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如图(甲)所示,在利用重物自由下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打出了三条纸带,但是由于实验操作不规范,三条打点
纸带的第1个点和第2个点之间的距离都明显的大于2mm,于是他们选择了如图(乙)所示的一条点迹清晰且在
一条直线上的纸带进行数据处理.他们首先在所选择纸带的前四个点的下方标上1、2、3、4,在后面适当位置又选了五个计数点A、B、C、D、E;然后,他们又设计了四种数据处理方案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方案1:选择第1个点作为过程的起点,分别选择计数点B、C、D作为过程的终点,用刻度尺量出计数点A、B、C、D、E到第1个点的距离h1、h2、h3、h4、h5,再数出计数点B、C、D到第1个点的时间间隔数k,利用Vn=gkT算出重物运动到计数点B、C、D时的速度,比较“mghn和
m
”是否相等来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
方案2:选择第1个点作为过程的起点,分别选择计数点B、C、D作为过程的终点,用刻度尺量出计数点A、B、C、D、E到第1个点的距离h1、h2、h3、h4、h5,利用Vn=
算出重物运动到计数点B、C、D时的速度,比较“mghn和
m
”是否相等来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
方案3:选择第3个点作为过程的起点,分别选择计数点B、C、D作为过程的终点,用刻度尺量出计数点A、B、C、D、E到第3个点的距离h1、h2、h3、h4、h5,再数出计数点B、C、D到第1个点的时间间隔数k,利用Vn=gkT算出重物运动到计数点B、C、D时的速度,利用V3=2gT求出打第3个点时重物的速度,比较“mghn和(
m
-
m
)”是否相等来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
方案4:选择第3个点作为过程的起点,分别选择计数点B、C、D作为过程的终点,用刻度尺量出计数点A、B、C、D、E到第3个点的距离h1、h2、h3、h4、h5,利用Vn=
算出重物运动到计数点B、C、D时的速度,再测出第2个点到第4个点之间的距离S,利用V3=
求出打第3个点时重物的速度,比较“mghn和(
m
-
m
)”是否相等来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
(1)你认为最合适的方案是 .
(2)说出两条你认为其他方案不合适的理由:
理由1: .
理由2: .

一条直线上的纸带进行数据处理.他们首先在所选择纸带的前四个点的下方标上1、2、3、4,在后面适当位置又选了五个计数点A、B、C、D、E;然后,他们又设计了四种数据处理方案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方案1:选择第1个点作为过程的起点,分别选择计数点B、C、D作为过程的终点,用刻度尺量出计数点A、B、C、D、E到第1个点的距离h1、h2、h3、h4、h5,再数出计数点B、C、D到第1个点的时间间隔数k,利用Vn=gkT算出重物运动到计数点B、C、D时的速度,比较“mghn和
1 |
2 |
V | 2 n |
方案2:选择第1个点作为过程的起点,分别选择计数点B、C、D作为过程的终点,用刻度尺量出计数点A、B、C、D、E到第1个点的距离h1、h2、h3、h4、h5,利用Vn=
hn+1-hn-1 |
2T |
1 |
2 |
V | 2 n |
方案3:选择第3个点作为过程的起点,分别选择计数点B、C、D作为过程的终点,用刻度尺量出计数点A、B、C、D、E到第3个点的距离h1、h2、h3、h4、h5,再数出计数点B、C、D到第1个点的时间间隔数k,利用Vn=gkT算出重物运动到计数点B、C、D时的速度,利用V3=2gT求出打第3个点时重物的速度,比较“mghn和(
1 |
2 |
V | 2 n |
1 |
2 |
V | 2 3 |
方案4:选择第3个点作为过程的起点,分别选择计数点B、C、D作为过程的终点,用刻度尺量出计数点A、B、C、D、E到第3个点的距离h1、h2、h3、h4、h5,利用Vn=
hn+1-hn-1 |
2T |
S |
2T |
1 |
2 |
V | 2 n |
1 |
2 |
V | 2 3 |
(1)你认为最合适的方案是
(2)说出两条你认为其他方案不合适的理由:
理由1:
理由2:
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某点的速度进一步可以求出其动能的大小,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可以求出需要验证的表达式.
解答:解: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从而求出动能;
再根据重力势能表达式,可求出变化的重力势能.最后再比较“mghn和(
m
-
m
)”是否相等来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
所以方案4最合适.
理由:研究过程的起点不能选在第1点或者“打第1点和纸带的释放不同步”、“打第1点时重物已经有了一个初速度”、“打第1点时重物已经下落了一段距离”、或者表达了相同的意思均可;
不能用V=g t计算速度或由于空气阻力、摩擦阻力、打点阻力的影响,重物实际下落的加速度小于重力加速度g,用V=g t计算速度会使动能增量的测量值偏大,甚至会出现“动能的增加量大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的结果”.
