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7.某同学从楼顶让一石块自由下落,测得石块到达地面的时间是2s,不计空气阻力,则石块落地速度大小为20m/s,楼房的高度为20m.(g=10m/s2)分析 石块自由下落后做自由落体运动,
(1)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即可求解;
(2)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即可求解
解答 解:落地速度为v=gt=10×2m/s=20m/s
高度为h=$\frac{1}{2}g{t}^{2}=\frac{1}{2}×10×{2}^{2}m=20m$
故答案为:20 20m
点评 本题是自由落体运动基本公式的直接应用,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飞船是惯性参考系 | |
B. | 在同步卫星上测得沿赤道的一座桥的长度比地面上测得该桥的长度略小 | |
C. | 在同步卫星上测得沿赤道的一座桥的长度等于地面上测得该桥的长度 | |
D. | 经典力学不适用于研究高速运动的物体 |
15.一位同学做“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的实验,他将摆球挂起后,进行了如下步骤:
A.测摆长L:用米尺量出摆线长度;
B.测周期T:将摆球拉起一个小角度,然后放开,在摆球某次通过最低点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同时将此次通过最低点作为第一次,接着一直数到摆球第60次通过最低点时,按秒表停止计时,读出这段时间t,计算出单摆的振动周期T=$\frac{t}{60}$;
C.改变摆长,重复上述步骤几次;
D.数据分析:.该同学经实验测量得到一组数据,如表所示:
(1)请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如图坐标纸上做出合适的图线,并根据图线判定L与T2的关系为:T2∝L.(坐标纸见上面)
(2)指出上面A、B步骤中遗漏或错误的地方:
①步骤A中应用游标卡尺测出摆球直径,摆长应为摆线长加上摆球的半径
②步骤B中单摆周期T计算式应是$T=\frac{t}{29.5}$..
A.测摆长L:用米尺量出摆线长度;
B.测周期T:将摆球拉起一个小角度,然后放开,在摆球某次通过最低点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同时将此次通过最低点作为第一次,接着一直数到摆球第60次通过最低点时,按秒表停止计时,读出这段时间t,计算出单摆的振动周期T=$\frac{t}{60}$;
C.改变摆长,重复上述步骤几次;
D.数据分析:.该同学经实验测量得到一组数据,如表所示:
摆长L(m) | 0.800 | 0.90 | 1.000 | 1.100 | 1.200 |
周期T(s) | 1.79 | 1.90 | 2.00 | 2.10 | 2.20 |
T2(s2) | 3.20 | 3.61 | 4.00 | 4.41 | 4.84 |
(2)指出上面A、B步骤中遗漏或错误的地方:
①步骤A中应用游标卡尺测出摆球直径,摆长应为摆线长加上摆球的半径
②步骤B中单摆周期T计算式应是$T=\frac{t}{29.5}$..
2.以下各项关于静电场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电场中,电场线是假想的描绘工具,凡是不画电场线的区域场强为零 | |
B. | 根据公式E=$\frac{F}{q}$,电场强度E与检验电荷电量q成正比 | |
C. | 因为C=$\frac{Q}{U}$,固定带电量Q,增大电容器两极板的电势差U可使其电容C减小 | |
D. | 因为电势是标量,所以电场线切线的方向仅代表电场强度的方向 |
17.1999年7月12日,日本原子能公司所属敦贺湾电站由于水管破裂导致国徽冷却剂外流,在检测此重大事故中应用了非电量变化(冷却剂外泄使管中液面变化)转换为电信号的自动化测量技术.如图所示是一种测定导电液体深度的装置;包着一层电介质的金属棒与导电液体形成一个电容器,电容量的变化能反映液面的升降情况,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电容增大反映h减小 | |
B. | 电容减小反映h增大 | |
C. | 将金属棒和导电液体分别接电源两极再断开后,液体深度变化时导电液体与金属棒间的电压增大反映h减小 | |
D. | 将金属棒和导电液体分别接电源两极再断开后,液体深度变化时导电液与金属棒间的电压增大反映h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