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1.如图所示,一带负电的离子在某一正点电荷Q形成的电场中,Q位于虚线MN上某处,离子只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轨迹如图中实线所示,轨迹相对水平轴线MN对称,A、B、C为轨迹上的点,B点位于轨迹的最右端,以下说法中可能正确的是( )A. | 正点电荷Q一定在B点左侧 | |
B. | 离子在B点轨迹变形最大、故加速度一定最大 | |
C. | 离子在B点的动能最小、电势能可能最大 | |
D. | 离子在A、B两点时受到的电场力相同 |
分析 负电的离子在正点电荷Q的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向左,在向右运动的过程中,电场力对负电的离子做负功,负电的离子的速度减小,电势能增加;在向左运动的过程中,电场力对负电的离子做正功,负电的离子的速度增加,电势能减小.根据负电的离子的运动分析可以得出结论.
解答 解:A、根据负离子的运动轨迹可知,所受的电场力偏向运动轨迹的内侧,因此正点电荷Q一定在B点左侧.故A正确;
B、根据E=$k\frac{Q}{{r}^{2}}$,离正点电荷越远,则电场强度越小,因此B点到点电荷距离不定,所以电场力也无法确定,产生的加速度也无法确定,故B错误;
C、因为是正点电荷形成的电场,距离电荷越近电势越高,由题意能够确定点电荷一定在B点的左侧.若距离B点较远,而据AC较近,那φb<φa,φb<φc.Ep=qφ,q为负,
所以Epb>Epa,Epb>Epc.这样B点的电势能可能最大,动能可能最小.故C正确;
D、因为是正点电荷形成的电场,距离电荷越近场强越大,由题意能够确定点电荷一定在B点的左侧.若距离B点较近,而据AC较远,那EA<EB,EB>EC.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 本题就是对电场力做功特点的考查,掌握住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动能增加,电场力做负功时,电势能增加,动能减小.也可以根据正负电荷间的相互吸引力与运动轨迹的偏向来确定正电荷的位置.同时题目没有交代B点到A点的距离,所以有两种可能.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如图所示,E为电源,其内阻不可忽略,RT为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L为指示灯泡,C为平行板电容器,G为灵敏电流计.闭合开关S,当环境温度明显升高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L变暗 | B. | RT两端电压变大 | ||
C. | C所带的电荷量保持不变 | D. | G中电流方向由a→b |
2.如图甲所示,在竖直方向上有四条间距相等的水平虚线L1、L2、L3、L4,在L1与L2和L3与L4之间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1T,方向垂直于虚线所在平面向里.现有一矩形线圈abcd,宽度cd=L=0.5m,质量为0.1kg,电阻为2Ω,将其从图示位置静止释放(cd边与L1重合),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t1时刻cd边与L2重合,t2时刻ab边与L3重合,t3时刻ab边与L4重合,t2~t3之间图线为与t轴平行的直线,t1~t2之间和t3之后的图线均为倾斜直线,已知t1~t2的时间间隔为0.6s,整个运动过程中线圈平面始终处于竖直方向(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 )
A. | 在0~t1时间内,通过线圈的电荷量为2.5C | |
B. | 线圈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为8m/s | |
C. | 线圈的长度为2m | |
D. | 0~t3时间内,线圈产生的热量为4.2J |
16.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1820年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在实验中,将直导线沿南北方向水平放置,指针靠近直导线,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把小磁针放在导线的延长线上,通电后小磁针会转动 | |
B. | 把小磁针平行地放在导线的下方,通电后小磁针不会立即发生转动 | |
C. | 把小磁针平行地放在导线的下方,给导线通以恒定电流,然后逐渐增大导线与小磁针之间的距离,小磁针转动的角度(与通电前相比)会逐渐增大 | |
D. | 把黄铜针(用黄铜制成的指针)平行地放在导线的下方,通电后黄铜针一定会转动 |
3.以下是力学中的三个实验装置,由图可知这三个实验共同的物理思想方法是( )
A. | 极限的思想方法 | B. | 放大的思想方法 | C. | 控制变量的方法 | D. | 猜想的思想方法 |
4.如图所示,在磁感应强度B=1.0T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杆PQ在外力F作用下在粗糙U形导轨上以速度v=2m/s向右匀速滑动,两导轨间距离L=1.0m,电阻R=3.0Ω,金属杆PQ的电阻r=1.0Ω,导轨电阻忽略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通过R的感应电流的方向为由d到a | |
B. | 金属杆PQ两端电压为2 V | |
C. | 金属杆PQ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0.5 N | |
D. | 外力F做功大小等于电路产生的焦耳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