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精英家教网](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307/75/05a6e8f1.png)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一定具有各向异性,非晶体一定具有各向同性
B.内能不同的物体,它们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可能相同
C.液晶既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又跟某些晶体一样具有光学性质的各向异性
D.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减小,分子势能也减小
(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P1、V1)开始做等压膨胀变化到状态B(P1、V2),状态变化如图中实线所示.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
(3)可燃冰是天然气的固体状态,深埋于海底和陆地永久冻土层中,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分子与水分子,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新能源.已知1m3 可燃冰可释放164m3的天然气(标准状况下),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的体积为2.24×10-2 m3,阿伏加德罗常数取NA=6.02×1023mol-1.则1m3可燃冰所含甲烷分子数为多少?(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分析:(1)晶体有单晶体和多晶体两种,单晶体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各向同性.物体的内能与温度、体积等因素有关.温度是分子热平均动能的标志.液晶具有各向异性.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力不一定减小,分子势能也不一定减小.
(2)从A到B过程,气体发生等压变化,根据盖?吕萨克定律分析温度如何变化,即可判断分子平均动能如何变化.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判断吸放热情况.
(3)1m3可燃冰所含甲烷分子数即为164m3的天然气所含甲烷的分子数,由体积除以摩尔体积,得到摩尔数,乘以阿伏加德罗常数NA求出.
(2)从A到B过程,气体发生等压变化,根据盖?吕萨克定律分析温度如何变化,即可判断分子平均动能如何变化.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判断吸放热情况.
(3)1m3可燃冰所含甲烷分子数即为164m3的天然气所含甲烷的分子数,由体积除以摩尔体积,得到摩尔数,乘以阿伏加德罗常数NA求出.
解答:解:(1)A、只有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是各向同性的.故A错误.
B、内能与物体的温度、体积、分子数等因素有关,内能不同,温度可能相同,则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可能相同.故B正确.
C、液晶,即液态晶体,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具有各向异性.故C正确.
D、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不一定减小,当分子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故D错误.
故选BC
(2)如图,气体从A到B过程发生等压变化,体积增大,根据盖?吕萨克定律
=c知,温度升高,则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内能增大,而气体对外界做功,则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得知,气体一定吸收热量.
(3)1m3可燃冰所含甲烷分子数即为164m3的天然气所含甲烷的分子数,其分子数为n=
NA=
×6.02×1023≈4×1027(个).
故答案为:
(1)BC;
(2)增大,吸收
(3)1m3可燃冰所含甲烷分子数为4×1027个.
B、内能与物体的温度、体积、分子数等因素有关,内能不同,温度可能相同,则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可能相同.故B正确.
C、液晶,即液态晶体,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具有各向异性.故C正确.
D、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不一定减小,当分子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故D错误.
故选BC
(2)如图,气体从A到B过程发生等压变化,体积增大,根据盖?吕萨克定律
V |
T |
(3)1m3可燃冰所含甲烷分子数即为164m3的天然气所含甲烷的分子数,其分子数为n=
V |
Vmol |
164 |
2.24×10-2 |
故答案为:
(1)BC;
(2)增大,吸收
(3)1m3可燃冰所含甲烷分子数为4×1027个.
点评:本题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分子动理论、物体的内能、气态方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等多个热力学知识,其中气态方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考试的热点,平时要加强练习,熟练掌握.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