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3.在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A.干电池(电动势约为1.5V,内阻小于1.5Ω)
B.电流表G(满偏电流2mA,内阻10Ω)
C.电流表A(0~0.6A,内阻约0.1Ω)
D.滑动变阻器R1(0~20Ω,10A)
E.滑动变阻器R2(0~500Ω,1A)
F.定值电阻R3=990Ω
G.开关、导线若干
(1)为方便且能较准确地进行测量,应选用滑动变阻器D(填写序号);
(2)请在图1的方框内画出利用本题提供的器材所设计的测量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电路原理图;
(3)某同学根据他设计的实验测出了六组I1(电流表G的示数)和I2(电流表A的示数),请在图2的坐标纸上作出I1和I2的关系图线;
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I1/mA | 1.40 | 1.36 | 1.35 | 1.28 | 1.20 | 1.07 |
I2/A | 0.10 | 0.15 | 0.23 | 0.25 | 0.35 | 0.50 |
分析 (1)滑动变阻器应起来限流保护作用,并且在使用时要选用易于调节的;
(2)由于电流表的内阻接近电源的内电阻,故若采用电流表外接法,则测得的内阻误差太大;
(3)应用描点法作图作出图象;
(4)由作出的U-I图可知,图象与纵坐标的交点为电源的电动势;图象的斜率表示内阻.
解答 解:(1)为方便实验操作,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不能太大,选择D比较合适.
(2)由于没有电压表,给定的电流表G可与定值电阻R3串联作电压表使用,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
(3)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在坐标系内描出对应点,然后作出I1-I2图象如图乙所示.
(4)表头的示数与定值电阻阻值的乘积可作为路端电压处理,则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
I1(R3+RA)=E-I2r
即:I1=$\frac{E}{1000}$-$\frac{{I}_{2}r}{1000}$;
由图可知,图象与纵坐标的交点为1.48mA,
则有:1.48mA=$\frac{E}{1000}$;
解得E=1.48V;
由图象可知,图象的斜率为:0.8×10-3,由公式得图象的斜率等于$\frac{r}{1000}$,
故$\frac{r}{1000}$=0.8×10-3;
解得r=0.80Ω.
故答案为:(1)D;(2)电路图如图所示;(3)图象如图所示;(4)1.48;0.80.
点评 正确选择仪器是电学实验的经常考查的考点;本题为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的变形,注意由于没有电压表,本实验中采用改装的方式将表头改装为电压表,再根据原实验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3.某同学在做“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实验中:
(1)为了减小测量周期的误差,摆球应选经过最低(填“高”或“低”)点的位置时开始计时并计数为0,且用秒表测得经过该位置第n次所用的时间为t,则单摆的周期为$\frac{2t}{n-1}$.
(2)为了寻找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在实验中要改变几次摆长L并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出一组对应的T与L的数据,以L为横坐标,T为纵坐标得如图2所示图象.据此你猜测L与T可能有的关系是摆长L与T2(填$\sqrt{T}$、T或T 2)成正比,要证实你的猜测,你应该以摆长L为横坐标,以它(你选定的$\sqrt{T}$、T或T2)为纵坐标作出图象;如果你作出的图象是过O点的直线,那么你的猜测成立.
(3)下表是“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实验的有关数据.
①利用上面的数据,在坐标图(图2)中作出L-T 2图象.
②根据图象可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m/s2.
(1)为了减小测量周期的误差,摆球应选经过最低(填“高”或“低”)点的位置时开始计时并计数为0,且用秒表测得经过该位置第n次所用的时间为t,则单摆的周期为$\frac{2t}{n-1}$.
(2)为了寻找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在实验中要改变几次摆长L并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出一组对应的T与L的数据,以L为横坐标,T为纵坐标得如图2所示图象.据此你猜测L与T可能有的关系是摆长L与T2(填$\sqrt{T}$、T或T 2)成正比,要证实你的猜测,你应该以摆长L为横坐标,以它(你选定的$\sqrt{T}$、T或T2)为纵坐标作出图象;如果你作出的图象是过O点的直线,那么你的猜测成立.
(3)下表是“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实验的有关数据.
摆长L/m | 0.5100 | 0.6000 | 0.7900 | 1.0000 |
周期T2/s2 | 2.0 | 2.4 | 3.2 | 4.0 |
②根据图象可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m/s2.
15.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式为x=5+2t3(m),它的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为v=6t2(m/s).则:( )
A. | 该质点在第1s内的平均速度为7m/s | |
B. | 该质点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为8m/s | |
C. | 该质点在第2s内的平均速度为15m/s | |
D. | 该质点在第1s末的速度为6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