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7.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合力、质量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①若要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应保持小车质量不变,分别改变施加在小车上的拉力F,测出相对应的加速度a.
②把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右端垫高,在没有牵引的情况下让小车拖着纸带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木板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计时点,如果计时点间距相等,就说明摩擦力和小车重力沿木板向下的分力平衡.
③实验中使用50Hz交变电流作电源,在打出的纸带上选择5个计数点A、B、C、D、E,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测量了C点到A点、E点到C点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则C点的速度vC=1.07m/s,纸带的加速度a=3.10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④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用改变砂的质量的办法来改变对小车的作用力F,用打点计时器测出小车的加速度a,得出若干组F和a的数据.然后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如图丙所示的a-F图线,发现图线既不过原点,又不是直线,原因是C
A.没有平衡摩擦力,且小车质量较大
B.平衡摩擦力时,所垫木板太高,且砂和小桶的质量较大
C.平衡摩擦力时,所垫木板太低,且砂和小桶的质量较大
D.平衡摩擦力时,所垫木板太高,且小车质量较大.
分析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应用控制变量法,根据实验目的确定需要控制的变量;当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纸带上的点间隔相等时,恰好平衡摩擦力;放开小车前,小车要靠近打点计时器,要先接通电源,然后再放开小车;根据匀变速运动的推论求出小车的瞬时速度与加速度;
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时,需要平衡摩擦力,平衡摩擦力时,要求小车在无动力的情况下平衡摩擦力,不需要挂任何东西.当小盘与砝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时,可以认为小车受到的拉力等于小盘与砝码的重力.
解答 解:①若要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应保持小车质量不变,分别改变施加在小车上的拉力F,测出相对应的加速度a.
②把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右端垫高,在没有牵引的情况下让小车拖着纸带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木板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计时点,如果计时点间距相等,就说明摩擦力和小车重力沿木板向下的分力平衡.
③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02s×5=0.1s,C点的速度vC=$\frac{{x}_{AE}}{4t}$=$\frac{0.1520+0.2760}{4×0.1}$=1.07m/s,
纸带的加速度a=$\frac{{x}_{CE}-{x}_{AC}}{(2t)^{2}}$=$\frac{0.2760-0.1520}{4×0.{1}^{2}}$=3.10m/s2.
④图线不过原点,F不等于零,a仍然为零,知平衡摩擦力不足,即平衡摩擦力时,所垫木板太低.
从图象上可以看出:F从0开始增加,砂和小桶的质量远小于车的质量,慢慢的砂的质量在增加,那么在后面砂和小桶的质量就没有远小于车的质量,那么绳子的拉力与砂和小桶的总重力就相差较大.图线不是直线的原因是砂和小桶的质量没有远小于车的质量,即砂和小桶的质量较大.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1)小车质量;(2)相等;(3)1.07,3.10;(4)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实验注意事项、求瞬时速度与加速度问题,掌握基础知识、应用匀变速运动的推论即可正确解题;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关系的实验中,知道两个认为:1、认为细绳的拉力等于小车的合力,(前提要平衡摩擦力),2、认为砂和小桶的总重力等于绳子的拉力,(前提是砂和小桶的质量远小于车的质量).
A. | 水平抛出到达斜面的时间最短 | |
B. | 竖直向下抛出到达斜面的时间最短 | |
C. | 垂直斜面向下抛出到达斜面的时间最短 | |
D. | 平行于斜面向上抛出到达斜面的时间最短 |
A. | R1两端的电压减少,电流表A的读数增大 | |
B. | R1两端的电流减少,电流表A的读数减小 | |
C. | R2两端的电流增大,电流表A的读数增大 | |
D. | R2两端的电压减少,电流表A的读数减小 |
A. | $\sqrt{3gr}$≤v0≤$\sqrt{5gr}$ | B. | $\sqrt{gr}$≤v0≤$\sqrt{3gr}$ | C. | $\sqrt{7gr}$≤v0≤3$\sqrt{gr}$ | D. | $\sqrt{5gr}$≤v0≤$\sqrt{7gr}$ |
A. | 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建立的基础是α粒子的散射实验 | |
B. | 发现天然放射现象的意义在于使人类认识到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 | |
C. | 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的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 |
D. | 原子核内的某一核子与其他核子间都有核力作用 | |
E. | 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在由离核较远的轨道自发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的过程中,放出光子,电子动能增加,原子的电势能增加 |
A. | 静摩擦力对物体做负功 | B. | 重力对物体做负功 | ||
C. | 支持力对物体不做功 | D. | 合外力对物体做正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