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曹冲称象故事讲的是曹冲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把象牵到岸上来后再把一块一块的石头装到船,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平起后, 石头总的重量为大象的总的重量,下列物理学习或研究中用到的方法与曹冲称象的方法相同的是( )
A.研究加速度与合力、质量的关系 | B.建立“点电荷”的概念 |
C.建立“瞬时速度”的概念 | D.建立“合力和分力”的概念 |
D
解析试题分析:曹冲把船上的大象换成成石头,而其他条件保持不变,使两次的效果(船体浸入水中的深度)相同,于是得出大象的重就等于石头的重,这与建立“合力和分力”的概念方法相同,故选用D,ABC错误。
考点:物理学方法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 |
B.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变化的磁场 |
C.电场强度是用比值法定义,因而电场强度与电场力成正比,与试探电荷的电量成反比 |
D.法拉第通过实验发现了在磁场中产生电流的条件 |
在物理学发展的进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对以下科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表述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开普勒研究了第谷的行星观测记录,提出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
B.牛顿将行星与太阳、地球与月球、地球与地面物体之间的引力规律推广到宇宙中的一切物体,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 |
C.密立根最早通过实验,比较准确的测定了电子的电量 |
D.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
概念是物理学内容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有关物理概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比值定义法是物理概念中常用的一种定义新物理量的方法,即用两个已知物理量的比值表示一个新的物理量,如电容的定义![]() |
B.不计空气阻力和浮力的影响,斜向上抛出一物体,则物体在空中的运动是一种匀变速运动 |
C.静止的物体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运动的物体不可能受到静摩擦力 |
D.圆周运动是一种加速度不断变化的运动,其向心力就是物体受到的力的合力 |
静电场、磁场和重力场在某些特点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结合有关“场”的知识,并进行合理的类比和猜想,判断以下说法中可能正确的是( )
A.电场和磁场的概念分别是奥斯特和楞次建立的 |
B.重力场与静电场相类比,重力场的“场强”相等于重力加速度,其“场强”大小的决定式为![]() |
C.静电场与磁场相类比,如果在静电场中定义“电通量”这个物理量,则该物理量表示穿过静电场中某一(平或曲)面的电场线的多少 |
D.如果把地球抽象为一个孤质点,用于形象描述它所产生的重力场的所谓“重力场线”的分布类似于真空中一个孤立的正电荷所产生的静电场的电场线分布 |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的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为很多个小段,每一小段近似为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方法叫做“微元法”。下面实例中应用到这一思想方法的是( )
A.在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过程中,控制物体的质量不变,研究物体的加速度和力的关系 |
B.在计算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时,若电荷量分布对计算影响很小,可将带电体看作点电荷 |
C.在求两个力的合力是,如果把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是两个力的合力 |
D.在探究弹簧弹性势能表达式的过程中,把拉伸弹簧的过程分为很多小段,在每一小段内认为弹簧的弹力是恒力,然后把每一小段弹力所做的功相加 |
如图所示,粗糙程度均匀的绝缘空心斜面ABC放置在水平面上,∠CAB=30°,斜面内部O点(与斜面无任何连接)固定有一正点电荷,一带负电的小物体(可视为质点)可以分别静止在M、N、MN的中点P上,OM=ON,OM∥AB,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小物体分别在三处静止时所受力的个数一定都是4个 |
B.小物体静止在P点时受到的支持力最大,静止在M、N点时受到的支持力相等 |
C.小物体静止在P点时受到的摩擦力最大 |
D.当小物体静止在N点时,地面给斜面的摩擦力为零 |
关于物理学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的 |
B.法拉第不仅提出了场的的概念,而且直观地描绘了场的清晰图像 |
C.特斯拉提出分子电流假说,很好的解释了磁现象的电本质 |
D.库仑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研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