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8.在如图的甲、乙、丙中除导体棒ab可动外,其余部分均固定不动.甲图中的电容器C原来不带电,设导体棒.导轨和直流电源的电阻均可忽略,导体棒和导轨间的摩擦也不计.图中装置均在水平面内,且都处于方向垂直水平面(即纸面)向下的匀强磁场中,导轨足够长,今给导体棒ab 一个向右的初速度v0,导体棒的最终运动状态是( )A. | 三种情况下,导体棒ab最终均静止 | |
B. | 图甲、丙中ab棒最终将以不同的速度做匀速运动;图乙中ab棒最终静止 | |
C. | 图甲、丙中,ab棒最终将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运动 | |
D. | 甲乙两种情况下,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一定不同 |
分析 根据电路中的电动势,分析通过R的电流关系.
图甲中,导体棒向右运动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而使电容器充电,分析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即可判断ab棒所受的安培力,确定ab棒的运动情况.
图乙中,导体棒向右运动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通过电阻R转化为内能,ab棒将做减速运动;图丙中,分析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情况,判断ab棒的运动情况.
解答 解:ABC、图甲中,导体棒向右运动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而使电容器充电,当电容器C极板间电压与导体棒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相等时,电路中没有电流,ab棒不受安培力,向右做匀速运动;图乙中,导体棒向右运动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通过电阻R转化为内能,ab棒速度减小,当ab棒的动能全部转化为内能时,ab棒静止;
图丙中,导体棒先受到向左的安培力作用向右做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再在安培力作用下向左做加速运动,当导体棒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电源的电动势相等时,电路中没有电流,ab棒向左做匀速运动,故AC错误,B正确;
D、甲中棒的部分动能转化为内能,图乙图过程中,棒的动能全部转化为内能;丙图中,电源的电能和棒的动能转化为内能,故有Q甲<Q乙<Q丙,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 本题考查对电磁感应现象动态变化分析的问题,分析安培力的变化是关键,根据合力和速度方向的关系判断导体棒的运动情况.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8.如图,矩形线圈abcd与理想变压器原线圈组成闭合电路.线圈在有界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bc边匀速转动,磁场只分布在bc边的左侧,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线圈面积为S,转动角速度为ω,匝数为N,线圈电阻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将原线圈抽头P向上滑动时,灯泡变亮 | |
B. | 电容器的电容C变大时,灯泡变暗 | |
C. | 图示位置时,矩形线圈中瞬时感应电动势最大 | |
D. | 若线圈abcd转动的角速度变为2ω,则变压器原线圈电压的有效值为NBSω |
19.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2kg的小物块,在水平拉力作用下从t=0时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直线运动,t=6s时撤去拉力,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若取重力加速度g=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 |
B. | 0~2s内,物块所受的拉力大小为4N | |
C. | 0~8s内,物块离出发点最远为6m | |
D. | 0~8s内,物块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5m/s |
16.如图所示,质量不等的盒子A和物体B用细绳相连,跨过光滑的定滑轮,A置于倾角为θ的斜面上,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θ,B悬于斜面之外而处于静止状态.现向A中缓慢加入沙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绳子拉力逐渐减小 | B. | A对斜面的压力逐渐增大 | ||
C. | A所受的摩擦力不变 | D. | A一定沿斜面下滑 |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人类关于原子核内部的信息,最早来自天然放射现象 | |
B. | 在α、β、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电离作用最强 | |
C. | 光电效应现象中,极限波长越大的金属材料逸出功越大 | |
D. | 较重的核分裂成中等质量大小的核,核子的比结合能都会增加 | |
E. | 放射性同位素Th经α、β衰变会生成Rn,其衰变方程${\;}_{90}^{232}$Th→${\;}_{86}^{220}$Rn+xα+yβ其中x=3,y=2. |
17.关于聚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两个轻原子核聚变为一个质量较大的原子核放出的能量比一个重核分裂成两个中等质量的原子核放出的能量大很多倍 | |
B. | 一定质量的聚变物质聚变时放出的能量比相同质量的裂变物质裂变时释放的能量大很多 | |
C. | 聚变发生的条件是聚变物质的体积大于临界体积 | |
D. | 发生聚变反应时,原子核必须有足够大的动能 |
20.如图为某人在旅游途中对同一密封的小包装食品拍摄的两张照片,甲图摄于海拔500m、气温为18℃的环境下,乙图摄于海拔3200m、气温为10℃的环境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图中小包内气体的压强小于乙图小包内气体的压强 | |
B. | 甲图中小包内气体的分子密集程度与碰撞频率均大于乙中气体 | |
C. | 海拔越高,小包内气体的压强越大 | |
D. | 小包鼓起程度仅仅由所在位置的海拔高度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