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雨水没有透过布雨伞是因为液体表面存在张力 | |
B. | 分子间的距离r增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 | |
C. | 气体自发的扩散运动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 | |
D. | 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大,在某一瞬间撞击它的液体分子数越多,布朗运动越明显 |
分析 在液体表面由于分子间距较小,存在表面张力.分子力做正功时分子势能减小,相反,分子力做负功时分子势能增大.气体自发的扩散运动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大,同一时刻受到的液体分子撞击的冲力越平衡,布朗运动越不明显.
解答 解:A、雨水没有透过布雨伞是因为液体表面存在张力,导致水被吸引,故A正确;
B、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随着分子间距离r的增大,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随着分子间距离r的增大,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故B错误.
C、根据熵增原理可知,气体自发的扩散运动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故C正确.
D、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大,在某一瞬间撞击它的液体分子数越多,微粒受到的液体分子撞击的冲力越趋向平衡,布朗运动越不明显.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要理解并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具体内容,了解熵原理.要知道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核聚变反应方程${\;}_{1}^{2}$H+${\;}_{1}^{3}$H→${\;}_{2}^{4}$He+${\;}_{0}^{1}$n中,${\;}_{0}^{1}$n表示中子 | |
B. | 某放射性原子核经过2次α衰变和一次β衰变,核内质子数减少3个 | |
C. | 太阳内部发生的核反应是热核反应 | |
D. | 机场、车站等地进行安全检查时,能轻而易举地窥见箱内物品,利用了γ射线较强的穿透能力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物理问题的研究中,如果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 |
B. | 牛顿认为在足够高的山上以足够大的水平速度抛出一物体,物体就不会再落到地球上 | |
C. | 把电容器的电量Q和两极板间的电压U的比值定义为电容,是基于该比值的大小取决于电量Q和电压U,且它能反映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 | |
D. | 牛顿利用了斜面实验证实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19.如图所示,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棱镜,一束绿光从AB面射入,且光在AB面入射角的正弦值为$\frac{\sqrt{3}}{3}$,此绿光恰好在AC面上发生全反射,下列光现象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c)
A. | 换成红光沿同一入射光路射到AB面,它在AC面也会全反射 | |
B. | 绿光在棱镜中的传播速度为$\frac{\sqrt{3}}{2}$c | |
C. | 棱镜对绿光的折射率为$\sqrt{3}$ | |
D. | 绿光由空气进入棱镜其波长会变长 |
6.“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离地面343km的近似圆形的轨道上,成功进行了交会对接.对接轨道所处的空间存在极其稀薄的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对接前,如不加干预,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天宫一号”的动能可能会增加 | |
B. | 在对接前,如不加干预,“天宫一号”的轨道高度将缓慢增加 | |
C. | 在对接时,两者运行速度的大小都应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 |
D. | 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内的“私人睡眠站”中睡觉时处于平衡状态 |
3.如图所示,甲、乙两船的总质量(包括船、人和货物)分别为10m、12m,两船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速率分别为2v0、v0,为避免两船相撞,乙船上的人将一质量为m的货物沿水平方向抛向甲船,甲船上的人将货物接住.不计水的阻力.则抛出货物的最小速率是( )
A. | v0 | B. | 2v0 | C. | 3v0 | D. | 4v0 |
20.一人造卫星在距离地球表面高度为h的圆形轨道上运行时的周期为T,若测得地球半径为R,则该人造卫星离开地球时的最小发射速度为( )
A. | $\frac{2π(R+h)}{T}$$\sqrt{\frac{R}{R+H}}$ | B. | $\frac{(R+h)}{T}$$\sqrt{\frac{R+h}{R}}$ | C. | $\frac{2πT}{R+h}$$\sqrt{\frac{R+h}{R}}$ | D. | $\frac{2π(R+h)}{T}$$\sqrt{\frac{R+h}{R}}$ |
1.位于坐标原点处的波源竖直向上振动,经过0.5s,O、M间第一次形成如图所示的波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波的波长为3m | |
B. | 该波的周期为2.5s | |
C. | 再经过0.2s时间,质点N第一次到达波峰 | |
D. | 再经过0.6s时间,质点M的振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