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2.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拉力的作用,在0~6s内其速度与时间图象和该拉力的功率与时间图象分别如图所示,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0~2 s内物体位移大小为12m | |
B. | 0~2 s内拉力恒为5N | |
C. | 合力在0~6 s内做的功与0~2 s内做的功均为30J | |
D. | 动摩擦因素为μ=0.15 |
分析 速度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0~2s内物体做匀加速运动,由速度图象的斜率求出加速度,2~6s内物体做匀速运动,拉力等于摩擦力,由P=Fv求出摩擦力,则可求得动摩擦因数;由动能定理分析合力做功情况.
解答 解:A、0~2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等于v-t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所包围的面积,为:X=$\frac{1}{2}$×2×6=6m,故A错误;
B、0~2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a=$\frac{△V}{△t}=\frac{6}{2}$m/s2=3m/s2,有图可知,当P=30W时,V=6m/s,得到牵引力:F1=$\frac{P}{v}=\frac{30}{6}$N=5N,故B正确;
C、在2~6s内,已知f=F=$\frac{5}{3}$N;当P=30W时,V=6m/s,得到牵引力为:F1=$\frac{P}{v}=\frac{30}{6}N=5N$;0~2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a=$\frac{△V}{△t}=\frac{6}{2}$m/s2=3m/s2;
根据F-f=ma可知:m=$\frac{5-\frac{5}{3}}{3}kg=\frac{10}{9}$kg,由动能定理可知,合力在0~6 s内做的功与0~2 s内做的功相等,均为:W=$\frac{1}{2}$mv2=$\frac{1}{2}×$$\frac{10}{9}$×36=20J;故C错误;
D、在2~6s内,V=6m/s,P=10W,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F=f,则滑动摩擦力为:f=F=$\frac{P}{v}=\frac{10}{6}N=\frac{5}{3}$N,μ=$\frac{f}{mg}$=$\frac{\frac{5}{3}}{\frac{100}{9}}$=0.15;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 本题解题关键是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求功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W=FLcosθ,适用于恒力做功;二、W=Pt,P为恒定功率;三、动能定理,主要是变力做功时应用.
A. | 在x2和x4处电势能相等 | |
B. | 由x1运动到x3的过程电势能减小 | |
C. | 由x1运动到x4的过程电场力先增大后减小 | |
D. | 由x1运动到x4的过程电场力先减小后增大 |
A. | 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 | |
B. | 自然界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是不可逆的 | |
C. | 液体与大气相接触,表面层内分子所受其他分子的作用表现为相互排斥 | |
D. | 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
度,减小斜面倾角重复实验,直到斜面倾角为零.伽利略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说明( )
A. | 日常生活中,不存在摩擦时,物体的运动情形 | |
B. | 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运动到与释放时相同的高度 | |
C. | 如果没有摩擦,物体运动时机械能守恒 | |
D. |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A. | 普朗克为了解释黑体辐射现象,第一次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理论 | |
B. | 爱因斯坦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提出了光子说 | |
C. | 卢瑟福通过对c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 |
D. | 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的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 |
E. | 玻尔大胆提出假设,认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
A. | 用透明的标准平面样板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偏振现象 | |
B. | 用三棱镜观察白光看到的彩色图样是利用光的衍射现象 | |
C. | 在光导纤维束内传送图象是利用光的全反射现象 | |
D. | 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 |
E. | 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红光改为绿光,则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
A. | 质点可能在直线上作往复运动 | |
B. | 质点一定做一直向正方向的直线运动 | |
C. | t=0.1s时,质点的速度最大 | |
D. | t=0.2s时,质点的位移最大 |
A. | Y粒子具有很强的电离本领 | |
B. | Y粒子具有很强的穿透本领 | |
C. | 核反应中释放出的核能为(m1-m2-m3)c2 | |
D. | 核反应中释放出的核能为(m1-m2-m3)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