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了。
【答案】“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解析】依据上下文认真对照。
【题目】有a、b、c、d四颗地球卫星,a还未发射,在赤道表面上随地球一起转动,b是近地卫星(该卫星的高度忽略不计),c是地球同步卫星,d是高空探测卫星,它们均做匀速圆周运动,各卫星排列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a的向心加速度与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大小相等
B. d的运动周期有可能是20小时
C. c在4小时内转过的圆心角是
D. 在相同时间内b转过的弧长最长
【题目】图甲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装置.一根轻细线系住钢球,悬挂在铁架台上,钢球静止于A点,光电门固定在A的正下方.在钢球底部竖直地粘住一片质量不计、宽度为d的遮光条.将钢球拉至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t可由计时器测出.记录钢球每次下落的高度h和计时器示数t.
(1)△Ep=mgh计算钢球重力势能变化的大小,式中钢球下落高度h应测量释放时的钢球球心到 之间的竖直距离.
A.钢球在A点时的顶端
B.钢球在A点时的球心
C.钢球在A点时的底端
(2)用计算钢球动能变化的大小,用刻度尺测量遮光条宽度,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遮光条宽度为 cm,某次测量中,计时器的示数为0.0150s,则钢球的速度为v= 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计算并比较钢球在释放点和A点之间的势能变化大小△Ep与动能变化大小△Ek,就能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
【题目】在“验证共点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实验中,每次实验时都要把可移动的橡皮条的一端缓慢拉到同一位置,这就使每次拉力作用的时候,橡皮条的形变量相同.实验中记录每次拉力的大小、方向,利用力的图示法验证共点力合成时应遵循的法则.这种实验验证所使用的是__________.
A.控制变量法 B.理想模型法 C.等效替代法
【题目】一匀强电场,场强方向是水平的,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 m 、电量为 q 的带正电的小球,从 O 点出发,初速度的大小为 v0 ,在电场力和重力作用下恰好能沿与场强的反方向成 θ 角的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为 g ,求:
(1)电场强度;
(2)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其电势能与 O 点的电势能之差。
【题目】关于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互相接触,就有弹力的相互作用
B.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就必然对别的物体产生力作用
C. 由胡克定律可得:k=F/x,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弹力成正比,与形变量成反比
D. 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都垂直于物体的接触面,绳的拉力沿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楼道里的灯只有天黑时出现声音才亮,说明它的控制电路中只有声传感器B.电子秤所使用的测力装置是温度传感器C.用点电荷代替带电体,应用的是理想模型法D.伽利略在利用理想实验探究力和运动关系时,使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题目】如图所示,物体质量m1=0.1kg ,视为质点,在C处弹簧发射器的作用下,沿光滑半圆轨道至最高点A处后水平飞出,不计空气阻力,恰好沿PQ方向击中P点,∠PQC=53°,半圆的半径R=0.5m,A、P两点的竖直距离为0.8米,g=10m/s2,sin53°=0.8,cos53°=0.6.
(1)A的速度为多大?A、P两点的水平距离为多大?
(2)物体在A点对轨道的压力有多大?
(3)质量m2=0.2kg的另一物体,也视为质点,放于与A点等高的光滑斜面BP上,其倾角为53°,问:当质量m1的物体刚要离开轨道A点时,静止释放质量m2的物体应该提前还是滞后多少时间,才能实现两物体同时到达P点?
【题目】如图所示,在等量正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画一正方形ABCD,对角线AC与两点电荷连线重合,两对角线交点O恰为电荷连线的中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B、D两点的电场强度及电势均相同
B. A、B两点间的电势差UAB与C、D两点间的电势差UCD相等
C. 一质子由B点沿B→O→D路径移至D点,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D. 一电子由C点沿C→O→A路径移至A点,电场力对其先做负功后做正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