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3.如图所示,细线上吊着小球,用水平恒力F将它从竖直位置A拉到位置B,小球在B点受到的沿圆弧切线方向的合力恰好为零,此时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有( )A. | 恒力F做的功大于小球重力势能的增量 | |
B. | 小球将静止在B点 | |
C. | 细线对小球做的功为零 | |
D. | 若在B点将力F撤去,小球来回摆动的角度将大于θ |
分析 因F为恒力,故可直接利用功的公式W=FLcosθ求解,而重力做功根据WG=mgh,再由B点处于平衡可得F与G的关系.从而根据动能定理即可求解.
解答 解:A、由A到B的过程中恒力F做功,使得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均增加,根据功能关系得知,恒力F做的功大于小球重力势能的增量,故A正确;
B、由题意,小球在B点受到的沿圆弧切线方向的合力恰好为零,即拉力F与重力沿圆弧切线方向的分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到达B点之前,小球在B点受到的沿圆弧切线方向的合力大于零,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故从A到B小球做加速运动,在B点小球速度,故小球不可能静止在B点.故B错误.
C、细线的拉力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所以不做功.故C正确.
D、若在B点将力F撤去时,由于存在速度,所以小球来回摆动时偏离竖直方向的最大角度大于θ,故D正确;
故选:ACD.
点评 本题要求学生能正确理解功的定义式和功能关系,关键判断出小球到达B点时的速度大于零.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让入射小球与被碰小球碰撞)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时,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
A. | 碰撞前入射小球的速度方向,碰撞后入射小球的速度方向和碰撞后被碰小球的速度方向不是绝对沿水平方向 | |
B. | 小球在空气中飞行时受到空气阻力 | |
C. | 通过复写纸描得的各点,不是理想的点,有一定的大小,从而带来作图上的误差 | |
D. | 测量长度时有误差 |
4.下列核反应方程式中,表示轻核聚变过程的是( )
A. | ${\;}_{15}^{30}$→${\;}_{14}^{30}$Si+${\;}_{1}^{0}$e | B. | ${\;}_{1}^{2}$H+${\;}_{1}^{3}$H→${\;}_{2}^{4}$He+${\;}_{1}^{0}$n | ||
C. | ${\;}_{6}^{14}$C→${\;}_{7}^{14}$N+${\;}_{-1}^{0}$e | D. | ${\;}_{92}^{238}$U→${\;}_{90}^{234}$Th+${\;}_{2}^{4}$He |
1.如图所示,一直角斜面体,固定在水平面上,左侧倾角为60°,右侧倾角为30°,A、B两物体分别系于一根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的两端且分别置于斜面上,两物体的下边缘在同一高度,且处于平衡态,不计所有摩擦,剪断绳,让物体由静止下滑,下列正确的是( )
A. | 着地时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 B. | 着地时两物体的机械能相等 | ||
C. | 着地时两物体所受重力的功率相等 | D. | 两物体沿斜面运动的时间相等 |
8.关于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每次实验必须设法算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具体数值 | |
B. | 每次实验中,橡皮筋伸长的长度必须保持一致 | |
C. | 放小车的长木板应该保持水平 | |
D. | 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 | |
E. | 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平均速度 | |
F. | 所选橡皮筋长度必须一样,粗细可以不同 |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绿光改为红光,则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 |
B. | 太阳能真空玻璃管采用镀膜技术增加透射光,这是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 | |
C. | 交通警察向行进中的汽车发射一个已知频率的电磁波,波被运动的汽车反射回来,根据接收到的频率发生的变化,就知道汽车的速度,以便于进行交通管理.这一技术应用了多普勒效应 | |
D. | 托马斯•杨通过光的单缝衍射实验,证明了光是一种波 |
5.关于物理原理在技术上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光的干涉现象 | |
B. | 麦克斯韦提出光是一种电磁波并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 |
C. | 激光全息照相是利用了激光相干性好的特性 | |
D. | 摄影机镜头镀膜增透是利用了光的衍射特性 |
2.如图所示,一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甲固定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的O点,另一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点电荷乙从A点经C以v0=2m/s的初速度沿它们的连线向甲运动,到达B点时的速度为零,已知AC=CB,φA=3V,φB=5V,静电力常量为k,则( )
A. | φC>4 V | B. | φC=4 V | ||
C. | 点电荷乙的比荷为1 C/kg | D. | 点电荷乙的比荷为2 C/k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