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BD

A.物体的内能是分子平均动能与分子平均势能的和
B.温度越高,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越大
C.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等温压缩,要从外界吸收能量
D.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自发的宏观过程总是向无序度更大的方向发展
(2)如图所示,一根两端开口、横截面积为S=2cm2足够长的玻璃管竖直插入水银槽中并固定(插入水银槽中的部分足够深).管中有一个质量不计的光滑活塞,活塞下封闭着长L=21cm的气柱,气体的温度t1=7℃,外界大气压取P0=1.0×105Pa(相当于75cm汞柱高的压强).
①对气体加热,使其温度升高到t2=47℃,此时气柱为多长?
②在活塞上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压力F=4N,保持气体的温度t2不变,平衡后活塞下降的高度为多少?(以上过程中水银槽中的液面高度可视为不变)
分析:(1)由内能的定义、温度的微观含义、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分析.
(2)①活塞质量不计,温度升高,气体发生等压变化,根据吕萨克定律求解.
     ②保持气体温度不变,气体发生等温变化,分析初末状态的压强和体积,根据玻意耳定律求解.
解答:解:(1)A、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之和,而不是分子平均动能与分子平均势能的和.故A错误.
         B、温度反映物体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温度越高,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越大.故B正确.
         C、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U=W+Q,△U=0,W>0,Q<0,即放热.故C错误.
         D、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热传递、扩散等宏观过程可以自发地向无序更大的方向发展.故D正确.
   故选BD
    (2)①被封闭气体的初状态为
         初态   P1=P0=1.0×105Pa=75cmHg,V1=L1S=21S,T1=280K
         末态    P2=P0=1.0×105Pa=75cmHg,V2=L2S,T2=320K
    根据盖?吕萨克定律,有
V1
T1
=
V2
T2
即     
L1
T1
=
L2
T2

           得   L2=
T2
T1
L1=
320
280
×21cm=24cm

         ②在活塞上施加压力F后,气体的状态变为
       P3=P0+
F
S
=1.0×105Pa+
4
10-4
Pa=1.2×105Pa=90cmHg
,V3=L3S,T3=T2=320K
        根据玻意耳定律,有P3V3=P2V2
         即   P3L3=P2L2得    L3=
P2
P3
L2=
75
90
×24cm=20cm

         由于△P=P3-P0=(90-75)cmHg=15 cmHg                      
        所以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为△h=15cm,
        故活塞下降的高度h=△h+L2-L3=19cm.           
答:(1)BD
    (2)①对气体加热,使其温度升高到t2=47℃时气柱的长度为24cm.
         ②在活塞上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压力F=4N,保持气体的温度t2不变,平衡后活塞下降的高度为19cm.
点评:在第(2)题②中容易产生的错误是把水银面误认为不动,得到h=L2-L3=4cm.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