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打出的纸带如图2所示,由纸带所示数据可算出实验时打下点5时重物的速率为
1.49
1.49
m/s,加速度为
9.4
9.4
m/s2

(2)某企业于2013年1月研制成功一种新材料做成的电阻丝,其电阻稳定性非常优良,几乎不随温度发生改变.工程技术员为了准确测定它的电阻率,进行了如下的测量.
①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其直径如图3所示,则d=
0.850
0.850
mm;
②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其长度如图4所示,则L=
3.075
3.075
cm;

用伏安法测量电阻丝的电阻(约8KΩ),并要多次测量求其平均值,供选用的器材有:
电源E(电动势为4V);
电压表V(量程为3V,内阻约为2KΩ)
电流表A1(量程为0.5mA,内阻约为1Ω)
电流表A2(量程为0.6A,内阻约为10Ω)
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20Ω)
开关、导线若干.
③根据工程技术人员所设计的电路,电流表应选
A1
A1

④在图5中将选用的器材连成符合要求的实验电路(不得改动图中已画出部分连线).
分析:(1)匀变速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计算打下点5时重物的速率.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2)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是固定刻度读数加上可动刻度读数,在读可动刻度读数时需估读.
游标卡尺读数的方法,主尺读数加上游标读数,不需估读.
先根据电阻定律求出导线的电阻,再根据欧姆定律估算出通过导线的电流,从而选出电流表量程,再根据电流表内外接法的选择方法选择电流表应为内接法,最后根据滑动变阻器阻值远小于导线电阻而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
解答:解:(1)相邻时间间隔为:T=0.02s,设78两点间的位移为s2,则23两点间的位移是s7
因为匀变速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则78两点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7.5=
s2
T
=
2.04×10-2
0.02
m/s=1.02m/s

23两点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2.5=
s7
T
=
3.92×10-2
0.02
m/s=1.96m/s

第5号点是2.5和7.5的中间时刻,所以v5=
v2.5+v7.5
2
=
1.02+1.96
2
m/s=1.49m/s

根据逐差法有:s7-s2=5aT2,因此有:a=
s7-s2
5T2
=
(3.92-2.04)×10-2
5×0.022
m/s2
=9.4m/s2
(2)①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读数为0.5mm,可动刻度读数为0.01×35.0mm=0.350mm,所以最终读数为:0.850mm.
②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3.0cm=30mm,游标尺上第15个刻度和主尺上某一刻度对齐,所以游标读数为15×0.05mm=0.75mm,所以最终读数为:30mm+0.75mm=30.75mm=3.075cm.
③导线的电阻约为R=
ρL
s
=8650Ω,由I=
U
R
可得通过导线的电流为I=
3
8650
A=0.35mA,所以电流表应选A1
④因为
RV
R
R
RA
,所以电流表应选内接法,又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远小于待测导线电阻,所以变阻器应用分压式接法,电路实物连线图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1)1.49   m/s,9.4  m/s2.(2)①d=0.850;②L=3.075;③A1;④如上图连线(内接法+分压式).
点评:电表的选择原则是通过电表的电流不能小于量程的
1
3
;当满足
RV
R
R
RA
时电流表应用外接法,当
RV
R
R
RA
时电流表应用内接法;若变阻器最大阻值远小于待测电阻值或要求电流从零调时滑动变阻器应用分压式接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

①先测出可视为质点的两材质相同滑块A、B的质量分别为m、M及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②用细线将滑块A、B连接,使A、B间的轻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滑块B恰好紧靠桌边.
③剪断细线,测出滑块B做平拋运动的水平位移x1,滑块A沿水平桌面滑行距离为x2(未滑出桌面).
为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写出还需测量的物理量及表示它们的字母
物体B下落的高度h
物体B下落的高度h
;如果动量守恒,需要满足的关系式为
Mx1
g
2h
═m
2gμx2
Mx1
g
2h
═m
2gμx2

(2)某实验小组利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如图2所示,他们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其通过一个定滑轮与钩码相连,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水平桌面上相距50.0cm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记录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大小.小车中可以放置砝码.
(Ⅰ)实验中木板略微倾斜,这样做目的是
CD
CD

