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如下图,长木板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质量为m的木块在木板上水平向左滑行,木板的质量M=3m。已知木块与木板间、木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则木板所受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A.μmg               B.2μmg             C.3μmg                       D.4μmg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Ⅰ)学校科技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准备自己动手粗略测定铁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已有的器材:长木板、小铁块、米尺和刻度尺.他们同时从实验室借来一个电火花打点计时器,设计了如下实验:
a.用米尺测量长木板总长度l,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然后将长木板靠在竖直墙壁固定(如图1),并测量长木板顶端B相对于水平地面的高度h和长木板底端A与墙角C之间的距离s;
b.将小铁块连上纸带,接通打点计时器后释放,得到的纸带如下图,A、B、C、D、E是纸带上连续的5个点.
现用刻度尺直接测出AC、CE的距离分别为:x1、x2;已知交流电的频率为f,重力加速度为g.由此可求得铁块的加速度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得动摩擦因数μ=
 
(用f、g和测得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Ⅱ)某同学用下图的装置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1)先将斜槽轨道的末端调整水平,在一块平木板表面先后钉上白纸和复写纸,并将该木板竖立于靠近槽口处,使小球a从斜槽轨道上某固定点处由静止开始滚下,撞到木板在记录纸上留下压痕O.
(2)将木板向右平移适当距离,再使小球a从原固定点由静止释放,撞到木板在记录纸上留下压痕B.
(3)把半径相同的小球b静止放在斜槽轨道水平段的右边缘,让小球a仍从原固定点由静止开始滚下,与b球相碰后,两球撞在木板上,并在记录纸上留下压痕A和C.
①本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
 
.(填序号字母,要求验证方法简洁可行)
A.小球a、b的质量ma、mb
B.小球a、b的半径r
C.斜槽轨道末端到木板的水平距离 x
D.球a的固定释放点到斜槽轨道末端的高度差h
E.记录纸上O点到A、B、C的距离y1、y2、y3
②放上被碰小球,两球相碰后,小球a在图中的压痕点为
 

③若两球碰撞动量守恒,则应满足的表达式为
 
(用①中测量的量表示)
④若两球发生的是弹性碰撞,则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
 
精英家教网

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功   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小车碰到制动装置时,钩码尚未到达地面。实验的部分步骤如下:

(1)将一块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固定在桌面 上,在长木板的另一端固定打点计时器;

(2)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连在小 车后端,用细线跨过定滑轮连接小车和钩码;

(3)把小车拉到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接通电源,从静止开始释放小车,得到一条纸带;

(4)关闭电源,通过分析小车位移与速度的变化关系来研究合外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下图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点O为纸带上的起始点,A、B、C是纸带的三个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间均有4个点未画出,用刻度尺测得A、B、C到O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所用交变电源的频率为50Hz,问:

(1)打B点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vB=           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本实验中,若钩码下落高度为h1时合外力对小车所做的功W0,则    当钩码下落h2时,合外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为             。(用h1 、h2、 w0表示)

(3)实验中,该小组同学画出小车位移x与速度v的关系图象如图所 示。根据该图形状,某同学对W与v的关系作出的猜想,肯定不正确的是        (填写选项字母代号)

A.    B.       C.       D. 

(4)在本实验中,下列做法能有效地减小实验误差的是          (填写选项字母代号)

A.把长木板右端适当垫高,以平衡摩擦力

B.实验中控制钩码的质量,使其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

C.调节滑轮高度,使拉小车的细线和长木板平行

D.先让小车运动再接通打点计时器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