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质子与中子结合成氘核的过程中需要吸收能量 | |
B. | ${\;}_{88}^{226}$Ra(镭)衰变为${\;}_{86}^{222}$Rn(氡)要经过1次α衰变 | |
C. | 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后而形成的电子流 | |
D. |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指大量该元素的原子核中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 | |
E. | 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预言了实物粒子的波动性 |
分析 聚变要先吸收能量,核反应方程遵循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β射线是原子核中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半衰期是个统计数据.
解答 解:A、质子与中子结合成氘核有质量亏损,释放能量,故A错误;
B、由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知经过1次α衰变即可,故B正确;
C、β射线是原子核中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故C错误;
D、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指大量该元素的原子核中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故D正确;
E、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预言了实物粒子的波动性,后被证实.故E正确.
故选:BDE
点评 本题考查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的预言与证实、衰变方程、β衰变的本质以及半衰期等知识点的内容,内容较多,难度不大,需要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6.如图是物理教材中的一幅漫画,以下对图片的解释合理的是(推力均沿水平方向)( )
A. | 甲小孩用较小的推力推不动木箱,是因为木箱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于小孩推力的缘故 | |
B. | 乙小孩用较大的推力仍推不动木箱,是因为木箱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仍大于小孩推力的缘故 | |
C. | 丙小孩推动了木箱,是因为木箱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小于小孩推力的缘故 | |
D. | 无论小孩推力多大,只要没有推动木箱,木箱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一定等于小孩推力大小 |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 |
B. | 光和电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 |
C. | 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出原子核的数量级为10-10m | |
D. |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热核反应 | |
E. | 比结合能越大,原子中核子结合的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
20.如图为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装置.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长木板上相距为L=48.0cm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分别记录细线拉力和小车到达A、B时的速率.
(1)本实验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BE
A.两速度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应适当远些
B.要调整长木板的倾斜角度,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力
C.应先释放小车,再接通速度传感器的电源
D.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时,要使所挂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
E.不必用天平测出小车和车上的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
(2)某同学在表中记录了实验测得的几组数据,vB2-vA2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率的平方差,则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frac{{{v}_{B}^{2}-v}_{A}^{2}}{2L}$,表中第3次实验缺失的数据是2.44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表中a与F并不成正比,这是由于平衡摩擦力不足(填写“平衡摩擦力不足”或“平衡摩擦力过度”)造成的.
(1)本实验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BE
A.两速度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应适当远些
B.要调整长木板的倾斜角度,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力
C.应先释放小车,再接通速度传感器的电源
D.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时,要使所挂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
E.不必用天平测出小车和车上的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
(2)某同学在表中记录了实验测得的几组数据,vB2-vA2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率的平方差,则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frac{{{v}_{B}^{2}-v}_{A}^{2}}{2L}$,表中第3次实验缺失的数据是2.44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次数 | F(N) | vB2-vA2(m2/s2) | a(m/s2) |
1 | 0.60 | 0.77 | 0.80 |
2 | 1.04 | 1.61 | 1.68 |
3 | 1.42 | 2.34 | 2.44 |
4 | 2.00 | 3.48 | 3.63 |
5 | 2.62 | 4.65 | 4.84 |
6 | 3.00 | 5.49 | 5.72 |
17.发光二极管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图甲是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实物图,正常使用时,带“+”号的一端接高电势,带“-”号的一端接低电势.某同学想描绘它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测得它两端电压U和通过它电流I的数据如表所示:
(1)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如下:
A.电压表(量程0-3V,内阻约10kΩ)
B.电压表(量程0-15V,内阻约25kΩ)
C.电流表(量程0-50mA,内阻约50Ω)
D.电流表(量程0-0.6A,内阻约1Ω)
E.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10Ω,允许最大电流3A)
F.电源(电动势6V,内阻不计)
G.开关,导线
该同学做实验时,电压表选用的是A,电流表选用的是C(填选项字母).
(2)请在图乙中以笔划线代替导线,按实验要求将实物图中的连线补充完整.
(3)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丙所示的坐标纸中画出该发光二极管的I-U图线.
(4)若此发光二极管的最佳工作电流为10mA,现将此发光二极管与电动势为3V、内阻不计的电池组相连,还需串联一个阻值R=110Ω的电阻,才能使它工作在最佳状态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U/V | 0 | 0.40 | 0.80 | 1.20 | 1.60 | 2.00 | 2.40 | 2.80 |
I/mA | 0 | 0.9 | 2.3 | 4.3 | 6.8 | 12.0 | 19.0 | 30.0 |
A.电压表(量程0-3V,内阻约10kΩ)
B.电压表(量程0-15V,内阻约25kΩ)
C.电流表(量程0-50mA,内阻约50Ω)
D.电流表(量程0-0.6A,内阻约1Ω)
E.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10Ω,允许最大电流3A)
F.电源(电动势6V,内阻不计)
G.开关,导线
该同学做实验时,电压表选用的是A,电流表选用的是C(填选项字母).
(2)请在图乙中以笔划线代替导线,按实验要求将实物图中的连线补充完整.
(3)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丙所示的坐标纸中画出该发光二极管的I-U图线.
(4)若此发光二极管的最佳工作电流为10mA,现将此发光二极管与电动势为3V、内阻不计的电池组相连,还需串联一个阻值R=110Ω的电阻,才能使它工作在最佳状态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