A.是为了使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匀加速下滑
B.是为了增大小车下滑的加速度
C.可使得细线拉力做的功等于合力对小车做的功
D.可使得小车在未施加拉力时做匀速直线运动
(Ⅱ)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测量
小车、砝码
小车、砝码
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1;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正确连接所需电路.
②将小车停在C点,接通电源,
静止释放小车
静止释放小车
,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及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
③在小车中增加砝码,或增加钩码个数,重复②的操作.
(Ⅲ)下表是他们测得的一组数据,其中M1是传感器与小车及小车中砝码质量之和,|v
 
2
2
-v
 
2
1
|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度的平方差,可以据此计算出动能变化量△E,F是拉力传感器受到的拉力,W是拉力F在A、B间所做的功.表格中△E3=
0.600
0.600
,W3=
0.610
0.610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次数 M1/kg |v
 
2
2
-v
 
2
1
|/(m/s)2
△E/J F/N W/J
1 0.500 0.760 0.190 0.400 0.200
2 0.500 1.65 0.413 0.840 0.420
3 0.500 2.40 △E3 1.220 W3
4 1.000 2.40 1.20 2.420 1.21
5 1.000 2.84 1.42 2.860 1.43
(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
①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
 
,频率
 

②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实验时纸带的
 
端应和重物相连接.(选填“甲”或“乙”)
③实验中在纸带上连续打出点1、2、3、…、9,如1图所示,由纸带所示数据可算出实验时的加速度为
 
m/s2精英家教网
(2)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3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Hz.
①实验中木板略微倾斜,这样做
 

A.是为了使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匀加速下滑
B.是为了增大小车下滑的加速度
C.可使得橡皮筋做的功等于合力对小车做的功
D.可使得橡皮筋松弛后小车做匀速运动
②实验中先后用同样的橡皮筋1条、2条、3条…,并起来挂在小车的前端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把小车拉到同一位置再释放小车.把第1次只挂1条橡皮筋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1,第二次挂2条橡皮筋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2W1,…;橡皮筋对小车做功后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出.根据第四次的纸带(如图4所示)求得小车获得的速度为
 
 m/s.
③若根据多次测量数据画出的W-v草图如图5所示,根据图线形状,可知对W与v的关系作出的猜想肯定不正确的是
 

A.W∝
v
  B.W∝
1
v
   C.W∝v2  D.W∝v3
④如果W∝v2的猜想是正确的,则画出的W-v2图象应是
 

⑤在本实验中你认为影响实验效果的可能原因是
 
.(只要回答出一种原因即可)
精英家教网
(1)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他把钩码重力当作小车受到的合力.①为减小把钩码的重力当作小车受到的合力而带来的误差,实验中,除了拉小车的细线与长木板平行外.①还应采取的措施有:
 
 
.(填两条)
②木块从静止开 始运动,利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木块的运动情况,如图2所示,其中O点为纸带上记录到的第一点.A、B、C是该同学在纸带上所取的一些点,下图所标明的数据为A、B、C各点到O点的距离,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源频率f=50Hz,木块运动的加速度a=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精英家教网
(2)有一根长陶瓷管,其表面均匀地镀有一层很薄的电阻膜,管的两端有导电箍M和N,如图3所示.用多用表电阻档测得MN间的电阻膜的电阻约为100Ω,陶瓷管的直径远大于电阻膜的厚度.某同学利用下列器材设计了一个测量该电阻膜厚度d的实验.
A.刻度尺(最小分度为mm);  B.游标卡尺;
C.电流表A1(量程0~300mA,内阻约0.2Ω);
D.电流表A2 (量程0~100mA,内阻约0.6Ω);
E.电压表V1 (量程10V,内阻约5kΩ);
F.电压表V2 (量程5V,内阻约3kΩ);
G.滑动变阻器R1 (阻值范围0~30Ω,额定电流1.5A);
H.滑动变阻器R2 (阻值范围0~1.5KΩ,额定电流1A);
I.电源E (电动势9V,内阻可不计);     J.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①他用毫米刻度尺测出电阻膜的长度为l,用游标卡尺测量该陶瓷管的外径D.
②为了比较准确地测量电阻膜的电阻,且调节方便,实验中应选用电流表
 
