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8.如图中虚线为一组间距相等的同心圆,圆心处固定一带正电的点电荷.一带电粒子以一定初速度射入电场,实线为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a、b、c三点是实线与虚线的交点.则该粒子( )A. | 在a点受力最大 | |
B. | 带正电 | |
C. | 在c点的电势能大于在b点的电势能 | |
D. | 由a点到b点的动能变化等于由b点到c点的动能变化 |
分析 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电场线密的地方电场的强度大,电场线疏的地方电场的强度小,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
解答 解:A:点电荷的电场强度的特点是离开场源电荷距离越大,场强越小,粒子在a点受到的电场力最大,故A正确;
B:根据轨迹弯曲方向判断出,粒子在a→b→c的过程中,一直受静电斥力作用,根据同性电荷相互排斥,故粒子带正电荷,故B正确;
C:根据动能定理,粒子由b到c,电场力做正功,动能增加,故粒子在b点电势能一定大于在c点的电势能,故C错误;
D:a点到b点和b点到c点相比,由于点电荷的电场强度的特点是离开场源电荷距离越大,场强越小,故a到b电场力做功为多,动能变化也大,故D错误.
故选:AB.
点评 本题中,点电荷的电场强度的特点是离开场源电荷距离越大,场强越小,掌握住电场线和等势面的特点,即可解决本题.属于基础题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8.如图所示是采用动力学方法测量空间站质量的原理图,若已知飞船质量为3.0×103kg,其推进器的平均推力为900N,在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后,推进器工作5s内,测出飞船和空间站速度变化是0.05m/s,则空间站的质量为( )
A. | 8.7×104kg | B. | 6.0×103kg | C. | 6.0×104kg | D. | 9.0×103kg |
9.设氢原子中的电子在半径为r的轨道上作圆周运动,电子的质量为m,电子的电量为e,静电引力恒量为k,则等效电流的电流为( )
A. | $\frac{{e}^{2}}{2πr}$$\sqrt{\frac{k}{mr}}$ | B. | $\frac{{e}^{2}}{2π}$$\sqrt{\frac{k}{mr}}$ | C. | $\frac{e}{2πr}$$\sqrt{\frac{k}{mr}}$ | D. | $\frac{{e}^{2}}{2πr}$$\sqrt{\frac{k}{m}}$ |
6.如图所示是汽车的速度计,某同学在汽车中观察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示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经过8s后指针指示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若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的加速度约为( )
A. | 11 m/s2 | B. | 5.0 m/s2 | C. | 1.4 m/s2 | D. | 0.6 m/s2 |
1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以下操作中不必要的是( )
A. |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供小车运动的平板应光滑 | |
B. |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必须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测力计的刻度 | |
C. | 用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必需选择纸带上的第一打点为起始点 | |
D. | 在“探究弹簧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中,弹簧竖直悬挂状态下测出弹簧原长 |
3.A、B、C三物体同时同地出发做直线运动,它们运动情况如图所示,则在20s的时间内,它们的平均速率关系是( )
A. | VA=VB=VC | B. | VA>VB=VC | C. | VA>VC>VB | D. | VA=VB<VC |
7.如图所示,用线连接三个物体,用力拉三个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起运动,在中间物体上加一小物体,仍让它们一起运动,且拉力F不变,那么中间物体两端绳的拉力FA、FB的变化情况是( )
A. | FA增大,FB增大 | B. | FA增大,FB减小 | C. | FA减小,FB增大 | D. | FA减小,FB减小 |
8.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突出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首先提出场的概念并引入了场线的科学家是麦克斯韦 | |
B. |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对他导师第谷观测的行星数据进行多年研究,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 |
C. | 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卡文迪许扭秤首先较准确的测定了静电力常量 | |
D. |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快慢由它们的重量决定,伽利略在他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利用逻辑推断使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陷入了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