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849年,法国科学家斐索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在地面上测出了光的速度.他采用的方法是:让光束从高速旋转的齿轮的齿缝正中央穿过,经镜面反射回来,调节齿轮的转速,使反射光束恰好通过相邻的另一个齿缝的正中央,由此可测出光的传播速度.若齿轮每秒转动n周,齿轮半径为r,齿数为P,齿轮与镜子间距离为d,则齿轮的转动周期为______,每转动一齿的时间为______,斐索测定光速c的表达式为c=______.
【答案】分析:由题意可知,根据齿轮每秒转动n周,则可求出齿轮的转动周期;由知道齿轮数P,就求出每转动一齿的时间;当光从齿缝正中央穿过,经镜面反射回来,反射光束恰好通过相邻的另一个齿缝的正中央,因此根据x=vt可求出光速.
解答:解:根据齿轮每秒转动n周,则可求出齿轮的转动周期,则为t=
由于齿轮数P,则就求出每转动一齿的时间,则为
根据题意可知,当光从齿缝正中央穿过,经镜面反射回来,反射光束恰好通过相邻的另一个齿缝的正中央,
所以由x=vt可得:2d=c
解得:c=2nPd;
故答案为:,2nPd;
点评:考查周期的概念,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紧扣入射光线从齿缝正中央穿过,经反射又从下一个齿缝正中央穿出,恰好借助于齿轮转动的时间来求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某学生用螺旋测微器在测定某一金属丝的直径时,测得的结果如左图所示,则该金属丝的直径d=
3.206
3.206
mm.另一位学生用游标尺上标有20等分刻度的游标卡尺测一工件的长度,测得的结果如右图所示,则该工件的长度L=
5.015
5.015
cm.
(2)1849年,法国科学家斐索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在地面上测出了光的速度.他采用的方法是:让光束从高速旋转的齿轮的齿缝正中央穿过如图1所示,经镜面反射回来,调节齿轮的转速,使反射光束恰好通过相邻的另一个齿缝的正中央,由此可测出光的传播速度.若齿轮每秒转动n周,齿轮半径为r,齿数为P,齿轮与镜子间距离为d,则齿轮的转动周期为
1
n
1
n
,每转动一齿的时间为
1
nP
1
nP
,斐索测定光速c的表达式为c=
2nPd
2nPd


(3)如图2所示,质量不同的两个物体A和B,用跨过定滑轮的细绳相连.开始时B放在水平桌面上,A离地面有一定的高度,从静止开始释放让它们运动,在运动过程中B始终碰不到滑轮,A着地后不反弹.不计滑轮与轴间摩擦及绳子和滑轮的质量,用此装置可测出B物体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①在本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天平,刻度尺
天平,刻度尺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A距地面的高度h,B在桌面上滑行的总距离s,A、B的质量mA、mB
A距地面的高度h,B在桌面上滑行的总距离s,A、B的质量mA、mB
;(写出物理量的名称并用字母表示)
②动摩擦因数μ的表达式为μ=
mAh
(mA+mB)S-mAh
mAh
(mA+mB)S-mAh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