故答案为:(1)方案4
(2)理由1:研究过程的起点不能选在第1点(或者“打第1点和纸带的释放不同步”、“打第1点时重物已经有了一个初速度”、“打第1点时重物已经下落了一段距离”、或者表达了相同的意思均可);
理由2:能用V=gt计算速度(由于空气阻力、摩擦阻力、打点阻力的影响,重物实际下落的加速度小于重力加速度g,用V=gt计算速度会使动能增量的测量值偏大,甚至会出现“动能的增加量大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的结果”)
再根据重力势能表达式,可求出变化的重力势能.最后再比较“mghn和(
1 |
2 |
V | 2 n |
1 |
2 |
V | 2 3 |
所以方案4最合适.
理由:研究过程的起点不能选在第1点或者“打第1点和纸带的释放不同步”、“打第1点时重物已经有了一个初速度”、“打第1点时重物已经下落了一段距离”、或者表达了相同的意思均可;
不能用V=g t计算速度或由于空气阻力、摩擦阻力、打点阻力的影响,重物实际下落的加速度小于重力加速度g,用V=g t计算速度会使动能增量的测量值偏大,甚至会出现“动能的增加量大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的结果”.
故答案为:(1)方案4
(2)理由1:研究过程的起点不能选在第1点(或者“打第1点和纸带的释放不同步”、“打第1点时重物已经有了一个初速度”、“打第1点时重物已经下落了一段距离”、或者表达了相同的意思均可);
理由2:能用V=gt计算速度(由于空气阻力、摩擦阻力、打点阻力的影响,重物实际下落的加速度小于重力加速度g,用V=gt计算速度会使动能增量的测量值偏大,甚至会出现“动能的增加量大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的结果”)
点评:纸带问题的处理时力学实验中常见的问题.我们可以纸带法实验中,若纸带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得纸带上的点间距,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计算出打出某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和加速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进一步探究变力作用下的“动能定理”.图(甲)所示,他们用力传感器通过定滑轮直接拉固定在小车上的细绳,测出拉力F;用位移传感器测出小车的位移s和瞬时速度v.已知小车质量为200g.
①某次实验得出拉力F随位移s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速度v随位移s变化规律如图(丙)所示,数据如表格.利用所得的F-s图象,求出s=0.30m到0.52m过程中变力F做功W=______J,此过程动能的变化△EK=______J(保留2位有效数字).
②指出下列情况可减小实验误差的操作是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可能不止一个选项)
A.使拉力F要远小于小车的重力;
B.实验时要先平衡摩擦力;
C.要使细绳与滑板表面平行.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完“测定金属丝电阻率”实验后,想利用下列器材测定自来水的电阻率:
①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如图(甲)所示的一段自来水管上两接线柱间距离为L;
②用游标卡尺测量水管内径为d,如图(乙)所示的读数为______mm;
③用多用电表测量两接线柱间装满自来水电阻约20kΩ;
④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程度,电流表应选用______,电压表应选用______(以上均填器材代号);
⑤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某同学设计出正确的电路原理图并按电路图连接好实物图如(丙)图所示.接通电路后,当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时,发现电压表、电流表有示数但几乎不变,请指出哪一根导线发生了断路?______(只要填写图中导线字母代号);
⑥若实验电路中电流表示数为I,电压表示数为U,可求得自来水的电阻率ρ=______.(用以上测得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①某次实验得出拉力F随位移s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速度v随位移s变化规律如图(丙)所示,数据如表格.利用所得的F-s图象,求出s=0.30m到0.52m过程中变力F做功W=______J,此过程动能的变化△EK=______J(保留2位有效数字).
s/m | F/N | v/m′s-1 |
0.30 | 1.00 | 0.00 |
0.31 | 0.99 | 0.31 |
0.32 | 0.95 | 0.44 |
0.35 | 0.89 | 0.67 |
0.40 | 0.81 | 0.93 |
0.45 | 0.70 | 1.10 |
0.52 | 0.60 | 1.30 |
A.使拉力F要远小于小车的重力;
B.实验时要先平衡摩擦力;
C.要使细绳与滑板表面平行.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完“测定金属丝电阻率”实验后,想利用下列器材测定自来水的电阻率:
器材(代号) | 规格 |
电流表(A1) 电流表(A2) 电压表(V1) 电压表(V2) 滑动变阻器(R) 直流电源(E) 开关(S)、导线若干 毫米刻度尺、游标卡尺 多用电表 一节两端可封住的绝缘PVC水管 | 量程0~1mA,内阻约为50Ω 量程0~0.6A,内阻约为0.1Ω 量程0~3V,内阻约为10kΩ 量程0~15V,内阻约为50kΩ 阻值范围0~50Ω,允许最大电流0.5A 输出电压15V,内阻不计 |
②用游标卡尺测量水管内径为d,如图(乙)所示的读数为______mm;
③用多用电表测量两接线柱间装满自来水电阻约20kΩ;
④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程度,电流表应选用______,电压表应选用______(以上均填器材代号);
⑤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某同学设计出正确的电路原理图并按电路图连接好实物图如(丙)图所示.接通电路后,当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时,发现电压表、电流表有示数但几乎不变,请指出哪一根导线发生了断路?______(只要填写图中导线字母代号);
⑥若实验电路中电流表示数为I,电压表示数为U,可求得自来水的电阻率ρ=______.(用以上测得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