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7.如图1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及数字化信息系统获得了小车加速度a与钩码的质量及小车和砝码的质量对应关系图.钩码的质量为m1,小车和砝码的质量为m2,重力加速度为g.(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每次在小车上加减砝码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
B.实验时若用打点计时器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
C.本实验m2应远小于m1
D.在用图象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应作$a-\frac{1}{m_2}$图象
(2)实验时,某同学由于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测得F=m1g,作出a-F图象,他可能作出图2中丙(选填“甲”、“乙”、“丙”)图线.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C.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3)实验时,某同学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若轨道水平,他测量得到的$\frac{1}{m_2}-a$图象,如图3.设图中直线的斜率为k,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则小车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frac{b}{gk}$,钩码的质量m1=$\frac{1}{gk}$.
分析 (1)实验时需要提前做的工作有两个:①平衡摩擦力,且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不用重新平衡摩擦力,因为f=mgsinθ=μmgcosθ,m约掉了.②当小车的质量远远大于托盘(及砝码)的质量时,绳子的拉力才等于小桶(及砝码)的重力;
(2)如果没有平衡摩擦力的话,就会出现当有拉力时,物体不动的情况.得出图象弯曲的原因是:未满足沙和沙桶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小车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然后结合图象的斜率与截距,可以得出结论.
解答 解:(1)A、小车与长木板间的粗糙情况与小车质量无关,所以在同一个实验中,每次改变小车质量,不需重新平衡摩擦力,故A错误.
B、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故B错误.
C、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frac{{m}_{1}g}{{m}_{1}+{m}_{2}}$,则绳子的拉力F=Ma=$\frac{{m}_{1}{m}_{2}g}{{m}_{1}+{m}_{2}}$=$\frac{{m}_{1}g}{1+\frac{{m}_{1}}{{m}_{2}}}$,当托盘(及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时,绳子的拉力才等于托盘(及砝码)的重力,故C错误.
D、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a=$\frac{1}{{m}_{2}}$F,当F一定时,a与成正比$\frac{1}{{m}_{2}}$,所以作出a-$\frac{1}{{m}_{2}}$图象,故D正确.故选:D
(2)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就会出现当有拉力时,物体不动的情况.故图线为丙.
当不满足m1<<m2时,随m1的增大物体的加速度a逐渐减小,故图象弯曲的原因是: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不满足沙和沙桶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故C正确.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m1g-μm2g=m2a;
结合$\frac{1}{{m}_{2}}$-a图象,可得:可得:$\frac{1}{{m}_{2}}$=$\frac{μ}{{m}_{1}}$+$\frac{1}{{m}_{1}g}$a,
设图中直线的斜率为k,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
因此钩码的质量m1=$\frac{1}{gk}$,小车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frac{b}{gk}$;
故答案为:(1)D; (2)丙;C;(3)$\frac{b}{gk}$;$\frac{1}{gk}$.
点评 会根据实验原理分析分析为什么要平衡摩擦力和让小车的质量M远远大于小桶(及砝码)的质量m,且会根据原理分析实验误差,同时掌握由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与图象的斜率与截距综合求解的方法.
A. | 向左拉出和向右拉出所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相反 | |
B. | 不管向什么方向拉出,只要产生感应电流方向都是顺时针 | |
C. | 向右匀速拉出时,感应电流大小不变 | |
D. | 不管向什么方向拉出,只要产生感应电流方向都是逆时针 |
A. | 增大甲、乙两力,且甲力增大较多 | B. | 增大乙、丙两力,且乙力增大较多 | ||
C. | 增大乙、丙两力,且丙力增大较多 | D. | 增大甲、丙两力,且甲力增大较多 |
A. | 减小α角,增大船速v | B. | α角和船速v均增大 | ||
C. | 保持α角不变,增大船速v | D. | 增大α角,保持船速v不变 |
A. | 物体运动的速度不变,在相等时间内位移相同,通过路程相等 | |
B. | 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在相等时间内位移相同,通过路程相等 | |
C. | 匀速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方向不变,速度方向不变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 |
D. | 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此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