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7.
(1)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F′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单项)B
A.理想实验法 | B.等效替代法 |
C.控制变量法 | D.建立物理模型法. |
分析 在实验中F和F′分别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及实验得出,明确理论值和实验值的区别即可正确解答;本实验中采用了两个力合力与一个力效果相同来验证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因此采用“等效法”,注意该实验方法的应用.
解答 解:(1)实验中F是由平行四边形得出的,而F′是通过实验方法得出的,其方向一定与橡皮筋的方向相同,即一定沿AO方向,由于实验过程不可避免的存在误差,因此理论值和实验值存在一定的偏差.
(2)本实验中两个拉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拉力的作用效果相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故答案为:F′,B,
点评 在解决设计性实验时,一定先要通过分析题意找出实验的原理,通过原理即可分析实验中的方法及误差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8.
A、B两块正对的金属板竖直放置,在金属板A的内侧表面系一绝缘细线,细线下端系一带电小球.两块金属板接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路中的R1为光敏电阻(光照越强电阻越小),R2为滑动变阻器,R3为定值电阻.当R2的滑动触头P在a端时闭合开关S.此时电流表
和电压表
的示数分别为I和U,带电小球静止时绝缘细线与金属板A的夹角为θ,电源电动势E和内阻r一定.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保持滑动触头P不动,用更强的光照射R1,则I增大,U减小 | |
B. | 若将R2的滑动触头P向b端移动,则I不变,U变小 | |
C. | 保持滑动触头P不动,用更强的光照射R1,则U的变化量的绝对值与I的变化量的绝对值的比值不变 | |
D. | 保持滑动触头P向a端移动,用更强的光照射R1,则小球重新达到稳定后θ角变大 |
1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关系的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 |
B. | 速度v=$\frac{s}{t}$、电场强度E=$\frac{F}{q}$的定义都运用了比值法 | |
C. | 质点,光滑的水平面,轻质弹簧等运用了理想化模型法 | |
D. | 运动员在处理做香蕉球运动的足球时,要将足球看成质点 |
1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 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的过程中提出了能量子假说 | |
B. | 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子有动量,即光具有粒子性 | |
C. | 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 |
D. | 德布罗意提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
19.
如图所示,滑块从斜面顶端以2m/s2的加速度加速滑下之后,先后经过斜面上相距4m的两点a和b.则滑块到达b点的速度可能等于( )

A. | 2m/s | B. | 3m/s | C. | 4m/s | D. | 5m/s |
16.两颗人造卫星A、B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之比TA:TB=1:8,则轨道半径之比为( )
A. | 1:2 | B. | 2:1 | C. | 4:1 | D. | 1:4 |