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8.在用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某同学按照正确的操作选得纸带如图2所示.其中O是起始点,A、B、C是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下的3个点.该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O到A、B、C各点的距离,并记录在图中(单位:cm)(1)该同学用重锤在OB段的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已知重锤质量为1.0kg,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或分析重物由O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则该段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1.22J,而动能的增加量为1.20J(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2)这样验证的系统误差总是使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大于”、“等于”、“小于”)动能的增加量,原因是重物下落受到阻力作用,必须克服摩擦力、空气阻力等做功;或者长度测量误差.(至少写出一条原因)
分析 纸带法实验中,若纸带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得纸带上的点间距,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计算出打出某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和加速度,从而求出动能.根据功能关系得重力势能减小量等于重力做功的数值.
解答 解:重力势能减小量:△Ep=mgh=1×9.8×0.1242 J=1.22J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来求B的速度大小:
vB=$\frac{{x}_{AC}}{2T}$=1.55m/s
动能的增量为:
△Ek=$\frac{1}{2}$m${v}_{B}^{2}$=1.20J
由于物体下落过程中存在摩擦阻力,因此动能的增加量小于势能的减小量,重力势能没有完全转化为动能.
故答案为:(1)1.22,1.20;
(2)大于,重物下落受到阻力作用,必须克服摩擦力、空气阻力等做功;或者长度测量误差.
点评 正确解答实验问题的前提是明确实验原理,从实验原理出发进行分析所需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所测数据等,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8.如图所示,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面由A点滑到B点,摩擦力做功为W1.若该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经路径A′OB′,摩擦力做功为W2.已知物体与各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则( )
A. | W1<W2 | B. | W1>W2 | C. | W1=W2 | D. | 不能确定 |
19.如图所示,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点后进入水平面(设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点.每隔0.2秒钟通过速度传感器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表给出了部分测量数据.(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斜面的倾角α;
(2)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t=0.6s时的瞬时速度v.
t(s) | 0.0 | 0.2 | 0.4 | … | 1.2 | 1.4 | 1.6 | … |
v(m/s) | 0.0 | 1.0 | 2.0 | … | 1.1 | 0.7 | 0.3 | … |
(2)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t=0.6s时的瞬时速度v.
16.在高处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一石子,当它的速度由水平变化为与水平成θ角的过程中,石子的水平方向位移是( )
A. | $\frac{{{v}_{0}}^{2}sinθ}{g}$ | B. | $\frac{{{v}_{0}}^{2}cosθ}{g}$ | C. | $\frac{{{v}_{0}}^{2}tanθ}{g}$ | D. | $\frac{{{v}_{0}}^{2}}{gtanθ}$ |
3.如图所示,平行线代表电场线,但未标明方向,一个带正电、电量为10-6 C的微粒在电场中仅受电场力作用,当它从A点运动到B点时动能减少了10-5 J,已知A点的电势为-10V,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 微粒的运动轨迹如图中的虚线1所示 | |
B. | 微粒的运动轨迹如图中的虚线2所示 | |
C. | B点电势为-10V | |
D. | B点电势为-20 V |
9.关于磁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根据磁感应强度B的定义式B=$\frac{F}{IL}$可知,磁感应强度B与F成正比,与IL成反比 | |
B. |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沿不同方向放置时,所受磁场力大小都是F=BIL | |
C. | 磁场中某点的磁感强度的方向垂直于该点的磁场方向 | |
D. | 磁场中某点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为小磁针在该点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 |
7.两电阻R1、R2并联时总电阻为4Ω,接入电路中时,它们通过的电流I1:I2=1:2,则R1、R2的阻值分别为( )
A. | 1Ω,3Ω | B. | 2.7Ω,1.3Ω | C. | 6Ω,12Ω | D. | 12Ω,6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