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5.一个质量为 0.5kg的物体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斜面下滑,下滑到斜面底端后进入粗糙水平地面滑行,最后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整个运动过程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合力大小为5N | |
B. | 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受到的合力大小为2.5N | |
C. | 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 | |
D. | 斜面的倾角为60° |
分析 物块先在光滑斜面上做匀加速,后在粗糙水平面上做匀减速.由图象可求得下滑的加速度,从而可求出斜面倾角和合外力.再由图象可知匀减速的时间与速度变化,从而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最终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并求出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
解答 解:
A、由图知,在1-3s内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做匀减速,加速度大小为 a′=$\frac{△v}{△t}$=$\frac{5}{2}$m/s2=2.5m/s2,;
在0-1s内物体在斜面上,加速度为 a=$\frac{△v}{△t}$=$\frac{5}{1}$m/s=5m/s2,则物体受到的合外力F=ma=0.5×5N=2.5N,故A错误;
B、物体在水平面上运行时,加速度为2.5m/s2;则合力F′=0.5×2.5=1.25N;故B错误;
C、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解得:μ=$\frac{a′}{g}$=$\frac{2.5}{10}$=0.25,故C正确;
物块先在光滑斜面上做匀加速,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frac{mgsinθ}{m}$=gsinθ,由上知:a=5m/s2,解得 θ=30°,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抓住速度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求解加速度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同时要掌握牛顿第二定律,并能熟练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5.如图所示,A、B两个小球在同一竖直线上,离地高度分别为h和2h,将两球水平抛出后,两球落地时的水平位移之比为1: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A、B两球的初速度之比为1:4 | |
B. | A、B两球的初速度之比为1:2 | |
C. | 若两球同时抛出,则落地时间差为$\sqrt{\frac{2h}{g}}$ | |
D. | 若两球同时落地,则两球抛出的时间差为($\sqrt{2}-1$)$\sqrt{\frac{2h}{g}}$ |
6.美国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由24颗卫星组成,这些卫星距地面的高度均为20000km.我国的“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统由三颗卫星组成,三颗卫星都定位在距地面36000km的地球同步轨道上.比较这些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北斗一号”系统中的三颗卫星的质量必须相同 | |
B. | GPS的卫星比“北斗一号”的卫星周期大 | |
C. | GPS的卫星比“北斗一号”的卫星的加速度小 | |
D. | GPS的卫星比“北斗一号”的卫星的运行速度大 |
10.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操作均正确.甲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功与速度的关系图线,即W-v图,如图甲所示,并由此图线直接得出“功与速度的平方一定成正比”的结论.乙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功与速度平方的关系图线,即W-v2图,如图乙所示,并由此图线也直接得出“功与速度的平方一定成正比”的结论.关于甲、乙两位同学的分析,你的评价是( )
A. | 甲的分析比乙科学合理 | B. | 乙的分析比甲科学合理 | ||
C. | 甲和乙的分析同样科学合理 | D. | 甲和乙的分析都不科学合理 |
7.木星至少有16颗卫星,1610年1月7日伽利略用望远镜发现了其中的4颗.这4颗卫星被命名为木卫1、木卫2、木卫3和木卫4.他的这个发现对于打破“地心说”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若将木卫1、木卫2绕木星的运动看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木卫2的轨道半径大于木卫1的轨道半径,则它们绕木星运行时( )
A. | 木卫2的向心加速度大于木卫1的向心加速度 | |
B. | 木卫2的线速度大于木卫1的线速度 | |
C. | 木卫2的角速度大于木卫1的角速度 | |
D. | 木卫2的周期大于木卫1的周期 |
6.如图所示是某一点电荷的电场线分布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 该点电荷带正电 | B. | a点的电势高于b点的电势 | ||
C. | a点和b点电场强度的方向相同 | D. | a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点的电场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