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9.(1)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提供的学生安全电源最大电压等于白炽灯的额定电压.双缝干涉仪如图(甲)安装好后,小张同学将“学生安全电源”上的电压调节旋钮转至最大位置,然后合上开关.结果光具座上的白炽灯不亮,学生安全电源上的电压表读数为零,电源指示灯亮、工作指示灯不亮、过载指示灯亮,如图(乙)所示.同组实验的小李同学断开开关后,将电压调节旋钮转至最小,然后合上开关,再将电压调节旋钮慢慢转至白炽灯的额定电压,结果灯亮了.两者对比,小张同学操作时造成电流过大导致过载的原因是灯丝冷态阻值太小.(2)图(甲)中要使单缝与双缝相互平行,干涉条纹更加清晰明亮,以下操作最为合理的是C.
A.移动光源 B.转动单缝 C.调节长杆 D.转动遮光筒
(3)已知双缝间距为0.25mm,单缝与双缝之间的距离为5.00cm,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为60.00cm,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亮纹中心对其,该亮纹记为第1条亮纹,读数如图(丙)所示,其读数为18.45mm;继续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7条亮纹中心对齐,读数如图(丁)所示,其读数为27.20mm.则所测红光波长为608nm(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分析 (1)分析两个学生的操作的过程和灯丝的电阻的特性,然后结合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即可正确解答;
(2)干涉条纹的宽度过小,则不够清楚,然后结合干涉条纹的公式$△x=\frac{L}{d}λ$即可;
(3)游标卡尺的读数等于主尺读数加上游标读数,不需要估读.根据$△x=\frac{L}{d}λ$,求出红光的波长.
解答 解:(1)根据两个学生的操作的过程可知,小李将电压调节旋钮转至最小,然后合上开关,再将电压调节旋钮慢慢转至白炽灯的额定电压,结果灯亮了,说明电路的原理是没有问题的;小张将“学生安全电源”上的电压调节旋钮转至最大位置,然后合上开关时却发现过载,说明电路中的电阻值比较小;两种操作的过程比较可知,小张直接合上开关时,电路中的电阻值比较小,很可能是由于灯丝冷态阻值太小.
(2)要使单缝与双缝相互平行,干涉条纹更加清晰明亮,则要增大条纹的宽度,根据公式:$△x=\frac{L}{d}λ$可知,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L或减小双缝之间的距离都可以增大条纹的间距,所以选项C是正确合理的.
故选:C
(3)丙图中主尺读数为18mm,游标读数为0.05×9=0.45mm,总读数为:18.45mm;丁图中主尺读数为27mm,游标读数为0.05×4=0.20mm,总读数为:27.20mm.
条纹的宽度:$△x=\frac{{x}_{7}-{x}_{1}}{7-1}=\frac{27.20-18.45}{7-1}×1{0}^{-3}$m=$\frac{8.75}{6}×1{0}^{-3}$m
根据公式:$△x=\frac{L}{d}λ$
$λ=\frac{△xd}{L}=\frac{\frac{8.75}{6}×1{0}^{-3}×0.25×1{0}^{-3}}{60×1{0}^{-2}}=6.08×1{0}^{-7}$m=608 nm
故答案为:(1)灯丝冷态阻值太小;(2)C;(3)18.45,27.20,608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以及掌握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公式,并能灵活运用.
A. | 与地球具有相同的公转周期 | |
B. | 公转线速度比地球的小 | |
C. | 向心加速度比地球的小 | |
D. | 设L2点到太阳的距离为R1,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为R2,周期分别为T1、T2,则$\frac{{R}_{1}^{3}}{{T}_{1}^{2}}$=$\frac{{R}_{2}^{3}}{{T}_{2}^{2}}$ |
A. | B. | C. | D. |
A. | 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
B. | 电磁波具有反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但不会发生折射 | |
C. | 在通讯中广泛应用的无线电波是电磁波谱中波长最短的 | |
D. | 手机使用过程中发射的无线电波都是经过调制的 |
A. | 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 | |
B. | 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 | |
C. | 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
D. | 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
A. | $\sqrt{\frac{gH}{2}}$ | B. | $\sqrt{\frac{3gH}{2}}$ | C. | $\sqrt{\frac{2gH}{3}}$ | D. | 2$\sqrt{gH}$ |
A. | 线速度相同 | B. | 角速度相同 | ||
C. | 赤道上物体的向心加速度较大 | D. | 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