,电压表
 
,滑动变阻器
 
.(填写器材前面的字母代号)
③在答题卷方框内画出测量电阻膜的电阻R的实验电路图.
④若电压表的读数为U,电流表的读数为I,镀膜材料的电阻率为ρ,计算电阻膜厚度d (d远小于D)的表达式为:d=
 
(用所测得的量和已知量的符号表示).
(1)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他把钩码重力当作小车受到的合力.①为减小把钩码的重力当作小车受到的合力而带来的误差,实验中,除了拉小车的细线与长木板平行外.①还应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填两条)
②木块从静止开 始运动,利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木块的运动情况,如图2所示,其中O点为纸带上记录到的第一点.A、B、C是该同学在纸带上所取的一些点,下图所标明的数据为A、B、C各点到O点的距离,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源频率f=50Hz,木块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精英家教网

(2)有一根长陶瓷管,其表面均匀地镀有一层很薄的电阻膜,管的两端有导电箍M和N,如图3所示.用多用表电阻档测得MN间的电阻膜的电阻约为100Ω,陶瓷管的直径远大于电阻膜的厚度.某同学利用下列器材设计了一个测量该电阻膜厚度d的实验.
A.刻度尺(最小分度为mm);  B.游标卡尺;
C.电流表A1(量程0~300mA,内阻约0.2Ω);
D.电流表A2 (量程0~100mA,内阻约0.6Ω);
E.电压表V1 (量程10V,内阻约5kΩ);
F.电压表V2 (量程5V,内阻约3kΩ);
G.滑动变阻器R1 (阻值范围0~30Ω,额定电流1.5A);
H.滑动变阻器R2 (阻值范围0~1.5KΩ,额定电流1A);
I.电源E (电动势9V,内阻可不计);     J.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①他用毫米刻度尺测出电阻膜的长度为l,用游标卡尺测量该陶瓷管的外径D.
②为了比较准确地测量电阻膜的电阻,且调节方便,实验中应选用电流表______,电压表______,滑动变阻器______.(填写器材前面的字母代号)
③在答题卷方框内画出测量电阻膜的电阻R的实验电路图.
④若电压表的读数为U,电流表的读数为I,镀膜材料的电阻率为ρ,计算电阻膜厚度d (d远小于D)的表达式为:d=______(用所测得的量和已知量的符号表示).
(1)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他把钩码重力当作小车受到的合力.①为减小把钩码的重力当作小车受到的合力而带来的误差,实验中,除了拉小车的细线与长木板平行外.①还应采取的措施有:        .(填两条)
②木块从静止开 始运动,利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木块的运动情况,如图2所示,其中O点为纸带上记录到的第一点.A、B、C是该同学在纸带上所取的一些点,下图所标明的数据为A、B、C各点到O点的距离,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源频率f=50Hz,木块运动的加速度a=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有一根长陶瓷管,其表面均匀地镀有一层很薄的电阻膜,管的两端有导电箍M和N,如图3所示.用多用表电阻档测得MN间的电阻膜的电阻约为100Ω,陶瓷管的直径远大于电阻膜的厚度.某同学利用下列器材设计了一个测量该电阻膜厚度d的实验.
A.刻度尺(最小分度为mm);  B.游标卡尺;
C.电流表A1(量程0~300mA,内阻约0.2Ω);
D.电流表A2 (量程0~100mA,内阻约0.6Ω);
E.电压表V1 (量程10V,内阻约5kΩ);
F.电压表V2 (量程5V,内阻约3kΩ);
G.滑动变阻器R1 (阻值范围0~30Ω,额定电流1.5A);
H.滑动变阻器R2 (阻值范围0~1.5KΩ,额定电流1A);
I.电源E (电动势9V,内阻可不计);     J.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①他用毫米刻度尺测出电阻膜的长度为l,用游标卡尺测量该陶瓷管的外径D.
②为了比较准确地测量电阻膜的电阻,且调节方便,实验中应选用电流表    ,电压表    ,滑动变阻器    .(填写器材前面的字母代号)
③在答题卷方框内画出测量电阻膜的电阻R的实验电路图.
④若电压表的读数为U,电流表的读数为I,镀膜材料的电阻率为ρ,计算电阻膜厚度d (d远小于D)的表达式为:d=    (用所测得的量和已知量的符号表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