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5.如图所示,固定于同一条竖直线上的A、B是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点电荷,电荷量均为Q,其中A带正电荷,B带负电荷,D、C是它们连线的垂直平分线,A、B、C三点构成一边长为d的等边三角形,另有一个带电小球E,质量为m、电荷量为+q(可视为点电荷),被长为L的绝缘轻质细线悬挂于O点,O点在C点的正上方.现在把小球E拉到M点,使细线水平绷紧且与A、B、C处于同一竖直面内,并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E向下运动到最低点C时,速度为v.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重力加速度为g,试求:
(1)带电小球E在C点所受的库仑力的大小及方向;
(2)绝缘细线在C点对带电小球E的拉力T;
(3)取D点的电势为零,求A、B所形成的电场中,M点的电势φM

分析 (1)根据库仑定律和电场力的合成,求小球E在C点所受的库仑力的大小及方向.
(2)小球做圆周运动,在C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得细绳对小球E的拉力T.
(2)由W=Uq即可求得MC两点间的电势差,则可求得M点的电势.

解答 解:(1)在C点时正电荷A对小球E的场力F1与负电荷B对小球E的电场力F2相等,且为:
F1=F2=k$\frac{Qq}{{d}^{2}}$
又A、B、C为一等边三角形,所以F1、F2的夹角为120°,故F1、F2的合力为:
F=2F1cos60°=k$\frac{Qq}{{d}^{2}}$,方向竖直向下
(2)带电小球E在C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T-mg-F=m$\frac{{v}^{2}}{L}$
解得:T=mg+k$\frac{Qq}{{d}^{2}}$+m$\frac{{v}^{2}}{L}$
(2)电荷E从M点运动到C的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重力做正功.根据动能定理得:
qUMC+mgL=$\frac{1}{2}$mv2
得M、C两点的电势差为:UMC=$\frac{m{v}^{2}-2mgL}{2q}$
又C点与D点为等势点,UMCMC=,解得 M点的电势为:
φM=UMC=$\frac{m{v}^{2}-2mgL}{2q}$
答:(1)带电小球E在C点所受的库仑力的大小为k$\frac{Qq}{{d}^{2}}$,方向竖直向下;
(2)绝缘细线在C点对带电小球E的拉力T是mg+k$\frac{Qq}{{d}^{2}}$+m$\frac{{v}^{2}}{L}$;
(3)取D点的电势为零,A、B所形成的电场中,M点的电势φM是$\frac{m{v}^{2}-2mgL}{2q}$.

点评 本题考查电场中力与能的性质,要注意小球在拉力、重力及库仑力的作用下做圆周运动,应明确合力充当了向心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5.某同学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先探究了弹簧弹力大小与长度关系,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弹簧处于竖直方向.他通过实验得到如图(b)所示的弹力大小F与弹簧长度x的关系图线.
(1)由此图线可得该弹簧的原长x0=4cm,劲度系数k=50N/m.
(2)他又利用本实验原理把该弹簧做成一只弹簧秤,当弹簧秤上的示数如图(c)所示时,该弹簧的长度x=10cm.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步骤是:①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点,另一端拴上两根绳套,每根绳套分别连着一个弹簧测力计.②沿着两个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拉到某一位置,将该位置标记为O点,读取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记录为F1、F2,并用笔在两绳的拉力方向上分别标记a、b两点,分别将其与O点连接,表示两力的方向.③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仍然拉至O点,记录其拉力F的大小并用上述方法记录其方向.

(3)在③中,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仍然拉至O点,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前后两次作用力的效果相同.
(4)这位同学在实验中确定分力方向时,同实验小组的另一个同学提出:图甲所示的a点位置标记得不妥当,其原因是:oa两点的距离太近,画力的方向时容易产生误差.
(5)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作出的力的图示,其中F1和F2的合力:理论值是F′,实际测量值是F.(填F或F′)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