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1.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原线圈输入电压的变化规律如图甲所示,副线圈所接电路如图乙所示,P为滑动变阻器的触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副线圈输出电压的频率为50Hz | |
B. | 副线圈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为31 V | |
C. | 原线圈中输入电压的有效值为310V | |
D. | P向右移动时,变压器的输出功率不变 |
分析 根据瞬时值表达式可以求得输出电压的有效值、周期和频率等,再根据电压与匝数成正比即可求得结论.
解答 A、由图象可知,交流电的周期为0.02s,所以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所以A正确.
B、根据电压与匝数成正比可知,原线圈的电压的最大值为310V,所以副线圈的电压的最大值为31V,所以电压的有效值为U=$\frac{31}{\sqrt{2}}$V,所以B错误.
C、原线圈中输入电压的有效值为${U}_{1}=\frac{310}{\sqrt{2}}V$,故C错误.
D、P右移,R变小,原副线的电流都变大.而电压不变,故功率增大,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电路的动态变化的分析,总的原则就是由部分电路的变化确定总电路的变化的情况,再确定其他的电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1897年,J.J.汤姆孙发现电子.30年后,J.J.汤姆孙的儿子G.P.汤姆孙利用电子束照射到金属晶格(大小约10-10 m)上,从而得到电子的衍射图样,验证了电子的波动性.下列关于这对父子的研究过程与研究结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中一定还有带正电的部分 | |
B. | J.J.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电子绕核运动 | |
C. | 在验证电子波动性的实验中,电子的动能越大,电子的衍射现象越明显 | |
D. | 验证电子波动性的实验中,若用相同动能的质子代替电子,衍射现象将更加明显 |
2.某研究性小组设计了一个测量河水流速的实验装置,其原理如图甲所示.两端开口的“L”型玻璃管的水平部分置于待测的水流中,竖直部分露出水面,且露出水面部分的玻璃管足够长.当水流以速度 v 正对“L”型玻璃管的水平开口端匀速流动时,管内外液面的高度差为 h,且h 随水流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为了进一步研究水流速度v 与高度差h的关系,该组同学进行了定量研究,得到了如下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得到了v-h图象,如图乙所示
(1)根据上表的数据和图乙中图线的形状,可猜想v和h之间的关系为v2∝h;
(2)为验证猜想,请在图丙中确定纵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将该量的符号及单位标在纵轴旁边的虚线框内),并作出图线,若该图线的形状为直线,说明猜想正确.
v(m/s) | 0 | 1.00 | 1.41 | 1.73 | 2.00 | 2.45 | 3.00 | 3.16 |
h(m) | 0 | 0.05 | 0.10 | 0.15 | 0.20 | 0.30 | 0.45 | 0.50 |
(1)根据上表的数据和图乙中图线的形状,可猜想v和h之间的关系为v2∝h;
(2)为验证猜想,请在图丙中确定纵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将该量的符号及单位标在纵轴旁边的虚线框内),并作出图线,若该图线的形状为直线,说明猜想正确.
16.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 在0~1s内,合外力做正功 | B. | 在0~2s内,合外力总是做负功 | ||
C. | 在1~2s内,合外力做负功 | D. | 在0~3s内,合外力总是做正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