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7.如图所示,间距为d的水平长直导轨MN、PQ与半径为r=1.0m的光滑圆轨道O1、O2平滑相接于P、M两点,在直导轨的N、Q间接阻值为R的电阻,宽度为L的abcd区域存在竖直导轨平面向下的匀强磁场(图中未画出),cd边界的左侧粗糙,右侧光滑,cd边界距PM的距离为S,一质量为m,电阻为R0的金属导体棒在外力F作用下以加速度a从静止开始匀加速运动到导轨P、M端时立即将外力F撤去.已知导体棒质量为m=1.0kg,导体棒与水平导轨的动摩擦因素μ=0.4,磁感应强度B=1.0T,电阻R=R0=2.0Ω(其余电阻不计),外力F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g取10m/s2)求:(1)求导体棒在磁场区域运动的加速度a和长直导轨的间距d
(2)若金属棒不脱离圆轨道,试讨论S与导体棒上升的最大高度的关系.
分析 (1)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安培力公式F安=BId和牛顿第二定律得到F与t的关系式,结合图象的信息求解.
(2)若金属棒不脱离圆轨道,有两种情况:一、导体棒刚好到达圆轨道与圆心等高点位置;二、导体棒能到达圆轨道的最高点.根据临界条件和动能定理结合解答.
解答 解:(1)导体棒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切割磁感线,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感应电动势为:
E=Bdv…①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通过导体棒的感应电流为:$I=\frac{E}{{R+{R_0}}}$…②
导体棒穿过磁场过程中受到的安培力为:F安=BId…③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安=ma…④
由 ①②③④式联立解得:$F=ma+\frac{{{B^2}{d^2}a}}{{R+{R_0}}}t$…⑤
代入数据得:$F=a+\frac{{a{d^2}}}{4}t$…⑥
由图乙可知,a=2m/s2;$\frac{a{d}^{2}}{4}$=2…⑧
解得:d=2m…⑨
(2)设导体棒刚离开磁场区域时的速度为v0,由匀变速运动规律得:v0=at=4m/s…⑩
导体棒离开磁场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P、M端点时设速度为为v1,由动能定理得:
$(F-μmg)S=\frac{1}{2}m{v_1}^2-\frac{1}{2}m{v_0}^2$…(11)
解得:${v_1}=2\sqrt{S+4}$…(12)
讨论一:若导体棒刚好到达圆轨道与圆心等高点位置,则须满足:$\frac{1}{2}m{v_1}^2≤mgr$…(13)
解得:S≤1.0m
设导体棒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由动能定理得:$mgh=\frac{1}{2}m{v_1}^2$…(14),
解得:h=0.8+0.2S…(15)
讨论二:若导体棒能到达圆轨道的最高点,则须满足 $mg≥\frac{{m{v_2}^2}}{r}$…(16)
由动能定理得:$mg2r≤\frac{1}{2}m{v_1}^2-\frac{1}{2}m{v_2}^2$…(17),
解得:S≥8.5m…(18)
则导体棒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2r=2.0m…(19).
答:(1)导体棒在磁场区域运动的加速度a是2m/s2;长直导轨的间距d是2m.
(2)若金属棒不脱离圆轨道,S与导体棒上升的最大高度的关系为:若导体棒刚好到达圆轨道与圆心等高点位置时,h=0.8+0.2S;若导体棒能到达圆轨道的最高点时导体棒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h=2r=2.0m.
点评 本题是电磁感应与力学的综合,关键要正确分析导体棒可能的运动情形,抓住圆周运动的条件,由力学规律和电磁感应规律结合解答.
A. | 沿y轴方向做匀速运动 | B. | 沿x轴方向做匀速运动 | ||
C. | 沿y轴方向做匀加速运动 | D. | 沿x轴方向做匀加速运动 |
A. | 两个粒子电性相反 | |
B. | 两个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不一样 | |
C. | 两个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 | |
D. | 两个粒子的电势能均减小 |
A. | υC=$\sqrt{2g{h}_{3}}$ | B. | υC=gt | C. | υC=$\frac{{h}_{4}-{h}_{2}}{2T}$ | D. | υC=$\frac{{h}_{4}-{h}_{3}}{T}$ |
g=10m/s2,由此可知( )
A. |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约为0.5 | |
B. | 减速过程中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约为10J | |
C. | 匀速运动时的速度约为6m/s | |
D. | 减速运动的时间约为1.7s |
A. | 黑体辐射的强度与频率的关系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频率的辐射都增加,辐射强度极大值的光向频率较低的方向移动 | |
B. | α粒子散射实验中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是卢瑟福猜想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依据 | |
C. | 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说明了原子有复杂的结构 | |
D. | 利用α射线可发现金属制品中的裂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