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1)在汤姆孙发现电子后,对于原子中正负电荷的分布的问题,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模型,最后他们认定:占原子质量绝大部分的正电荷集中在很小的空间范围内,电子绕正电荷旋转。此模型称原子的有核模型。最先提出原子有核模型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他所根据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两个核反应的反应方程(铝核)俘获一个粒子后放出一个中子:____________粒子轰击(氮核)放出一个质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卢瑟福 α粒子散射实验

【解析】

1[1][2].最先提出原子有核模型的科学家是卢瑟福。他所根据的实验是α粒子散射实验;

2[3](铝核)俘获一个粒子后放出一个中子:

[4]粒子轰击(氮核)放出一个质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磁学的研究经历了磁荷观点和电流观点的发展历程。

1)早期磁学的研究认为磁性源于磁荷,即磁铁N极上聚集着正磁荷,S极上聚集着负磁荷(磁荷与我们熟悉的电荷相对应)。类似两电荷间的电场力,米歇尔和库仑通过实验测出了两磁极间的作用力,其中p1p2表示两点磁荷的磁荷量,r是真空中两点磁荷间的距离,Km为常量。

请类比电场强度的定义方法写出磁场强度H的大小及方向的定义;并求出在真空中磁荷量为P0的正点磁荷的磁场中,距该点磁荷为R1处的磁场强度大小H1

2)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开启了近代磁学,认为磁性源于运动的电荷,科学的发展证实了分子电流由原子内部电子的运动形成。毕奥、萨伐尔等人得出了研究结论:半径为Rx、电流为Ix的环形电流中心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其中Kn为已知常量。

a.设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e,静电力常量为k,求该“分子电流”在圆心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B1

b.有人用电流观点解释地磁成因:在地球内部的古登堡面附近集结着绕地轴转动的管状电子群,转动的角速度为ω该电子群形成的电流产生了地磁场。如图所示,为简化问题,假设古登堡面的半径为R,电子均匀分布在距地心R、直径为d的管道内,且dR。试证明:此管状电子群在地心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B2 ω

【题目】某学习小组用半径相同的小球1和小球2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斜槽的末端水平,在地上铺一张白纸,白纸上铺放复写纸,记下铅垂线所指的位置O.接下来的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并重复多次;

步骤2: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的B点,让小球1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并重复多次;

步骤3: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MPN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

1)以下提供的器材中,本实验必需的有_______

A.刻度尺 B.游标卡尺

C.天平 D.秒表

2)判断斜槽末端已调节水平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在上述实验操作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小球1的半径可以大于小球2的半径

B.小球1每次可以从斜槽的不同位置由静止滚下

C.小球在斜槽上的释放点应该越高越好,这样碰前的速度大,测量误差较小

D.复写纸铺在白纸的上面,实验过程中复写纸可以随时拿起来看印迹是否清晰并进行移动

4)步骤1中,小球1落点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则小球1落点的平均位置对应的毫米刻度尺读数为__________ cm

5)设小球1的质量为m1,小球2的质量为m2OM的长度为l1OP的长度为l2ON的长度为l3,则本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