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8.如图所示为一单摆的共振曲线,该单摆的摆长约为0.99m,共振时单摆的最大加速度是0.79m/s2(g取10m/s2)分析 (1)由共振曲线得到单摆的固有频率,求解出周期,根据单摆周期公式求解摆长;
(2)由图象得到共振时单摆振幅,回复力是重力的切线分力提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
解答 解:(1)由共振曲线可知,单摆的固有频率为0.50Hz,固有周期为2s;
根据T=$2π\sqrt{\frac{L}{g}}$,
得:$L=\frac{g{T}^{2}}{4{π}^{2}}=\frac{9.8×{2}^{2}}{4×3.1{4}^{2}}=0.99m$.
(2)设摆线与竖直方向最大偏角为θ,因摆线与竖直方向偏角很小,所以有:sinθ≈θ≈$\frac{A}{L}$;
最大加速度为:a=gsinθ=g$\frac{A}{L}$=9.8×$\frac{8}{99}$=0.79m/s2.
故答案为:0.99,0.79.
点评 本题关键明确共振的条件并结合单摆的周期公式列式求解,注意回复力由重力的切向分量提供,不难但易错.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9.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某种单色光子后,向外辐射了ν1、ν2、ν3三种频率的光子,且ν3>ν2>ν1,则( )
A. | 被氢原子吸收的光子能量为hν3 | B. | 被氢原子吸收的光子能量为hν2 | ||
C. | 被氢原子吸收的光子能量为hν1 | D. | 被氢原子吸收的光子能量为h(ν1+ν2) |
3.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
A. | 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的物体,重物体与轻物体下落一样快 | |
B. | 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 |
C. | 牛顿应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 | |
D. | 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万有引力常量G |
10.图示的是自感现象的实验装置,A是灯泡,L是带铁芯的线圈为电源,K是开关.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
A. | K接通的瞬间,L产生自感电动势,K接通后和断开瞬间L不产生自感电动势 | |
B. | K断开的瞬间,L产生自感电动势,K接通瞬间和接通后L不产生自感电动势 | |
C. | K在接通或断开的瞬间L都产生自感电动势,K接通后L不再产生自感电动势 | |
D. | K在接通或断开瞬间以及K接通后,L一直产生自感电动势 |
3.在光滑绝缘的水平台面上,存在有平行于水平面向右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水平台面上放置两个静止的小球A和B(均可看作质点),两小球质量均为m,带正电的A球电荷量为Q,B球不带电,A、B连线与电场线平行.开始时两球相距L,在电场力作用下,A球开始运动(此时为计时零点,即t=0),后与B球发生正碰,碰撞过程中A、B两球总动能无损失.若在各次碰撞过程中,A、B两球间均无电荷量转移,且不考虑两球碰撞时间及两球间的万有引力,则( )
A. | 第一次碰撞发生在$\sqrt{\frac{mL}{QE}}$时刻 | |
B. | 第一次碰撞结束瞬间B球的速度大小为$\sqrt{\frac{QEL}{2m}}$ | |
C. | 第二次碰撞发生在3$\sqrt{\frac{2mL}{QE}}$时刻 | |
D. | 第二次碰撞结束瞬间A球的速度大小为$\sqrt{\frac{2QEL}{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