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3.①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为了计算加速度,合理的方法是C
A、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a=$\frac{△v}{△t}$算出加速度
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量取其倾角,由公式a=tanα求出加速度
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由图象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a=△v/△t算出加速度?
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
②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随小车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纸带上记录下0、1、2、3、4、5等一些计数点如图所示,每相邻的两计数点之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那么从0到3经历的时间是0.1s.用米尺量出0到1、2、3、4、5的距离分别是2.78cm、6.77cm、11.96cm、18.36cm、25.97cm,则小车在经历计数点3时的速度大小是0.58 m/s.
分析 ①通过题目给出的数据作出速度-时间图象,解出其斜率即是小车的加速度;
②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个点,由此可知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3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解答 解:①AC、在处理实验数据时,如果只使用其中两个数据,由于偶然误差的存在可能会造成最后误差较大;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考虑到误差,不可能是所有点都整齐的排成一条直线,连线时,应该尽量使那些不能画在线上的点均匀地分布在线的两侧,这样图线上会舍弃误差较大的点,由图线上任意两点所对应的速度及时间,用公式a=$\frac{△v}{△t}$算出加速度,所以误差小;故A错误,C正确.
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当纵坐标取不同的标度时,图象的倾角就会不同,所以量出其倾角,用公式a=tanα算出的数值并不是加速度,故B错误.
D、这种方法是不对的,因为根本就不知道加速度是一个什么函数,如果是一个变化值这种方法完全是错误的,除非你能确定加速度是什么函数,故D错误.
②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个点,每相邻的两计数点之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那么从0到3共有5个时间间隔,因此时间为:T=0.02s×5=0.1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得:
v3=$\frac{{x}_{24}}{2T}$=$\frac{0.1836-0.0677}{2×0.1}$≈0.58m/s
故答案为:①C;②0.1s,0.58.
点评 在实验中处理数据的方法较多,而图象法往往是一种比较准确的解题方法;
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4.如图所示,以MN为界的两匀强磁场B1=2B2,一带电+q、质量m的粒子从O点垂直MN进入B1磁场,则经过多长时间它将向下通过O点(不计粒子重力)( )
A. | $\frac{2πm}{q{B}_{1}}$ | B. | $\frac{2πm}{q{B}_{2}}$ | C. | $\frac{2πm}{({B}_{1}+{B}_{2})q}$ | D. | $\frac{πm}{({B}_{1}+{B}_{2})q}$ |
18.如图所示,中间有孔的物块A套在竖直杆上,通过滑轮用不可伸长的轻绳将物体拉着匀速向上运动,所有摩擦均不计.则关于拉力F及拉力F的功率P,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F不变,P减小 | B. | F增大,P不变 | C. | F增大,P增大 | D. | F增大,P减小 |
5.汽车开始以20m/s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以5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则汽车刹车后6s内的位移是(g取10m/s2)( )
A. | 30m | B. | 40m | C. | 10m | D. | 0m |
2.下列单位属于电容单位的是( )
A. | F | B. | N | C. | C | D. | $\frac{V}{M}$ |
3.(多选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位移是从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 | |
B. | 力和速度都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 |
C. | 速度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 |
D. | 物体竖直向下运动且只受重力,这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