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光电效应实验揭示了光的粒子性 | |
B. | 原子核发生一次β衰变,该原子核外就失去一个电子 | |
C. | 原子核放出β粒子后,转变成的新核所对应的元素是原来的同位素 | |
D. | 玻尔在研究原子结构中引进了量子化的观念 |
分析 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确定新核和原来核电荷数的关系,确定是否是同位素;β衰变,该原子核中子衰变成质子,而失去一个电子;玻尔在研究原子结构中引进了量子化;光电效应实验揭示了光的粒子性.
解答 解:A、光电效应实验揭示了光的粒子性.故A正确.
B、发生一次β衰变,该原子核中子衰变成质子,而失去一个电子.故B错误.
C、原子核放出β粒子后,转变成的新核,电荷数增1,质量数不变,生成的新核与原来的元素不是同位素.故C错误.
D、玻尔在研究原子结构中引进了量子化的观念.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 本题考查了衰变、光电效应、玻尔模型等知识点,知道β衰变的实质,及光电效应现象的意义,难度不大,关键要熟悉教材,牢记这些基础知识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3.如图所示,左右带有固定挡板的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M放于长木板上静止,此时弹簧对物体的压力为3N,物体的质量为0.5kg,物体与木板之间无摩擦,现使木板与物体M一起以某一加速度向左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运动时( )
A. | 若加速度为6m/s2时物体对左侧挡板的压力等于零 | |
B. | 若加速度为6m/s2时物体对左侧挡板的压力等于3N | |
C. | 若加速度为7m/s2时物体受到4个力的作用 | |
D. | 若加速度为7m/s2时弹簧对物体的压力等于3.5N |
18.如图所示,两根长直导线竖直平行固定放置,且与水平固定放置的光滑绝缘杆MN分别交于c、d两点,点o是cd的中点,杆MN上a、b两点关于o点对称.两导线均通有大小相等、方向向上的电流,已知长直导线在周围某点产生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与电流成正比、与该点到导线的距离成反比.一带正电的小球穿在杆上,以初速度v0从a点出发沿杆运动到b点.在a、b、o三点杆对小球的支持力大小分别为Fa、Fb、Fo.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
A. | Fa>Fo | B. | Fb>Fa | ||
C. | 小球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 D. | 小球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 |
15.物理学中有多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下列有关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将实际的物体抽象为质点采用的是微元法 | |
B. | 探究加速度a与力F、质量m之间的关系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 |
C. | 定义电场强度的概念,采用的是比值定义法 | |
D. | 伽利略比萨斜塔上的落体实验,采用的是理想实验法 |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的物理学家是亚里士多德 | |
B. | 用点电荷代替实际带电体运用了理想模型法 | |
C. | 加速度保持不变,速度方向可能改变 | |
D. | 在静电场中,电场线越密的地方正电荷的电势能一定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