需保持小车和砝码的质量远大于砂和小桶的质量.
(4)图象说明在拉力大于0时,物体的加速度为0,说明绳子的拉力被摩擦力平衡了,即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
解答:解:(1)从上述数据处理方法看,在s1、s2、s3、s4、s5、s6六个数据中,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数据在方法A中有s1、s6,在方法B中有s1、s2、s3、s4、s5、s6.
因此,选择方法B合理,这样可以减小实验中的偶然误差.
(2)由图可知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a甲>a乙,
根据F=ma可得a=
,即a-F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质量,且m甲<m乙.
(3)A、平衡摩擦力时,不需挂砂和小桶,但小车后面必须与纸带相连,因为运动过程中纸带受到阻力.故A错误,B正确.
C、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有mg=(m+M)a
解得a=
.则绳子的拉力F=
,当m远小于M,即砂和小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质量时,绳子的拉力等于砂和小桶的重力.故C错误.
D、实验中如果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用横坐标表示小车和车上砝码的总质量的倒数,若描出相应的点在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上时,即可证明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故D正确
故选BD.
(4)图象说明在拉力大于0时,物体的加速度为0,说明合外力为0,即绳子的拉力被摩擦力平衡了,即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也就是没有将长木板的末端抬高或抬高不够.故选A.
故答案为:(1)s1、s6; s1、s2、s3、s4、s5、s6; B; (2)<(3)B D (4)A
因此,选择方法B合理,这样可以减小实验中的偶然误差.
(2)由图可知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a甲>a乙,
根据F=ma可得a=
F |
m |
(3)A、平衡摩擦力时,不需挂砂和小桶,但小车后面必须与纸带相连,因为运动过程中纸带受到阻力.故A错误,B正确.
C、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有mg=(m+M)a
解得a=
mg |
M+m |
mMg |
m+M |
D、实验中如果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用横坐标表示小车和车上砝码的总质量的倒数,若描出相应的点在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上时,即可证明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故D正确
故选BD.
(4)图象说明在拉力大于0时,物体的加速度为0,说明合外力为0,即绳子的拉力被摩擦力平衡了,即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也就是没有将长木板的末端抬高或抬高不够.故选A.
故答案为:(1)s1、s6; s1、s2、s3、s4、s5、s6; B; (2)<(3)B D (4)A
点评:只要真正掌握了实验原理就能顺利解决此类实验题目,而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的处理都与实验原理有关,故要加强对实验原理的学习和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