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在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实验室备有下列器材选用:
A.干电池(电动势E约1.5V,内电阻r约1.0Ω)
B.电流表G(满偏电流2.0mA,内阻Rg=10Ω)
C.电流表A(量程0~0.6A,内阻约0.5Ω)
D.滑动变阻器R(0~20Ω,10A)
E.定值电阻R0(阻值990Ω)
F.开关和导线若干
两组同学分别采用了不同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1)一组同学设计的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并利用以上器材正确连接好电路,进行了实验测量.根据他们的实验设计,完成下列问题: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P至某一位置,记录电流表G的示数I1和电流表A的示数I2.多次改变滑动端P的位置,得到多组数据.在图2所示的坐标纸上建立I1、I2坐标系,并已标出了与测量数据对应的5个坐标点.还有一组数据如图的电表所示,请依据所标各点标在图中描绘I1-I2图线.
利用所画图线求得电源的电动势E= V,电源的内电阻r= Ω.(结果要求保留两位小数)
(2)另一组同学采用滑动变阻器和一个多用电表来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原理如图3所示.当变阻器为某一阻值时,用多用电表的直流电压挡测出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再卸去变阻器一个接线柱的导线,把多用电表串联在电路中,用直流电流挡测出通过变阻器的电流I.随后改变变阻器的电阻,重复上述操作,获得多组U、I数据,并计算得出实验结果.这个实验方案在测量原理上的主要缺点是 .
A.干电池(电动势E约1.5V,内电阻r约1.0Ω)
B.电流表G(满偏电流2.0mA,内阻Rg=10Ω)
C.电流表A(量程0~0.6A,内阻约0.5Ω)
D.滑动变阻器R(0~20Ω,10A)
E.定值电阻R0(阻值990Ω)
F.开关和导线若干
两组同学分别采用了不同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1)一组同学设计的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并利用以上器材正确连接好电路,进行了实验测量.根据他们的实验设计,完成下列问题: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P至某一位置,记录电流表G的示数I1和电流表A的示数I2.多次改变滑动端P的位置,得到多组数据.在图2所示的坐标纸上建立I1、I2坐标系,并已标出了与测量数据对应的5个坐标点.还有一组数据如图的电表所示,请依据所标各点标在图中描绘I1-I2图线.
利用所画图线求得电源的电动势E=
(2)另一组同学采用滑动变阻器和一个多用电表来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原理如图3所示.当变阻器为某一阻值时,用多用电表的直流电压挡测出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再卸去变阻器一个接线柱的导线,把多用电表串联在电路中,用直流电流挡测出通过变阻器的电流I.随后改变变阻器的电阻,重复上述操作,获得多组U、I数据,并计算得出实验结果.这个实验方案在测量原理上的主要缺点是
分析:(1)根据坐标系内描出的点作出图象,然后由欧姆定律求出函数表达式,根据图象与函数表达式求出电源电动势与内阻.
(2)从方便实验操作的角度分析答题.
(2)从方便实验操作的角度分析答题.
解答:解:(1)根据坐标系内描出的点作出图象,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1所示电路图可知,在闭合电路中:E=I1(R0+Rg)+I2r,
I1=
-
I2,
由图象可知,
=1.48×10-3,
=
=
=0.56×10-3,
解得,E=1.48V,r=0.56Ω;
(2)由实验步骤可知,实验采用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与内阻,实验过程中只有一个多用电表,需要反复拆接电路,实验操作太麻烦,不方便实验.
故答案为:(1)1.48;0.56;(2)实验操作麻烦.
由图1所示电路图可知,在闭合电路中:E=I1(R0+Rg)+I2r,
I1=
E |
R0+Rg |
r |
R0+Rg |
由图象可知,
E |
R0+Rg |
r |
R0+Rg |
△I1 |
△I2 |
(1.48-1.20)×10-3 |
0.5 |
解得,E=1.48V,r=0.56Ω;
(2)由实验步骤可知,实验采用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与内阻,实验过程中只有一个多用电表,需要反复拆接电路,实验操作太麻烦,不方便实验.
故答案为:(1)1.48;0.56;(2)实验操作麻烦.
点评:本题考查了作图象、求电源电动势与内阻、实验评价等,应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是常用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要掌握描点法作图的方法,根据电路图与欧姆定律求出图象的函数表达式是正确求出电源电动势与内阻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