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8.某液体报警装置,电路图图所示.M为传感器,接触到液体时其电阻RM发生变化,导致S两端电压US增大,则装置发出警报.若发出警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电压表读数减小,电流表读数增大 | B. | RM变大,且R越小,US增大越明显 | ||
C. | RM变大,电压表读数变大 | D. | RM变小,且R越大,US增大越明显 |
分析 根据S两端电压US增大,可分析出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判断出电流表示数的变化,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分析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根据并联部分电压的变化,判断其电阻的变化,即可明确RM的变化.当电阻R越大时,电阻R与RM并联的电阻越接进RM,电压变化越明显.
解答 解:A、S两端电压US增大,说明电路中电流增大,则电流表读数增大.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知:U=E-Ir,可知电压表读数U减小,故A正确.
BCD、电压表读数减小,而S两端电压US增大,则M与R并联部分的电压减小,并联部分的电阻变小,因此RM变小.R越大,M与R并联的电阻R并越接近RM,US增大越明显,故BC错误,D正确.
故选:AD
点评 本题是电路的动态分析问题,关键明确当电阻R越大时,电阻R与RM并联的电阻越接近RM,电压US变化越明显.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0.如图所示,实线为某电场的电场线,虚线为某一带负电粒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M、N为运动轨迹上两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该粒子在M点的动能一定小于在N点的动能 | |
B. | 该粒子在M点的电势能一定小于在N点的电势能 | |
C. | M点的电势一定高于N点的电势 | |
D. | 该粒子在M点的加速度一定大于在N点的加速度 |
9.一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从t=0时刻开始受到水平外力的作用.力的大小F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力的方向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物体在0~t0和t0~2t0水平外力做功之比是1:10 | |
B. | 物体在0~t0和t0~2t0水平外力做功之比是1:8 | |
C. | 外力在t0和2t0时刻的瞬时功率之比是1:8 | |
D. | 外力在t0和2t0时刻的瞬时功率之比是1:6 |
6.我国研制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表面实线软着陆,如图所示,探测器首先被送到距离月球表面高度为H的近月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之后在轨道上的A点实施变轨,使探测器绕月球做椭圆运动,当运动到B点时再次变轨,使探测器靠近月球表面,当其距离月球表面附近高度为h(h<5m)时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至月球表面,探测器携带的传感器测得自由落地运动时间为t,已知月球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嫦娥三号”在A点变轨时,需减速才能从近月圆轨道进入椭圆轨道 | |
B. | 根据以上已知条件不能求出卫星在近月圆轨道的速度 | |
C. | 根据以上已知条件可求出月球的质量为$\frac{{2h{R^2}}}{{G{t^2}}}$ | |
D. | 探测器在近月圆轨道的周期比椭圆轨道上的周期小 |
3.图示是观察水面波衍射的实验装置,AC和BD是两块档板,AB是一个孔,O是波源,图中已画出波源所在区域波的传播情况,每两条相邻波纹(图中曲线)之间的距离表示一个波长.关于波经过孔之后的传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此时不能观察到波的衍射现象 | |
B. | 水面波经过挡板前后波纹间距不变 | |
C. | 若将孔AB缩小,则有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 |
D. | 若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大,则能更明显地观察到波的衍射现象 |
4.如图所示,一粒钢珠从静止状态开始自由下落,然后陷入泥潭中.若把在空中下落的过程称为过程Ⅰ,进入泥潭直到停止的过程称为过程Ⅱ,则( )
A. | 过程Ⅱ中钢珠的动量的改变量等于零 | |
B. | 过程Ⅱ中阻力的冲量的大小等于过程Ⅰ中重力的冲量的大小 | |
C. | Ⅰ、Ⅱ两个过程中合外力的总冲量等于零 | |
D. | 过程Ⅰ中钢珠的动量的改变量等于重力的冲量 |
5.如图所示,M、N两点分别放置两个等量异种电荷,A是它们连线的中点,B为连线上靠近N的一点,C为连线中垂线上处于A点上方的一点,在A、B、C三点中( )
A. | 场强最小的点是A点,电势最高的点是B点 | |
B. | 场强最小的点是A点,电势最高的点是C点 | |
C. | 场强最小的点是C点,电势最高的点是A点 | |
D. | 场强最小的点是C点,电势最高的点是B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