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7.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将一端带滑轮的长木板放在水平实验台上,实验小车通过轻细线跨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小车与纸带相连,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f=50Hz.放开钩码,小车加速运动,处理纸带得到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在保持实验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复实验.①实验过程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2,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第一个计数点,在这个点上标明A,第六个点上标明B,第十一个点上标明C,第十六个点上标明D,第二十一个点上标明E.测量时发现B点已模糊不清,于是测得AC的长度为12.30cm,CD的长度为6.60cm,DF的长度为6.90cm,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0.30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②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以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为纵轴,钩码的质量m为横轴,得到如图3所示的a-m图象,已知重力加速度g=10m/s2.
a、图象不过原点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过小,或没有平衡摩擦力
b、由图象求出实验小车的质量为1.0kg;(保留2位有效数字)
分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表中实验数据作出a-F图象,求出图象对应的函数表达式,进行求解.
解答 解:①他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第一个计时点,在这点下标明A,第六个点下标明B,第十一个点下标明C,第十六个点下标明D,第二十一个点下标明E.
所以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秒.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得:a=$\frac{0.066+0.069-0.123}{4×0.{1}^{2}}$=0.30m/s2.
②a、由图可知,当F≠0时,a=0,原因可能是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角过小,即平衡摩擦力过小,或没有平衡摩擦力,
b、实验中钩码的重力近似等于小车的合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frac{F}{M}$=$\frac{mg}{M}$,
根据图象的斜率得出k=$\frac{0.4}{0.04-0}$=10,所以实验小车的质量为M=1.0kg.
故答案为:①0.30;②平衡摩擦力过小,或没有平衡摩擦力,1.0.
点评 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掌握a-F图象或者a-$\frac{1}{M}$图象坐标轴有截距的时候,不是平衡摩擦力不足就是平衡摩擦力过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8.电荷是看不见的,但能被验电器检测出来是否存在.普通验电器顶部装有一个金属球,金属球与金属杆相连,在金属杆的底部是两片很薄的金属片.当验电器不带电荷时,金属片自然下垂.当一个带电体接触到金属球时,电荷能沿着金属棒传递,金属片就带有电荷.由于同时带有同一种电荷,两金属片相互排斥而张开.不管被检验的物体带负电还是正电,验电器的金属片都会张开.因此,这种验电器( )
A. | 能用来直接判断电荷的正负 | B. | 不能用来直接判断电荷的正负 | ||
C. | 可以用来间接判断电荷的正负 | D. | 可以直接测量物体的带电量 |
5.如图甲所示,一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倾角为30°的足够长光滑斜面的底端,上端放一小滑块,滑块与弹簧不拴接.沿斜面向下压滑块至离斜面底端l=0.1m处后由静止释放,滑块的动能Ek与距斜面底端的距离l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从0.2m到0.35m范围内图象为直线,其余部分为曲线,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滑块的质量为0.4kg | B. | 弹簧的最大形变量为0.2m | ||
C. | 弹簧最大弹性势能为0.6J | D. |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0N/m |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为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成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段位移相加,应用了“微元法” | |
B. |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合外力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既不垂直也不在一条直线上 | |
C. | 在建立合力、分力、重心、质点等概念时都用到了等效替代法 | |
D. | 速度变化越快的物体惯性越小 |
2.a、b是x轴上的两个点电荷,电荷量分别为Q1和Q2,沿x轴a、b之间各点对应的电势高低如图中曲线所示,P为电势最低点,从图中可看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和b一定都是正电荷,且a的电量小于b的电量 | |
B. | 电势最低的P点的电场强度为零 | |
C. | A、B间各点的电场方向相同 | |
D. | 把带负电的检验电荷沿x轴由A移到B的过程中,电场力对该电荷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
9.如图甲,同一均匀介质中的一条直线上有相距10m的两质点A、B,C为AB中点.从0时刻起,A、B同时开始振动,且都只振动了一个周期.图乙为A的振动图象,图丙为B的振动图象.若A向右传播的波与B向左传播的波在0.5s时相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两列波的波长都是5m | |
B. | 两列波在A、B间的传播速度均为10m/s | |
C. | 在两列波相遇过程中,C为振动加强点 | |
D. | 在1s时,质点B经过平衡位置且振动方向向上 | |
E. | 1s内,C经过的路程为0 |
6.库仑利用“把一个带电金属小球与另一个不带电的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接触,前者的电荷量就会与后者平分”的方法,研究得到了电荷间的作用力与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某同学也利用此方法研究电容器的带电量与电压之间的关系,他利用数字电压表快速测量电容器的电压,他得到了如下数据.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Q | q | $\frac{q}{2}$ | $\frac{q}{4}$ | $\frac{q}{8}$ | $\frac{q}{16}$ |
U(V) | 2.98 | 1.49 | 0.74 | 0.36 | 0.18 |
A. | 实验过程中使用的电容器规格要尽量一致,以保证接触后电荷量平分 | |
B. |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电容器的电容与电压成正比 | |
C. |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电容器的带电量与电压成正比 | |
D. | 根据实验数据不能够计算得到该电容器的电容 |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温度改变时,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改变 | |
B. | 在两分子间距离减小的过程中,分子间引力减小,斥力增大 | |
C. | 在两分子间距离增大的过程中,分子势能一定增大 | |
D. | 气体压强是气体分子间的斥力产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