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11?厦门模拟)[物理--选修3-3]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D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露珠呈球形,是由于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
B.若一气泡从湖底上升到湖面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则在此过程中气泡内气体的体积将增加
C.单晶体和多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D.单晶体和多晶体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的,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
(2)在如图所示的气缸中,用质量不计的活塞封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外界对活塞做功为l1J,气体向外散热为10J.则此过程中被封闭气体的内能
B
B
.(填选项前的编号)
A.不变   B.增加1J   C.增加10J    D.增加21J.
分析:(1)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单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的,而多晶体和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晶体的分子排列是有规则的,而非晶体的分子排列是无规则的.
(2)由热力学第一定律△u=W+Q可求解.
解答:解:A.露珠呈球形,是由于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故A正确.
B、若一气泡从湖底上升到湖面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则在此过程中气泡内气体的体积将增加,故B正确.
C.单晶体和多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故C正确.
D.单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的,而多晶体和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故D错误.
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D.
(2)外界对活塞做功为l1J,气体向外散热为10J,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U=W+Q得
△U=+11-10=1J
所以内能增加1J,故选B.
故答案为:(1)D   (2)B
点评:加强对基本概念的记忆,基本方法的学习利用,是学好3-3的基本方法.此处高考要求不高,不用做太难的题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11?厦门模拟)(1)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先后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通过两细绳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
①实验操作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AB

A.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条都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行;
B.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C.拉力F1和F2的夹角越大越好;
D.先将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点.
②实验中,要求先后两次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指的是
D
D

A.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力F1和F2的大小之和等于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
B.橡皮条沿同一方向伸长;
C.橡皮条伸长到同一长度;
D.橡皮条沿同一方向伸长到同一长度.
(2)热敏电阻包括正温度系数电阻器(PTC)和负温度系数电阻器(NTC).正温度系数电阻器(PTC)在温度升高时电阻值越大,负温度系数电阻器(NTC)在温度升高时电阻值越小,热敏电阻的这种特性,常常应用在控制电路中.某实验小组选用下列器材探究通过热敏电阻Rx(常温下阻值约为10.0Ω)的电流随其两端电压变化的特点.
A.电流表A1(量程100mA,内阻约1Ω)  
B.电流表A2(量程0.6A,内阻约0.3Ω)
C.电压表V1(量程3.0V,内阻约3kΩ)   
D.电压表V2(量程15.0V,内阻约10kΩ)
E.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10Ω)      
F.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500Ω)
G.电源E(电动势15V,内阻忽略)      
H.电键、导线若干
①实验中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使加在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从零开始逐渐增大,请在所提供的器材中选择必需的器材,应选择的器材为电流表
B
B
;电压表
D
D
;滑动变阻器
E
E
.(只需填写器材前面的字母即可)
②请在所提供的器材中选择必需的器材,在如图1所示的虚线框内画出该小组设计的电路图.

③该小组测出热敏电阻R1的U一I图线如图2曲线Ⅰ所示.请分析说明该热敏电阻是
PTC
PTC
热敏电阻(填PTC或NTC).
④该小组又通过查阅资料得出了热敏电阻R2的U一I图线如图2曲线Ⅱ所示.然后又将热敏电阻R1、R2分别与电池组连成如图3所示电路.测得通过R1和R2的电流分别为0.30A和0.60A,则电池组的电动势为
10
10
V,内阻为
6.7
6.7
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