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1,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一端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开始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滑块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1)如图1是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2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的加速度a=0.495 m/s2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①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CD.(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
A.木板的长度l B.木板的质量m1 C.滑块的质量m2
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3 E.滑块运动的时间t
②测量①中所选定的物理量时需要的实验器材是天平和砝码.
(3)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frac{{m}_{3}g-({m}_{2}-{m}_{3})a}{{m}_{2}g}$ (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与真实值相比,测量的动摩擦因数偏大 (填“偏大”或“偏小”).写出支持你的看法的一个论据:不考虑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的摩擦力;
认为拉滑块的绳子与木板平行,且与纸带在同一条直线上.
分析 (1)利用逐差法△x=aT2可以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可以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大小;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a,由此可知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可以求出摩擦系数的表达式.由于木块滑动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因此会导致测量的动摩擦因数偏大
解答 解:(1)由匀变速运动的推论△x=aT2可知:
加速度a=$\frac{{a}_{1}+{a}_{2}+{a}_{3}}{3}$=$\frac{{s}_{4}-{s}_{1}+{s}_{5}-{s}_{2}+{s}_{6}-{s}_{3}}{9{T}^{2}}$=$\frac{2.88-1.40+3.39-1.89+3.88-2.40}{9×0.{1}^{2}}$=0.495m/s2.
(2)①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3g-f=(m2+m3)a,
滑动摩擦力:f=m2gμ,
解得:μ=$\frac{{m}_{3}g-({m}_{2}-{m}_{3})a}{{m}_{2}g}$,要测动摩擦因数μ,
需要测出:滑块的质量m2 与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3,故选CD;
②测物体的质量需要的实验器材是:天平.
(3)由(2)可知,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为:μ=$\frac{{m}_{3}g-({m}_{2}-{m}_{3})a}{{m}_{2}g}$
由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的过程中,考虑了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摩擦,
但没有考虑打点计时器给纸带的阻力、细线和滑轮间、以及空气等阻力,因此导致摩擦因数的测量值偏大.
故答案为:(1)0.495-0.497 (2)①CD ②天平和砝码
(3)$μ=\frac{{{m_3}g-({m_2}+{m_3})a}}{{{m_2}g}}$偏大
不考虑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的摩擦力;
认为拉滑块的绳子与木板平行,且与纸带在同一条直线上.
点评 解决实验问题首先要掌握该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以及注意事项,同时要熟练应用所学基本规律解决实验问题
A. | α总是小于β | B. | α可能大于β | ||
C. | F1一定变大,F2可能不变 | D. | F1和F2一定都变大 |
A. | 5:3:1 | B. | 1:3:5 | C. | 9:4:1 | D. | 1:4:9 |
A. | A、B两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 |
B. | 开头4s内A、B两物体的位移相同 | |
C. | 在相遇前,A、B两物体的最远距离为20m | |
D. | A物体的加速度比B物体的加速度大 |
A、表面光滑的长木板 B、可叠放钩码的小车
C、秒表 D、方木块(用于垫高木板)
E、质量为m的钩码若干个 F、米尺
该研究小组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即:
(一)在保持斜面倾角不变时,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实验时,可通过在小车中放入钩码来改变物体质量,通过测出木板长L和小车由斜面顶端静止开始滑至底端所用时间t,可求得物体的加速度a=$\frac{2L}{{t}^{2}}$,他们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在误差范围内,质量改变之后,物体下滑所用时间可认为不改变.由此得出结论:光滑斜面上物体下滑的加速度与物体质量无关.
(二)在物体质量不变时,探究加速度与倾角的关系.
实验时,通过改变方木块垫放位置来改变长木板倾角,由于没有量角器,该小组通过测量木板长L和测量出长木板顶端到水平面的高度h求出倾角α的正弦值sinα=$\frac{h}{L}$.下表是他们的实验数据.
次数 | l | 2 | 3 | 4 | 5 |
L(m)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h(m) | 0.10 | 0.20 | 0.30 | 0.40 | 0.50 |
t(s) | 1.44 | 1.02 | 0.83 | 0.71 | 0.64 |
sinα | 0.10 | 0.20 | 0.30 | 0.40 | 0.50 |
a(m/s2) | 0.97 | 1.92 | 2.90 | 3.97 | 4.88 |
(2)分析a-sinα图线得出的结论是:光滑斜面上物体下滑的加速度斜面倾角的正弦值成正比
(3)利用a-sinα图线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A. | 齿轮D和齿轮B的转动方向相同 | |
B. | 齿轮D和齿轮A的转动周期之比为1:1 | |
C. | 齿轮M和齿轮B边缘某点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2:3 | |
D. | 齿轮M和齿轮C的角速度大小之比为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