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在某次实验中,已知双缝到屏的距离是600 mm,两缝之间的距离是0.20 mm,单缝到双缝之间的距离是100 mm,某同学在用测量头测量时,先将测量头目镜中看到的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某亮条纹(记作第一条)的中心,这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甲所示,然后他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第5条亮条纹的中心,这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这两次示数依次是__________mm和__________mm,由此可计算出这次实验所测得单色光的波长为__________mm.
2.190-2.193均可 7.869-7.871均可 4.733×10-4
解析试题分析:螺旋测微器甲的读数为2mm+19.0×0.01mm=2.190mm;螺旋测微器乙的读数为7.5mm+36.9×0.01mm=7.869mm;条纹间距,根据
,解得
。
考点:此题考查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及螺旋测微器的读数问题。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和加速度实验均被选为最美的实验。在加速度实验中,伽利略将光滑直木板槽倾斜固定,让铜球从木槽顶端沿斜面由静止滑下,并用水钟测量铜球每次下滑的时间,研究铜球的运动路程和时间的关系。亚里士多德曾预言铜球的运动速度是不变的,伽利略却证明铜球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请将亚里士多德的预言和伽利略的结论分别用公式表示(其中路程用s,速度用v,加速度用a,时间用t表示)。
①亚里士多德的预言: ;
②伽利略的结论: ;
伽利略的实验之所以成功,主要原因是抓住了主要因素,而忽略了次要因素。你认为他在加速度实验中,伽利略选用光滑直木槽和铜球进行实验来研究铜球的运动,是为了减小铜球运动过程中的摩擦阻力这一次要因素,同时抓住了 这一主要因素。若将此实验结论做合理外推,即可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其原因是在实验误差范围内,铜球运动的加速度 (填序号即可)。
A.与铜球质量成正比 |
B.只与斜面倾角有关 |
C.与斜面倾角无关 |
D.与铜球质量和斜面倾角都有关 |
(1)某班一位同学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过程中,用毫米刻度尺测得摆线长L0= 945.8mm;并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的直径如图甲所示,则摆球直径d = mm;用秒表测得单摆完成n = 40次全振动的时间如图乙所示,则秒表的示数t= s。
(2)如果该同学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填字母序号)
A.计算摆长时没有计入摆球的半径 |
B.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下 |
C.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
D.试验中误将39次全振动数为40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