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4.一个同学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只画出了如图所示的一部分曲线,于是他在曲线上取水平距离△s相等的三点A、B、C,量得△s=0.2m,又量出它们之间的竖直距离分别为h1=0.1m,h2=0.2m,则物体经过B时竖直方向的分速度为1.5m/s;物体抛出时的初速度为2m/s.(g取10m/s2)分析 在竖直方向上根据△y=gT2,求出时间间隔T,在水平方向上根据v0=$\frac{△s}{T}$,求出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即AC在竖直方向上的平均速度等于B点的竖直分速度,从而即可求解.
解答 解:(1)由图可知,物体由A→B和由B→C所用的时间相等,且有:
△y=gT2,由图可知△y=2L=0.1m,
代入解得,T=0.1s
x=v0T,将x=0.2m代入解得:v0=2m/s,
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有:
vBy=$\frac{{h}_{AC}}{2T}$=1.5m/s.
故答案为:1.5,2.
点评 本题不但考查了平抛运动的规律,还灵活运用了匀速运动和匀变速运动的规律,是一道考查基础知识的好题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5.如图所示,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用长度不等的细线拴在同一点,并在同一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它们的( )
A. | 向心加速度的大小相等 | B. | 线速度的大小相等 | ||
C. | 角速度的大小相等 | D. | 周期相同 |
2.“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沿地月转移轨道到达月球,在距月球表面200km的P点进行第一次“刹车制动”后被月球捕获,进入椭圆轨道Ⅰ绕月飞行,如图所示.之后,卫星在P点经过几次“刹车制动”,最终在距月球表面200km的圆形轨道Ⅲ上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用T1、T2、T3分别表示卫星在椭圆轨道Ⅰ、Ⅱ和圆形轨道Ⅲ上运动的周期,用a1、a2、a3分别表示卫星沿三个轨道运动到P点的加速度,v1、v2、v3分别表示卫星沿三个轨道运动到P点的速度,用F1、F2、F3分别表示卫星沿三个轨道运动到P点时受到的万有引力,则下面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用T1、T2、T3分别表示卫星在椭圆轨道Ⅰ、Ⅱ和圆形轨道Ⅲ上运动的周期,用a1、a2、a3分别表示卫星沿三个轨道运动到P点的加速度,v1、v2、v3分别表示卫星沿三个轨道运动到P点的速度,用F1、F2、F3分别表示卫星沿三个轨道运动到P点时受到的万有引力,则下面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 a1=a2=a3 | B. | v1>v2>v3 | C. | T1<T2<T3 | D. | F1<F2<F3 |
9.跳台滑雪别称为“勇敢者的游戏”,是最具观赏性的冬季运动项目之一,如图1所示,三名滑雪运动员从同一平台上的O点先后以速度的vA、vB、vC沿水平线方向跃出并分别落在A、B、C三点,所用时间分别从为tA、tB、tC,则以下关系正确的是( )
A. | vA>vB>vC,tA>tB>tC | |
B. | 跃出时的速度关系无法确定,tA<tB<tC | |
C. | 跃出时的速度关系无法确定,tA>tB>tC | |
D. | vA>vB>vC,tA<tB<tC |
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熵增加原理说明一切自然过程总是向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减小的方向进行 | |
B. | 无序意味着各处都一样、平均、没有差别 | |
C. | 可以通过有限的过程把一个物体冷却到绝对零度 | |
D. | 宏观态对应的微观态越多,宏观态就越无序 |
3.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两个用相同材料制成的轮P和Q靠静摩擦传动,两轮的半径R:r=2:1,当主动轮Q匀速转动的角速度为ω1时,在Q轮边缘上放置的小木块恰能相对静止,若把小木块放在P轮边缘上,改变Q轮转动的角速度至ω2时,小木块也恰能静止,则( )
A. | ω2=$\sqrt{2}$ω1 | B. | ω2=ω1 | C. | ω2=$\frac{\sqrt{2}}{2}$ω1 | D. | ω1=2ω2 |
4.竖直向上飞行的子弹,到达最高点后又返回原处,假设整个运动过程中,子弹受到的阻力与速度的大小成正比,则整个过程中,加速度的变化情况是( )
A. | 一直变小 | B. | 一直变大 | C. | 先变小,后变大 | D. | 先变大,后变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